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资产管理与财富传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是令人羡慕的A类家庭、B类家庭,还是奋斗中的C类家庭和D类家庭,都离不开资产管理与财富传承。但资产与财富的界限在哪里?资产管理管什么?财富传承又传什么呢?

1.2.1 资产和财富

我的房产是资产还是财富?我的家训是资产还是财富?

房产本身具有价值,所以它算作资产,也算作财富。

家训是上一代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却无法称作资产。它不能被用于银行抵押,也不能作为资本借贷。

资产,在国民账户体系中,是指经济资产,即所有者能对其行使所有权,并在持有或使用期间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资源或实体,它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两大类。金融资产是指以价值形态或以金融工具形式存在的资产,如股票、债券、黄金、特别提款权等;非金融资产指非金融性资产,按照是否作为生产过程的产出分为生产资产(如固定资产、存货等)和非生产资产(如土地、专利权等) 。通俗来说,资产就是“过去拥有的、自己所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财富,是一个社会和国家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总和,它可以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大类。物质财富包括自然资源以及作为劳动工具的物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产品等;精神财富包括各种科学文化艺术遗产、理论作品、家训家规等。 精神财富有的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存在,有的是潜在的,不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存在。通俗来说,“人类占有形成财富,物质财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基础,精神财富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上层建筑”。

通过上述房产和家训的例子和定义解释,资产和财富的区别应该已经比较明晰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是有经济价值的,也能够在产品市场上见到;而财富,不仅包括物质财富,还包括非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包括运用脑力劳动创造的智力成果(如知识产权)或者与人身相联系的肖像、名誉、隐私等,甚至还有家风传承等精神财富,可以说,资产只是财富的一部分。

1.2.2 资产管理管什么?

资产管理,就是对资产进行有效配置,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传统的资产管理定义为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产品,并收取费用的行为。

资产管理的对象包括公司或者个人的流动资金,投资商品及其金融衍生品等,不一而足。当下,部分大中型城市的房产作为投资品的属性越来越凸显,不动产在资产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资产管理的范围也从非实物资产扩大到公司或个人拥有处置权的资产,通过对资产的安排提出建议或者在授权下直接进行处理。

但现阶段国内资产管理部门的客户群体仍以企业为主,面向个人客户的资产管理业务尚不成熟,且对于个人用户有着较高门槛。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工银私人银行专户服务仅面向可投资金融资产达5000万元以上的签约超高净值客户,为其提供一对一量身定制投资策略、设立单独建账、单独管理的专户产品。

但B类、C类和D类家庭就不需要进行资产管理了吗?

实际上,就算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资产管理。以股票为例,虽然“天台永远不缺人”,但股票作为生活中触手可及的资产管理方式,一直在民众心中有着极高的热度。

近年来,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1.2.3 财富传承传什么?

财富传承就是把个人或者家庭、家族的财富安全有保障地传递给自己的后代。常见的财富传承工具包含保险、遗嘱、信托,等等。

而对于普通家庭(C类/D类)来说,财富传承似乎遥不可及,其实最常见的遗嘱也是财富传承的一种工具。如何帮助下一代利用上一代的财富在社会上打拼立足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即使相对于富裕家庭(A类/B类)来说可选择的方式较为有限,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

财富传承不同于继承,传承是一项严谨而复杂的长期工作,需要事前谋划,事中践行,随时调整。而继承则是从被继承人身故之后开始的短期工作,只是传承中的一部分。法定继承看似公平,实则处处受限,难以满足不同家庭个性化的需求,已经逐渐被种类繁多的传承手段所取代。

财富传承中的问题除包括能否把财产顺利交到下一辈手里外,教会下一代如何打理财富则更加具有挑战性。据香港中文大学范博宏教授的研究统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250家上市家族企业在交班的5年之内市值平均滑坡幅度高达60%。也就是说100元在交班完之后的5年内,平均只剩下了40元。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财富传承,传承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即使完成了物质财富的传承,缺乏财富规划和经营手段等精神财富的传承,物质财富也像“握不住的沙”。古有同仁堂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精神财富的传承,更需要家庭周详的考虑与不懈的努力。财富传承表面上看是物质财富的传承,实质上也是精神财富的传承,即“家风”传承。从大量的财富传承案例中可以发现,没有精神财富的传承,物质财富的传承也无法长久。

1.2.4 资产管理,迫在眉睫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套用如今很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取财”与“理财”则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重心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综观我国家庭财富管理现状,中国家庭需要制定科学的家庭资产配置策略,从而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资产管理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017年,我国城市家庭户均总资产规模为150.3万元,远远低于2016年美国家庭的530万元,我国家庭的平均净资产规模为142.9万元,同样远远低于美国家庭467.2万元的平均净资产规模。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城市家庭的总资产规模与平均净资产规模都无法与美国相匹敌,但是我国总资产规模在前20%的城市家庭的平均净资产规模与美国相当。

现存的家庭财富健康指数评价体系,其构建的数据基础是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构建的理论基础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与家庭投资组合理论。最新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家庭财富管理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将近四成的家庭是不合格的。随着近些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房价不断攀升,“重房产,轻金融”这一特点在我国家庭的资产配置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住房资产占比过高,就会大大降低家庭资产总体的流动性,并且房价的波动将引起家庭财富的剧烈震荡。中国人向来都比较传统,惧怕“风险太大,血本无归”,因此更偏向规避风险,做任何事情都追求“保本”,所以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大部分都分配到银行存款上,风险类则比较少,造成了投资组合单一化、集中化,使得家庭抵御系统性风险能力大大降低。尽管部分家庭倾向于投资风险类金融资产,却呈现风险类资产占比过高、风险过大这样极端化的现象。此外,我国家庭存在商业保险覆盖率低的现象。大多数家庭都未投保商业保险,即使有投资商业保险的家庭,尚且存在很多投保误区:如仅为家中未成年子女投保,而忽略了对家中“顶梁柱”的保护,大大削弱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正是由于以上种种现象,中国城市家庭财富管理水平整体不高,也就是处于上文所说的“亚健康”状态。

2018年以后,网贷平台爆雷事件层出不穷,从“e租宝”事件到“钱宝网”事件,再到 “唐小僧”事件,特点均可归纳为涉及资金额巨大,人员众多,社会影响极坏,给投资者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无论对哪一类家庭来说,投资失败都是一记狠狠的重棒与打击。

电视剧《都挺好》中,女主苏明玉的二哥苏明成由于投资失败导致夫妻失和,不仅失去本金还欠债10万元,爸爸苏大强盲目理财被骗6万元,这些虽然只是电视情节,但影射出的却是生活中真真切切存在着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现象。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跟大咖们学会了分散投资的理财,于是我把资金分散到了十多个平台,结果现在有维权的地方就能见到我的身影。”这是很多投资者的真实写照,在空有投资意识却缺乏投资知识的情况下,许多投资者的盲目跟风给家庭带来了重创。

“只顾着挑利息高的,没想到被坑了。”

“踩雷了48万元,有10多万元是向父母借的,如果钱不回来,一家三口的性命不保,小孩学费没着落。”

“一下子爆雷两个,打工15年的积蓄全在里面了。”

这些都是投资者在爆雷跑路事件发生之后的懊恼与唏嘘,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教训和启示。当今社会,四类家庭都普遍具有一种通病:在投资的时候,总是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尽管很多平台早就被指出存在问题,但就是由于对“天上掉馅饼”这种好事的幻想,很多人还是义无反顾上了船,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结果并不会“都挺好”。

“一个人想要有钱也许并不难,但是想要一辈子都有钱却并不容易”,找到“巴菲特”帮你管钱固然好,但问题是,找一个“巴菲特”容易吗?

在足球比赛中,攻要大快人心,守要无懈可击,攻守兼备,前锋、后卫、守门员无缝配合才能赢得胜利。目前中国的家庭财富管理往往是善攻不善守,善守不善攻,很难攻守兼备。攻得很厉害的人,往往超额回报非常高,但是很难长期持续;守得滴水不漏的人,往往收益很低,资金闲置。

资产管理是战役,而不是战斗,最终决定它成败的绝不是买定离手,孤注一掷。我国的家庭财富管理行业处于阶段性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央一直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6年美国家庭总资产中投资在房地产的规模大约为35%,中国2017年的数据大概是78%。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因为美国市场还有很多其他的投资机会,而且这些投资机会在风险受控的情况下,收益率甚至高于房地产。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在未来,散户投资将会渐行渐远,机构投资是大势所趋,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创一代”已经纷纷进入退休阶段,财富的管理与传承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伴随着我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未来不容小觑。

1.2.5 财富传承,未来可期

(1)财富传承恰逢其时

“我们都下海吧。”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所有人都在用这样的话语相互激励。这其中,真正鼓起勇气下海经商,在全国各地创办民营企业的小企业主,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私人财富不断积累,成长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也成为现今A类/B类家庭的顶梁柱。

40年的时间,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中国高净值人士积攒了体量巨大的财富。据波士顿咨询(BCG)测算 ,2018年国内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达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A/B类家庭成员)数量超过130万人,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达到39万亿元。

40年的时间,也让企业家们逐渐步入退休年龄。研究表明,中国高净值人士目前多集中在40-60岁,已是“知天命”的岁数。

图1.3 兴业银行2015—2017年高净值客户年龄分布

对于创造财富、接近退休的富一代来说,将白手起家拼下的基业延续下去,采用妥善的方式将大量的财富传承给家庭成员,进行家产交接,是现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

因此,财富传承这个对于中国家庭不甚熟悉的概念,开始逐渐步入公众视野,可以想见,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家庭财富的逐渐积累,财富传承将登上舞台大放异彩。

(2)财富传承直击“财富痛点”

据统计 ,中国的高净值家庭在财富传承上有着许多区别于欧美的独立性和复杂性,特别体现在家业不分、家事复杂、代际差异明显上。财富传承安排可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直击中国家庭的“财富痛点”。

①直击“家业不分”,形成资产隔离

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多是白手起家,在企业初创阶段往往是举全家之力运作企业,企业资产、家庭资产和个人资产往往混杂在一起,风险未能有效隔离。

一旦企业发生债务危机,可能使得家财尽散,父母子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因乐视旗下手机业务贷款欠息,法院查封实际控制人贾跃亭夫妇名下银行存款共计人民币12.34亿元。贾跃亭失去的不仅仅是辛苦打拼的事业,还有巨额家庭财富。

反观商业巨鳄李嘉诚的家族信托体系,包含多个信托基金,分别持有旗下公司的股份,每个信托基金都有指定的受益人。由于家族信托将资产的所有人与受益人分离,一旦李氏财富全部注入家族信托,这笔钱将会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即使将来家族企业全部破产,已经注入信托基金的这笔钱仍然安然无恙,可保证子孙后代衣食无忧。

通过财富传承安排,可以尽早地将已有的家庭资产和有风险的企业资产隔离开,相当于在企业和家庭之间建立起一道防火墙,无论未来企业风云如何变化,留给子女的是一份不受影响的“稳稳的幸福”。

②直击“婚姻变天”,保护婚前财产

根据民政部2018年统计数据 ,2017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37.4万对,比上年增长5.2%,近年来离婚率不断上升,2017年离婚率为3.2‰,而10年前仅为1.59‰。

同时,国内高净值人士由于离婚遭受的财产损失也十分巨大。2017年胡润女企业家排行榜第三位,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婚姻破裂,前夫分走200亿元财产;三一集团创始人之一,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袁金华离婚,妻子通过财产分割获得三一集团市值24亿元股份。

而国外不少名人通过缜密的财富传承安排,很好地保护了婚前财富。以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为例,他与邓文迪于2013年结束14年婚姻,邓文迪分得两套房产,总价值不足默多克财产的1%,不足前妻所分财产的零头。因为默多克早已通过财富传承安排紧握企业的管理权、所有权和继承权。婚前和婚后协议中的相关条款和家族信托基金的保护,使得默多克财富的主要受益人仍然是他与前两任妻子养育的四名子女。

由此可见,妥善的财富安排可以保证家族财富不受婚姻分流,国外财富传承的成功案例值得国内富豪们借鉴学习。

③直击“代际差异”,完成企业传承

中国目前的富一代和富二代之间,由于成长环境、所受教育不同,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

专怼明星小网红的“国民老公”王思聪和父亲王健林的性格迥异,在生意布局上也存在很大差异。王思聪具有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和超前的投资意识,其兴趣在电竞、社交、体育、医疗业上。王氏家族起家所倚靠的地产业就面临着在王健林退休之后能否顺利交接的问题。

对于子女与父母事业方向不同或者子女不愿意接班的情况,解决方法之一是寻找职业经理人帮助打理家族事业,再成立家族信托,让子女们成为不参与公司事务的受益人,最大限度地满足子女意愿又保证企业顺利运行。

除此之外,财富传承安排还可解决资产代持、海外资产布局、外籍家庭成员财富继承的问题。对于拥有大量财富的A类、B类家庭而言,财富传承安排形式多样、对症下药、直击痛点,未来必将大有所为。 7PUAuq5MgEChtPcv8BFCYO4/gVavt/uceAczZ6ImKZOZOysDaeU9oX6g0pTvFe7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