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轻轻地翻开语文书

一年级(上)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1

一、设计意图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刚步入小学课堂,开启了新的学校生活。作为语文学科,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与情趣,这将影响到他们一生的语文学习。开学第一课,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语文知识的趣味,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持久动力。

二、教学目标

1.在班级生活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介绍,认识同伴的姓氏。

2.指导学生给不同的本子做标记,学习朗读课堂常规小儿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和学生分享“一、二、三”的由来,感受汉字的魅力。浏览教材,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美好的憧憬。

三、教学重点

学习朗读课堂常规小儿歌,和学生分享“一、二、三”的由来,感受汉字的魅力。

四、教学难点

和学生分享“一、二、三”的由来,感受汉字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发给学生“苹果、红旗、星星”的小粘贴;用卡纸制作三枚树叶书签,上面分别写上课堂常规儿歌。

学生:练习书写自己的名字,上交作业,为课堂展示作好准备。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送上老师真挚的礼物

1.今年秋天你们似乎长大了许多,因为从这个学期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清晨,背起小书包,你们走进了学校。欢迎你们,新同学!老师将给大家送上一份礼物,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

2.哈哈!谁也没有猜中。告诉大家,老师送给了大家一首歌——《一年级小学生》。请你们静静地欣赏。

3.听完了这首歌,能告诉大家你现在的心情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播放一首《一年级小学生》,不仅会激发出学生成为一年级小学生的骄傲之情,更会激起学生奋斗的激情。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心里难免会感到孤独、害怕,这首歌以教师赠送礼物的形式呈现,会消除学生内心中的惴惴不安,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

(二)师生之间互相介绍

1.我们第一次见面,你们还不认识我,那我自己来介绍一下吧。我姓王,哪个“王”呢?有没有同学会写?

2.就是这个“三横王”,也是“虎中之王”的“王”,老虎是森林中的大王,我可不是咱们班级中的大王。我是你们的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语文。你们知道我姓什么了,以后,你们可以称呼我什么呢?

3.教师随机与学生对话:很高兴认识你!认识你,很高兴!希望我们一起在语文的王国里快乐地畅游!

4.已经知道怎么称呼我了,可我和大家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你能不能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呢?先说说你叫什么名字再说说你的爱好,然后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说,行不行?

5.当一部分学生介绍完,教师还可以改变问题,诸如:

接下来的自我介绍要变化一些,先说说你叫什么名字,再说说你的生日,然后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说,行不行?

接下来的自我介绍还要变化一些,先说说你叫什么名字,再说说你的家人,父母做什么工作,然后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说,行不行?请勇敢者站起来试一试。

6.谢谢大家的介绍,在刚才的介绍中,××同学、××同学的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位同学的声音很响亮,那位同学说话很风趣……

设计意图

教师的介绍给学生作了示范,很简单,但很有趣。我相信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风趣的话语,能消除学生的不安,让学生喜欢上任课教师,进而喜欢上任课教师所教授的学科。学生自我介绍的设计,培养了他们表达要完整、要有条理的意识。在对话交流中,鼓励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还给全班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三)展示学生姓名作业

1.在刚才的介绍中,有的同学没有争取到发言的机会,没关系。课前老师阅读了大家的姓名作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当老师把同学的姓名作业放在投影仪上时,如果你认识,可以举手读给大家听。

2.在展示中,你觉得谁写的姓名作业最棒?

3.你看,要想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把字写漂亮也是一条途径。

4.在刚才的姓名作业展示中,你认识了几个字?能说给大家听吗?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教学,是上一环节很好的补充。二者联系紧密,过渡自然。学生了解了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条途径:把字写漂亮。这个环节中,不仅完成了学生间的相互认识,还鼓励学生在班级生活中,通过阅读同学的名字,达到认识汉字的目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字,我想,发言的同学一定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四)细细分享“一、二、三”

1.老师让大家准备了三个本子,一个生字本,一个抄词本,一个拼音本。课前,老师在大家的课桌上摆放了“苹果、红旗、星星”的小粘贴。

2.(老师举起生字本)请你们在生字本的右上角贴上“苹果”的小粘贴。以后,老师如果说,请拿出苹果作业本,你们就知道是这个本子了。请你们在抄词本的右上角贴上“红旗”的小粘贴。请你们在拼音本的右上角,贴上“星星”的小粘贴。

3.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三个汉字。先来分享第一个汉字。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开始思考如何计数的问题。人们在计数时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来,就像现在同学们掰着手指头数数一样。一只,就伸出一个指头。于是,就把一只指头画了下来。就这样,“一”就诞生了。你们可别小看了“一”,人们认识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六”,才有了数字体系和整个世界。

4.你们知道由“一”组成的词语吗?

5.接下来分享哪个字呢?

在甲骨文中,上下相等并且平行的两道横线是“二”字,上短下长并且不平行的两道线是“上”字。

人们认为,“二”不仅是一个偶数,而且字形也是成双成对的,是个吉利的数字。

一加一等于二,这时“二”就比“一”大,比“一”的程度高。在很多词语中,“二”与“一”是不相上下的,例如:一干二净,数一数二,一来二去。

6.最后,我们再分享一个字。

在甲骨文中,用三条平行且等长的横线来表示“三”。“三”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天、地、人又代表了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说文解字》也提到“三,天地人之道也”,所以“三”在古代常指代多数。在很多词语中,“三”用来表示数量多,比如:三心二意,三令五申,三思而后行。

7.听了老师的分享,你们觉得汉字好玩吗?回去以后,你们也可以给你们的爸爸妈妈讲讲“一、二、三”的由来。

设计意图

和学生分享汉字“一、二、三”的由来,了解汉字产生的有趣故事。正是这些有趣的故事走进了语文的课堂,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有趣。鼓励学生和爸爸妈妈分享汉字的由来,这是巧妙地指导学生练习复述。

(五)轻轻地翻开语文书

1.同学们,请轻轻地翻开这本崭新的语文书,静一静地看一看目录,你们猜一猜,这学期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呢?

2.是的,我们要识字写字,要学拼音,要读课文。

3.你们看书中的插图,小朋友们站在国旗下,他们多么高兴啊!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4.他们上学了,当然高兴啦!他们和我们都是中国人,当然自豪啦!

5.从今天开始,大家就是光荣的小学生了。我们每天会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有没有同学在家里已经朗读了《上学歌》?你可以站起来,带领大家一起读。你读一句,请大家读一句。

上学歌

太阳当空照,

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

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

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

6.“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这要成为我们每一位同学的读书志向。

7.你们看插图,小朋友们爱学语文,他们在做什么呢?你们喜欢吗?

设计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轻轻地翻开语文书,一起读书、思考,让每一位学生在心中立下了读书的志向——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每天上课读一读,这些话语就会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田,将来就会内化为学生的行动。

(六)朗读课堂常规儿歌

1.开学第一节语文课即将结束。结束前,老师再送大家一份礼物。什么礼物呢?老师自制了三枚树叶书签,上面分别写了三首儿歌。

2.我们一起读一读。

课前准备儿歌

上课铃,叮当响,

我们快步进课堂,

不挤不碰不吵闹,

静静坐在座位上。

书本文具放整齐,

等待老师把课上。

快速安静儿歌

一二三,请坐正,

七八九,闭上口。

上课发言儿歌

想发言,先举手,

老师允许再开口。

声音要洪亮,

态度要大方,

吐字清楚受表扬。

3.下节语文课上,我们比比看看谁做得棒。

4.今天回去以后,请同学们再练习写自己的名字。我们从中选取写得漂亮的三份作业,每人奖励一枚树叶书签。期待着和大家相约在明天的语文课!再见!

设计意图

习惯的培养,是有捷径的。依靠儿歌,熟读成诵,随时温习,随时关注,持之以恒,学生便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以礼物的形式呈现,与课堂伊始相呼应。交代了学习要求,讲明了如何奖励这三枚树叶书签,我想这一定会成为学生认真书写的强大动力。

八、素材链接

1.推荐书目。

续表

2.巧学巧记。

单韵母巧记歌

a像阿姨梳辫子,张嘴唱歌a a a。

o像公鸡早早起,嘴巴圆圆o o o。

e像白鹅玩倒立,嘴巴扁扁e e e。

i字好像大头人,穿件衣服i i i。

u像树上小鸟窝,住只乌鸦u u u。

ü像一条大鲤鱼,嘴里吐泡ü ü ü。

声母歌

读声母要留心,堵住气儿再发音。

像个6字b b b,脸盆泼水p p p;

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棍f f f;

马蹄走路d d d,一把雨伞t t t;

一个门洞n n n,一根木棍l l l;

9字加钩g g g,一挺机枪k k k;

一把椅子h h h,i下加钩j j j;

像个9字q q q,一个叉字x x x;

z加椅子zh zh zh,c加椅子ch ch ch;

s加椅子sh sh sh,禾苗向日r r r;

像个2字z z z,半个圆圈c c c;

半个8字s s s,像个树杈y y y;

屋顶相连w w w(像把折尺w w w)。

标调歌

先标a o e,再标i u ü。

i、u并列标在后,

i上标调把点抹,

轻声不标就空着。

3.拓展资料。

“四”的由来

在甲骨文、金文中,曾用四道横线来表示“四”。到小篆的时候,“四”字就彻底变形了。它是不是很像流鼻涕的鼻子?后来,当“四”完全指代数字后,就用“泗”表示鼻子流鼻涕了。

“四”和中华文化息息相关。比如初唐四杰、元曲四大家、江南四才子、文房四宝、四大名著等,都少不了“四”的身影。 U/JFpSPkciSzNGvQcdi1a+7PTT/CdEQ6+MhGD5KRWYh/gAvEJpJlGa7PZ15aTF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