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英国统治下的北美殖民地

北美殖民地的构成 美国在独立战争前,是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从1607到1732年的120多年间,英国相继在北美洲东海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殖民地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因为惨遭殖民者的屠杀,他们的人口从欧洲人到来时的约150多万,锐减至18世纪中叶的几十万人。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后,他们被赶到西部的沙漠地带,取而代之的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如英国人、爱尔兰人、荷兰人、德意志人、法国人、瑞典人、犹太人等,其中以英国移民最多,主要是在圈地运动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自1619年第一批黑奴被贩运到弗吉尼亚殖民地后,非洲黑人成了北美南部殖民地种植园经济的主要劳动者。到独立战争前夕,13个殖民地的总人口约300万。

根据与宗主国的关系,13个殖民地分成英王直辖殖民地、业主殖民地和自治殖民地三种,各设总督和议会进行统治。议会有颁布法律、征税和分配经费的权力,它与代表宗主国利益的总督不同,主要代表殖民地居民的利益,因此常发生议会与总督之间的斗争。无论是哪一种殖民地,其社会结构都大致相同:上层是以总督为首的大商人、大土地所有者或种植园奴隶主,底层是白人契约奴和黑人奴隶,处在中间的是小土地所有者、小工厂主、技师和自耕农等。

到18世纪中叶,北美各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北部4个殖民地拥有较发达的工商业,纺织、酿酒、制革、炼铁、造船等工业已经兴起,所生产的工业品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要,有些还能出口同英国竞争;中部的4个殖民地利用当地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的特点,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盛产并出口小麦,素有“面包殖民地”之称;南部的5个殖民地以黑奴种植园经济为特征,主要种植供出口的烟草、大米和蓝靛。黑奴种植园兼具古代奴隶制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特点,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奴隶制度。与欧洲大陆相比,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通过移植发展起来的,跳过了中世纪的漫漫长夜而直接同近代文明相连接。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殖民地间经济的差异性促进了彼此商品的流通。北方的工业品不断地向南方输送,中部和南部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则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商业和水陆运输均有显著的发展,北美13个殖民地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经济的交往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自1636年哈佛大学创立后,到18世纪上半期已诞生了10余所“殖民地际大学”,在北美培养了一批最早具有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如杰弗逊(1743—1826)、麦迪逊(1751—1836)、汉密尔顿(1757—1804)等。虽然殖民地的移民来自欧洲各地,但是由于长时期地在同一地域内生活,缩小了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逐渐成为他们的共同语言。并且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在与以总督为代表的宗主国势力的斗争中,产生了共同的心理素质。1754年,富兰克林(1706—1790)在奥尔巴尼向殖民地代表大会提出了第一个殖民地联盟计划,主张在英帝国的管辖下,北美英属殖民地结成联盟。该计划虽然未能实现,但它是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的一个标志。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制政策 在重商主义政策的指导下,英国力图把北美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从17世纪上半期起,英国陆续颁布了一些有损北美殖民地工商业发展的法规,对殖民地的生产和产品销售作了严格规定。自1688年英国政局趋于稳定后,进一步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控制。1696年英国成立了贸易局,专门负责制订对北美殖民地的限制措施。1699年,英国颁布了《羊毛条例》,禁止一个殖民地将羊毛及毛织品运往另一殖民地或其他地方。1732年颁布《制帽条例》,禁止殖民地输出帽子,制帽商不许雇佣两个以上的学徒。1750年又颁布《制铁条例》,禁止殖民地建立金属加工厂、炼钢炉和加工铁制品,但鼓励生产输往英国的生铁。由于英国不断与西班牙和法国交战,同时也因为遭到了北美工商业主的抵制和反对,这些限制措施没有能严格执行。

1756年英、法“七年战争”爆发,为了获取殖民地的大力支持,英国采取了“宽容”政策,使殖民地经济在这段时期有了较快发展。1763年英、法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从法国人手里夺得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土地。英国虽然取得了“七年战争”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国债在战争期间增加了一倍,达1.4亿英镑,导致政府财政拮据。 [1] 因此,英国在战后既有精力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同时也希望通过增加对殖民地的税收,缓解自身的经济困难。

1763年,英王宣布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土地为王室财产,禁止北美殖民地人民向西迁移。这沉重地打击了一些土地投机商和同印第安人进行皮货贸易的商人,也激怒了大批欲向西迁移的无地小农。翌年,英国通过“食糖法”,对输入北美的食糖、糖浆、咖啡、丝绸、棉布等商品课以重税,同时规定英国需要的木材、皮革商品,殖民地只能输往英国。为了使该法得到切实执行,海关人员和英国军舰加强了对北美走私的打击。结果,北美殖民地出口的产品纷纷滞销,价格猛跌,而进口商品的价格暴涨。同年,英国还颁布了殖民地“货币法”,禁止殖民地发行和使用纸币。1765年,又宣布在北美实施“印花税法”,规定各种印刷品都须缴纳此税。

接二连三的限制措施和新税种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英国议会没有殖民地的代表,殖民地也就没有义务向英国纳税。各地人民纷纷举行反英集会,提出了“要自由,不要印花税”的口号。1765年10月,9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纽约召开了反印花税法大会,通过了《权利与自由宣言》,宣布英国议会无权向殖民地征税,殖民地人民只缴纳得到他们同意、并由他们自己的代表所征收的税款。1770年3月5日,驻波士顿的英军在与当地居民的冲突中,开枪打死了5人,酿成“波士顿惨案”。该事件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公愤,各地又纷纷举行反英集会,开展抵制英货运动。在此情况下,英国撤走了驻波士顿的英军,中止了“唐森税法” 中除茶叶、烟、糖浆之外的商品税,再次缓和了殖民地的反英情绪。

倾茶事件和英美矛盾的激化 可是,到1773年,英国议会为了挽救濒于破产的东印度公司,通过了“茶叶税法”,使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根据该法,东印度公司在缴纳每磅茶叶3便士的茶税后,可以直接向北美殖民地倾销积压的茶叶。这将使公司的茶叶比走私入境的茶叶便宜一半。此时,殖民地人民反而支持一直与殖民当局对抗的走私商人,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叶更重要,反对公司的茶船靠岸卸货。12月16日晚,一些波士顿居民化装成印第安人,趁着夜色潜水登上3艘茶船,将价值15000多英镑的茶叶全部倒入海中。此后,纽约、新泽西等地也相继发生了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激怒了英国统治者。为了报复和压制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运动,从1774年3月开始,英国政府接连颁布了5项高压法令:《波士顿港口法案》、《马萨诸塞政府法》、《司法管理法》、《军队驻扎法》和《魁北克法》。它们规定:封锁波士顿港;取消马萨诸塞殖民地的特许状,将其置于英王总督的管辖下;英国官兵在殖民地犯罪须送往英国或其他殖民地审判;英军在24小时内如不能觅得兵营,可以征用旅馆和无人居住的建筑物;将俄亥俄以北的土地划归加拿大的魁北克。这些内容无一不损害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切身利益,终于成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直接导火线。各殖民地纷纷成立通讯委员会,建立民兵组织,准备同英国进行武装斗争。

1774年9月5日—10月26日,除佐治亚殖民地外,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经济限制和5项高压法令,并以“大陆联盟”的名义,中止与英国的贸易往来。会议在给英王的请愿书中,仍表示将继续效忠于英国,尚未提出北美殖民地的独立。

英国没有接受大陆会议的要求,准备用武力弹压殖民地的反抗。英王乔治三世声称:北美殖民地“处于叛乱状态,必须用战斗来决定”。 C69KBN0I+nTxpsN+Cc1gVFzpidxKYWGdTpDgVQEoGgxCN+cTR3651GcVOsOWoV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