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欧洲政治地图的改划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全面崩溃,“凡尔赛体系”又对欧洲疆界作了较大调整,欧洲政治地图由此发生很大的变化。

芬兰曾在19世纪初被帝俄征服,成为俄罗斯帝国内一个大公国,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一个月重新独立,脱离俄国版图。

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在历史上曾经先后被日耳曼人、条顿骑士团、波兰和瑞典占领过,18世纪被沙俄吞并。立陶宛一度是个欧洲强国,以后与波兰合并,18世纪又被沙俄吞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分别于1918年2月、7月和8月宣布独立。以后立陶宛又获得原来属于德国的梅梅尔地区。

波兰于一次大战结束后复国,其主体是战前帝俄版图内的“波兰王国”。法国为了削弱和包围德国,鼓吹建立“大波兰”,因此《凡尔赛条约》迫使德国划出“波兰走廊”给波兰,致使东普鲁士与德国本土分离。波兰走廊上的重要港口但泽成为国联保护下的自由市,但其外交和关税事务由波兰管理。波兰的东界原由协约国大致确定,以大多数居民的民族归属为原则,其走向大体与现今的波兰东界相吻合(因该线由英国外交大臣寇松作出重申,故称“寇松线”)。但是,因独立而处于亢奋状态的波兰统治者不肯接受这条线,他们要恢复1772年以前的边界,向东推进到第聂伯河一线,建立一个“从一海到一海”,即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大波兰。苏维埃俄国为了保住新生的政权,决定以空间换取时间,在1921年3月签订的《俄波里加条约》中同意把两国边界划在“寇松线”以东150公里处,让波兰占据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

德国作为战败国,除了向波兰割让波兰走廊外,还把上西里西亚南部的古尔钦地区划归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把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向比利时割让欧本和马尔梅迪地区,向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

奥匈帝国瓦解的结果,奥地利和匈牙利分离,分别成为独立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其余部分,加里西亚地区划给波兰,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划给罗马尼亚,特兰提诺和的里雅斯特割给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作为南部斯拉夫人居住地区,同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合并,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

罗马尼亚同俄国的边界也发生变化。1918年1月,罗马尼亚趁着苏俄政权软弱之际,出兵占领了两国有争议的比萨拉比亚地区。翌年4月,协约国最高理事会也作出决定,将该地区划归罗马尼亚,但苏俄政府一直不承认这一变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欧洲领土调整,是在协约国打败同盟国的基础上进行的,战胜国在改划欧洲地图时,复仇的情绪和分赃的动机占了主导地位。法、英等国依恃自己的有利地位,严惩德国,压制奥地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亚,遏制苏维埃俄国,扶持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使中东欧尤其是巴尔干地区的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这次领土调整中,中东欧一大批国家走向独立,摆脱了大国的直接控制,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是,中东欧政治地图的“巴尔干化”在20世纪前半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容易导致欧洲局势动荡,给潜在的侵略者提供可乘之机。

在欧洲地图改划的过程中,各国内部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为此,有些国家由政府出面交换人口,更多的则是民众自发地越界定居,使移民数量急剧增加。尽管如此,很多国家还是拥有不少少数民族成员。20年代初期,这些国家以不同的形式作出承诺,保证给予少数民族成员在政治、经济、教育和宗教生活方面的平等权利,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国间的差异较大。民族矛盾尖锐的国家容易成为动荡和战争的导火线。 2pCoF+qt02TaOklYaXewHYj0LryuUuAkZrqLFygJTgTHC7obKVBsMzNlIjKzo88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