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使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从1870年到1913年,美国的工业生产由原来的世界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德国由原来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英国则由原来的第一位降至第三位。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了最大份额的殖民地,德国则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寻找同盟者,退则能够避免孤立,以团体的力量维护既得利益,进则以同盟的力量威慑并压倒竞争对手,取得争霸场上的战略优势。于是,在欧洲舞台上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1879年10月,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了联合对付俄、法两国,首先缔结秘密的军事同盟条约,规定一方受到俄国的攻击时,另一方以本国的“全部军事力量”予以援助,一方受到俄国以外的大国攻击时,双方互守善意的中立。1882年5月,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后,在德国的拉拢下也参加德奥同盟,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成为其中一个动摇的同盟者。

法国为了对抗德国,一直想拉拢俄国。但德国首相俾斯麦长期推行“拉拢俄国”的外交政策,在此背景下,俄国不愿意在德国和法国之间作出选择。德皇威廉二世执政后,拒绝了俄方提出的延长《德俄密约》(1887年签订)的提议,此举推动俄国迅速向法国靠拢,于1894年正式形成法俄同盟。英国长期来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同法国和俄国之间也存在着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矛盾。当时英、德两国国内都有同对方结盟的主张,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相反,英国面临德国的崛起,深感威胁,于1904年同法国、1907年同俄国订立协约,这样便构成三国协约。不过,英国开始时仅仅把这些条约视为“协约”而不是“盟约”。以后随着英德之间的谈判多次失败,英国才同意把三国之间的关系改成同盟关系。

在帝国主义大国矛盾日趋尖锐的同时,受这些矛盾影响的局部冲突也在不断发生,这些冲突反过来又加剧了大国之间的分化与组合,使局势进一步紧张。 woKqaTTT54vcucCD/Pi7kWsz+oqevIKxMykXmCGTPmEDn0S6T2ifr63PvsNTeu+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