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工人运动与列宁主义的诞生

19世纪末俄国工业化的进展造就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代产业工人。他们虽然只占劳动力总数的10%,却蕴藏着强大的革命能量。当时,俄国工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生活极为困苦,他们中的多数原先是村社农民,因贫困和饥饿逃离农村,进入产业工人行列,遂成为早期资本主义阶段“血汗工厂”制度的剥削对象。俄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居全欧洲的末位,平均每天劳动时间却长达11个半小时,劳动条件恶劣,职业病流行。这种状况必然导致尖锐的劳资冲突。与农民暴动相呼应的此起彼伏的罢工斗争是20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的另一个侧面。

1902年前后,俄国工业受西欧经济危机的影响,陷入萧条,3000多家企业倒闭,11.4万余名工人失业。在这一背景下,有组织的工人运动逐步兴起。1898年,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但首次代表大会没有制定党纲党章,选出的中央机构被沙皇政府破获,未能发挥作用。因此,各地区工人运动的组织和发动尚处于分散状态。1900—1903年间,工人的罢工斗争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为了将工人运动由单纯经济性质导向反对专制制度的政治性运动,当时流亡国外的一批革命者展开了积极的活动。其中,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是列宁。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原姓乌里扬诺夫,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其兄亚历山大于1887年因参与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哥哥影响下,列宁从学生时代起就走上了革命道路。1887年12月,当时在喀山大学就读的列宁因参加抗议当局的活动而被捕,并被开除学籍。1888年秋,从流放地回来的列宁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不久即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893年秋,列宁来到彼得堡,在俄国的政治中心从事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1895年冬,在列宁组织下,彼得堡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但不久被沙皇政府破坏,列宁亦被捕入狱。1897年2月,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后又流亡国外。在流放地和国外,列宁继续以坚定的信念从事着革命活动。

1900年12月,列宁在国外创办了《火星报》,通过秘密方式运回国内,在工人群众中散发,它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火星报》为纽带,列宁将俄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团结到自己周围,为建立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1902年,列宁发表《怎么办》一书,批判工人运动中的经济派思潮,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原则和斗争策略,并强调指出,“社会民主党人首先应当考虑建立一个能够领导无产阶级的全部解放斗争的革命家组织” ,这个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的党将成为“最革命的阶级的真正的先进部队”

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列宁出席了大会,并以自己的建党思想同经济派和其他思想流派展开斗争。不同观点的斗争贯穿在党纲、党章的制定和党的领导机关的选举过程中。在讨论党纲时,列宁的观点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大会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以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消灭农村中农奴制残余为最低纲领,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最高纲领。在讨论党章时,列宁关于组织原则的观点受到反对,他起草的党章条文未能通过。但在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列宁的拥护者获得多数,从这时起,列宁的拥护者被称作布尔什维克(俄语“多数派”音译),其对立面被称作孟什维克(俄语“少数派”音译)。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完成了建党任务,但同时也形成了理论上、政治路线上存在深刻分歧的两大对立派别,这种对立最终导致组织上的分道扬镳 。列宁后来把党的二大看作是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的标志,他认为:“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在这个意义上,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20世纪俄国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和深远的导向作用。 GQptJaba9q1/2gcPVpPTko1Pcj6LBqIrpLSrOsUuZfjO/VeBoSpHTn2RdJ/14p1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