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字的起源

古代的先进地区,曾形成过几种古代文字,并且全都是象形文字。但是经过岁月变迁,留传到今天的只有汉字。大多的古代文字都随着其民族及文化的灭亡而一同消失,或是转而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表记符号,而变成了表音文字。一般认为,表音文字是进化了的文字,而象形文字是“忘记了进化”的文字。阿兰 评价汉字说:它不是语言,而是对事物的刻画。(《艺术论集》,桑原武夫译)若文字不能够描绘语言,那它便是素描了。所谓象形,不过是符号与对象之间类似而已,仍欠缺作为文字的条件。“为了实现类似,就要像小孩子起初画的素描那样,一看就懂,一两笔就足够了。因此,应当考虑到人类书写出来的最初的符号已经具有了抽象性、秘传性等特点。而且,正如人们所知,原始社会里,在最古老的土著中,圆、十字、三角这类简单的符号,包含着极其广泛的意义,常常是具有魔法性的,只有知道内中秘密的人才能理解其含义。”(《艺术论集》)

从象形文字的规律来看,没有比汉字更能够具体、全面地表现语言的了。汉字是以一个字来记述一个词语,而在一个字中形、音、义兼具,是一种完善的文字。汉字是与语言同时存在的文字,是一种文字语言。语言并不仅是一连串相关的读音。音只是概念的媒介而已,文字则赋予其形体,将内容固定下来,使之概念化。只有一连串相关的读音的符号是行不通的。即便是表音文字,也要有一连串的字母来稳定地表示出视觉性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才能够展开其作为一个词语的机能。也就是说,倘若认为语言是从声音语言这种自然的事物,而变成以文字为媒介的文字语言,并且赋予了智识性、文化性的活动场所于其中的话,那么作为文字语言而具备了“音”“形”“义”三要素的汉字,应当说是条件最为完备的文化性质的文字了。阿兰的汉字素描说,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是文字语言这点,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对语言的原本目的——正是为了创造这样的文字语言才造出了文字——的充分理解。不过这本来也是大多数进化论者通常会犯的谬误。

汉字并没有体现出对音的分析。所谓“汉字并非语言”之说,可能本来就是基于这个缘由。但是如果将文字看作对语言的记录的话,那就不限于“音表记”。我们都知道汉语是一种单音节语言。对声母与韵母一次性结合的语言进行音的分解是没有意义的,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同音字无限多,就会失去文字作为一种表记手段的意义。在所有情况下,都是语言在先,而由语言来选择文字。我们日本人认为表记子音(按,即辅音,对应于汉语的声母)不是那么必要,而从汉字中提取出两种“假名”,还将之与汉字并用。如果汉语可以用“假名”来表记,可能其很早就也在中国产生了。文字的选择乃是基于其语言的本性而进行的,依据的是适应性原则。作为文字语言的汉字所达到的成就,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字体系相比都毫不逊色。

在汉字的构造中可以看出其确实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这是基于严密的规则,且是文字构成上的要求。作为古代文字的汉字,原本始于象形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与其说是绘画性、描写性的,倒不如说是旨在以抽象的线条结构来进行描摹。这一点在与象形文字(hieroglyph)或者阿兹特克(Azteca)文字等进行比较时是非常清楚的。汉字避免了轮廓性的平面描写方法,即使在描摹鸟兽之形上,也选择了以线条来表现的方法。比如,通过马 十上 、虎 五上 二字的卜文、金文字形,就可以看出字形线条化的过程。虔 五上 ,已经完全具备了文字的样式。虽然该字在轮廓上是种以平面为预想的绘画,但在线条上却是包含了立体和运动的素描;其字形中长短或强弱的线条交错,从而使律动成为可能。在素描中,线条被视为“人间的表征,可能是判断的最强有力的表现”(《艺术论集》),正因为如此,汉字又被称为“书写的艺术”。之所以说汉字是素描,是因为在素描的意涵中存有着深刻的与汉字的本质相同之处。像汉字这样作为“人间的表征”,而不懈追求着自我表现的文字体系,也别无他例了。汉字中含有神圣文字的传统。

古代文字无一例外都是神圣文字。神圣文字与原始绘画一样,都立足于相同的基调,但是文字并不是由绘画照其原样展开的。文字实现了从声音语言到文字语言的升华,而支撑这种升华的乃是其强烈的文化意志。若只是单纯作为传达的方法,那么尝试绘画的方法就行了,例如像美洲印第安人那样,至今保留了他们所创作的极其丰富的图画,但是并没有由此而产生出文字。又比如在中国,彩陶文化圈出土了大约四千年前的彩陶土器,这些彩陶土器上有着几乎可以让人联想到象形文字的文样,不过在出土的地域并没有产生文字。该地域在夏朝和周朝时期兴盛,而周朝袭用的是东方的殷王朝的文字。即使认为文字是从绘画发展而来的,也要承认在文字的形成中有着与绘画不同的原理在起作用。比如说,要想把鱼 十一下 用作动词的渔 十一下 ,就要加上水、网、手,通过这样的手段,而使之成为表示渔获之意的“渔”字。这便是升华至文字语言的意志。这种意志是由某些创造者所启示的,因此在文字的形成当中,有时会伴随着神话传说。

在很久以前的北欧,有一种叫作卢恩的古代文字,卢恩是秘密的意思。其创造者是北欧神话中被视作诸神之王的奥丁。奥丁为了获得智慧已经牺牲了一只眼睛,但为了再获得神秘的文字,他将自己绑起倒吊在世界树“尤克特拉希尔”(译按,古诺斯语Askr Yggdrasils,英语Yggdrasil)的树枝上,经过九天九夜的苦吟冥想,得到电光般的启示,而创造了文字。这位王者将文字刻在皮革、指甲等所有能刻的地方,并将之剥下来浸泡在神酒里,在他的世界推广。据说不管是诸神也好,妖精也好,还有地上众人,从此大家便可以共享文字了。之所以还要让妖精们知晓文字,可能是想要昭示文字是为了与神灵进行交涉而诞生的。

在中国,普遍认为汉字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西汉的百科辞书式的编纂之作《淮南子》的《本经训》有云:“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本经训》中提出以人智所制作出来的一切实乃尽失太古的淳朴之道,其中一节列举了诸多关于事物起源的传说,以“能愈多而德愈薄矣”之语作结。这是站在老庄思想立场上的文化史观。天降粟雨,以昭异变已生;鬼神夜哭,亦为哀叹人智之夺神工。自然产生的声音语言,至此发展成文字语言,为人类打开自由的精神世界之大门,鬼神专制的时代业已终结。

古代文字形成的具体情由已经无从得知,不过,从此类传说中可以看出,文字是与神事相关,并承载了人的意志、作为与神进行交流的手段而产生、发展的。印第安人的图画文字最终并没有演变成真正的文字,又或者是阿兹特克文字,它虽然因为阿兹特克国的灭亡而没有继续发展下去,但是正在向建立文字的体系靠近,都从侧面反映出了文字含有作为理念(logos)的语言之机能,最初是作为一种积极地向神施加影响、谋求交流的方法而诞生的。文字是以理念的形象化之面貌诞生的。文字不只是符号,也不是魔法。如若文字拥有魔法般的力量的话,那便作为言灵(按,语言内在的神灵)的形象化之物而继承了言灵的咒能。作为古代文字的汉字,将语言和文字之间这种根本性的关系包含在了其形象之中。汉字的原始性不存在于其多笔画的构造法当中,而是存在于其文字形象中所固定下来的观念的古代性当中。而汉字的这种原始性,又在考察汉字的造型当中所含有的古代的心性上,为我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料。

在研究古代的问题时,必须依据古代的资料。由未开化社会开始进行类推的方法,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说到“古代”,只有拥有了文化民族的古代,才能开启所谓的“古代”这一历史概念。汉字就是从这种意义上的“古代”一直绵延至今的文字。可以说这就是历史的道路。具有这种意味的文字,只有汉字。汉字的历史,构成了这个民族所拥有的精神史的支柱。文学、思想、艺术,在这条历史的道路上历历在目。本书的目的,便是努力追溯此条道路以臻古代。如果说汉字所拥有的历史,作为历史是一个典型,那么作为古代文字的汉字,它的世界也堪称古代的一个典型。 Ld2VW5aSw5F1Id5h9LIJIBpSWg2WkHGHtqroQntv3ZtC65Du5PwB9OixTaNUej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