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英国革命的过程

苏格兰起义和长期议会的召开 1637年,苏格兰人为反对查理一世在苏格兰强制推行英国国教,率先举起起义大旗。到1639年,起义军已进入英国北部边境。为了筹措镇压的军费,查理一世在1640年4月不得不召开已中断了11年的议会。但是,议员们在议会上讨论的重点却放在了抨击国王的内政外交上,反对同苏格兰交战。5月,查理一世愤怒地解散了议会,使这届议会只幸存了3个星期,因此被称为“短期议会”。

同年8月,苏格兰起义军发动了新的攻势。查理一世被迫在11月召开了新的议会。这一届议会在历史上存在了13年之久,史称“长期议会”。当选该届议会的议员基本上是“短期议会”的原班人马,他们不仅坚持原来的主张,还以苏格兰人的起义为要挟,向国王提出了更激进的要求:撤换并严惩国王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和劳德大主教;撤销星室法庭和教会的最高法庭;废除工商业垄断制度,等等。在下层人民的广泛支持下,这些要求基本上都得到了满足。

1641年,议会又相继通过了《三年法》和《根枝法》,规定议会至少要三年召开一次,把国教改为长老会教,使教会脱离国王而隶属于议会。“长期议会”采取的这些措施使英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沉重地打击了专制王权,表明英国正在发生一场重大的政治革命。因此,“长期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但是,查理一世并没有继续走顺乎民意的道路,先前只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满足了议会的要求。1641年11月,当议会通过了《大抗议书》,试图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时,查理一世拒绝在上面签字。并且,他在第二年1月3日又以“叛国”的罪名,要求议会交出皮姆、汉普顿等5位表现激进的议员。在遭到拒绝后,查理一世亲自率兵前往议会,准备武力逮捕,但伦敦的手工业者和平民将他们保护了起来。查理一世感到他在伦敦已彻底孤立,便在1642年1月10日悄悄地离开伦敦,来到了封建势力较强的北方,在这里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议会。

英国内战 1642年8月22日,查理在诺丁汉的一个小山头上升起了军旗,这是号召家臣和诸侯“勤王”的传统标志,意味着正式向议会宣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内战阶段。

内战爆发后,英国国内立即分裂为两大阵营:拥护国王的称作“骑士党”,包括封建大贵族、宫廷官吏和享有特权的金融家、大商人,因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仍像中世纪的骑士一样,身佩长剑,头戴假发,由此得名为“骑士党”。支持国王的地区主要是北部和西部。拥护议会的称作“圆颅党”,包括资产阶级、新贵族、城市平民和农民,多信奉清教,因爱蓄短发而得名。支持议会的主要是工商业和农业较发达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内战初期,由“长老会派”控制的议会军不断失利,骑士党一度控制了全国3/4的土地,伦敦也受到了威胁。在危急关头,1645年初,议会开始改组军队,由奥立佛·克伦威尔(1599—1658)为首的“独立派” 执掌军队指挥大权。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出生于亨廷顿郡的一个新贵族家庭,曾在剑桥大学学习,从1628年起当选为历届议会议员,参与起草了《根枝法》、《大抗议书》等议会重要文件。内战爆发后,他在家乡组建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组成的千人骑兵队,在1644年7月的马斯顿草原战役中,击溃了骑士党的军队,取得了内战以来议会军的首次大捷,克伦威尔从此名声大振。1645年1月,他受命改组议会军为“新模范军”,有2万多人。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支统一而集中的常备军,士兵主要来自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着统一的红色上装,纪律严明。在同年6月进行的纳斯比战役中,“新模范军”大获全胜,国王战败落荒而逃。此后,战局急转直下。1646年6月,“新模范军”攻克了王党的大本营牛津,查理一世逃往苏格兰。第一次内战至此结束。第二年1月,议会以40万英镑的代价把查理一世“买”了回来,将其囚禁在纳斯比附近的一个古堡中。

革命阵营内部的分裂 战胜了骑士党后,圆颅党内部进一步分裂,形成了议会与军队对立的局面: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利益的长老会派控制了政府和议会,是革命的既得利益者,认为革命应该就此结束,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府;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利益的独立派控制了军队,他们在克伦威尔领导下,主张应当把革命继续进行下去,废除现实社会中束缚工商业发展的种种不合理制度,对长老会派独占政治和宗教权力不满。1647年3月,议会以减轻纳税人负担为借口,宣布解散军队,遭到士兵们的拒绝。同年8月,克伦威尔带领军队进入伦敦,清除了议会中11名长老会派的代表人物,独立派开始控制长期议会。此后,军队内部独立派与平等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平等派主要代表小商人、手工业者和富农的利益,在军队士兵中有很大影响。其领导人物是李尔本(1618—1657)。该派在1647年10月下旬发布了一份比较激进的纲领草案《人民公约》,主张在普选的基础上建立一院制议会,废除君主制和经济垄断制度,所有的人,不论其出身和地位如何,都要服从统一的法律。独立派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军队建议纲目》中,主张保留受限制的王权以及上院,年收入40英镑以上的英国公民才有选举权。同年11月中旬,克伦威尔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迫使大部分支持平等派的士兵改变了立场,然后对少数坚定的支持者采取了血腥镇压,将平等派掀起的政治运动暂时压制了下去。

处死查理一世和共和国的成立 就在独立派和平等派激烈斗争之时,骑士党开始蠢蠢欲动。查理一世于11月11日从监禁地逃跑,准备联合其支持者卷土重来,但逃至怀特岛时又被扣留。即使如此,查理一世仍与外界秘密联系,甚至同苏格兰的秘密使者签约,由骑士党联合苏格兰军队帮助其恢复旧秩序。1648年2月,骑士党在南威尔士起兵,开始了第二次内战。7月苏格兰军队大举南下,侵入英格兰境内。大敌当前,军队内的独立派和平等派取得暂时的和解,共同保护革命的成果。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各地骑士党的叛乱相继被平定。9月,克伦威尔率领军队乘胜占领了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结束了第二次内战。

1648年12月23日,根据克伦威尔的命令,查理一世被押到伦敦附近的温莎城堡,作为发动内战和反对议会的罪魁,等候审判。1649年1月27日,为审判国王而专门成立的特别最高法庭宣布:“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家的敌人,应该被斩首。”30日,查理一世在伦敦白厅外临时架起的断头台上被斩首。3月,议会决定废除君主制和上院,规定一院制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5月19日,议会以法律的形式宣布:“英国的人民和所有隶属于它的领土和地区上的人民,都是并将由此构成、缔结、建立和团结成为一个共和国”,英吉利共和国正式成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了顶峰。

共和国成立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控制了国家政权,执行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政策。对没收的王室贵族和教会的大片土地,采用大面积和高价钱的办法拍卖,使土地大都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有些土地则直接“奖给”高级军官。对要求将革命继续进行下去的民主力量,政府采取了镇压的手段。1649年3月,逮捕了要求实行《人民公约》的平等派领袖李尔本,继而镇压了平等派在军队中发动的起义,结束了平等派在英国革命中的活动。1651年,政府军又用暴力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掘地派”镇压下去。平等派和掘地派都是代表英国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利益的,是英吉利共和国强有力的支柱,这两派力量的消失严重动摇了共和国存在的基础。革命中的民主力量受到沉重打击,为克伦威尔建立军事独裁统治铺平了道路。

克伦威尔的内外政策 国内局势相对稳定后,克伦威尔的注意力转向了爱尔兰。从12世纪后半叶起,英国在爱尔兰的东部和东南部先后建立了殖民统治。1641年,爱尔兰人民趁英国发生革命之机发动了起义,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1649年8月中旬,克伦威尔亲率1万余人登陆爱尔兰,发动了英吉利共和国的第一次对外殖民战争。9月3日开始围攻起义军重点防守的德罗赫达城,一周后将其攻下,守城的3000多人几乎全部被杀,连传教士也未能幸免。事后,克伦威尔在给政务院院长的信中说:“守城的敌军有3000人,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现在攻进去,当然不能饶过他们的性命。我相信我们杀死了所有的敌人,死里逃生的人绝不会超过30个”,英国军队还在“处处横陈的尸体中仔细地搜索贵重物品”。到1652年5月,英国军队终于征服了爱尔兰全境。这场战争给爱尔兰带来深重灾难,大片土地被侵略者夺占,三年中因战争、瘟疫、饥荒和流放而死去的爱尔兰人达50万以上,另有许多人移民北美,爱尔兰的人口从1641年的146万降到1652年的61万,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

在英格兰军队远征期间,查理一世之子在苏格兰被拥立为查理二世,从事复辟斯图亚特王朝的活动。1650年克伦威尔奉议会之召,从爱尔兰返回,又组织了一支远征苏格兰的军队。到第二年9月,彻底击败了苏格兰军队。1654年,苏格兰正式被英格兰合并。

对外发动战争,特别是远征爱尔兰,给英国自身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爱尔兰人与英格兰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因为出现了一批新的土地贵族阶层,给旧王朝增加了复辟的力量;参加征服的英国士兵因为获得了土地而更加拥戴克伦威尔,减少了其建立军事独裁的阻力;军事上的一系列胜利也助长了克伦威尔想独揽大权的欲望。对此,马克思曾经指出:“实际上,克伦威尔时代的英吉利共和国就是由于爱尔兰而覆灭的。”

1653年4月,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了“不听话”的长期议会。同年7月,克伦威尔又亲自圈定了100多名议员,召开了“小议会”。但在同年12月12日也被强行解散了。4天后,在克伦威尔授意下,一批高级军官、大商人和伦敦市长提请克伦威尔接受了“护国主”的称号,建立了共和政体下的军事独裁统治。根据高级军官拟定的《政府约法》,护国主是终身制,兼领陆海军总司令,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人,并同议会和国务会议共享立法和行政权。在6年的护国政府统治期间,克伦威尔对内实行军事警察统治制度,保护圈地者对农民土地的侵占;对外继续实行扩张政策,1655年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夺取了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牙买加岛,1658年又夺取了西欧“大陆的钥匙”敦刻尔克,为建立不列颠帝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1658年9月,克伦威尔病死,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1626—1712)继任护国主。由于小克伦威尔无法驾驭政府内部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他在第二年便“知趣地”辞去了护国主的职务,背着保王党分子送给他的绰号“坍台的迪克” ,过起隐居的生活。小克伦威尔离职后,护国政府处于群龙无首的状况,高级军官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使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这给旧王朝的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1660年2月,驻防在苏格兰的英军司令蒙克(1608—1670)率军进入伦敦,控制了政局。他派人与流亡在荷兰的查理二世(1630—1685)就复位问题进行秘密谈判。4月4日,查理二世在布雷达发表了一份宣言,史称《布雷达宣言》,承认在内战期间所发生的土地变更;除了直接处死查理一世的人以外,不追究其他的革命参加者;保障宗教信仰自由。5月1日,新产生的议会宣布查理二世为英国国王,存在仅11年的英国共和制度就此结束。5月26日,查理被隆重迎回伦敦,登上他父亲失去的宝座,开始了英国历史上的封建复辟时期。

查理二世即位后,并没有履行《布雷达宣言》的条款。他宣布参加过审判查理一世的57人犯有“弑君罪”,其中30人被判处死刑,包括已死的克伦威尔,他的尸体被从安葬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挖了出来,枭首示众。国教教会被恢复,并对非国教教徒实行歧视和迫害政策。对外实行亲法政策,以换取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的支持,1662年查理二世以20万英镑的价格将敦刻尔克卖给了法国,使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上扩展贸易的落脚点。查理二世的内外政策严重损害了英国工商资产阶级的利益,议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再次突出起来。在1679年产生的新议会中,反对查理二世的议员占了多数,他们坚持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在逮捕某人之前应先公布他的罪名,被捕者有权要求立刻依照法律程序审判。该项法律起到了限制王权和保护议员人身安全的作用。代表工商资产阶级和农村新贵族利益的这部分议员,在议会中被称为“辉格党”;与其相反,支持国王实行君主专制的议员被称为“托利党” 。议会发生了分裂。

1685年查理二世病死,其弟詹姆士即位,是为詹姆士二世(1633—1701)。新国王是个傲慢的天主教徒,进一步推行其兄的内外政策,在准备恢复天主教时,他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空前激化。1687年詹姆士发表《信仰自由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基督徒以信教自由,此前他已任命了天主教徒在军队和政府中担任官职。这与16世纪以来英国的反天主教传统完全背道而驰,使资产阶级、新贵族、英国国教和新教徒们的利益都受到了威胁,他们在反对天主教会的口号下结成了反对国王的联合阵线。当时,詹姆士二世年事已高,人们期待他死后,由其信奉新教的女儿、荷兰执政威廉的妻子玛丽继位。不料,1688年6月,从宫中传出国王的天主教妻子生下了小王子的消息,反对派的期望破灭了。他们四处散布消息说这是个假王子,同时写密信给玛丽和她的丈夫威廉,邀请他们来英继承王位。

“光荣革命” 1688年11月5日,荷兰执政威廉率领14000人的远征军在英国登陆。詹姆士虽然调派了2万多名官兵前去堵截,但是,军队都相继倒戈,包括军队总司令约翰·丘吉尔,威廉军队势如破竹地向伦敦挺进。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詹姆士将国玺扔进了泰晤士河,下令解散了军队,自己在12月11日深夜离宫出走,逃往法国。18日,威廉进入伦敦。

1689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称威廉三世(1650—1702),立玛丽为女王,称玛丽二世(1662—1694)。议会还要求威廉夫妇接受了一份《权利宣言》,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中止任何法律,不得擅自加税,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同年10月,议会将这份宣言变成法律,称《权利法案》。从此,英国确立了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制度。这次确立的过程被有些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它实际上是一次不流血的政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此结束。

长期困扰英国政坛的教派之争也通过立法形式得以解决。1689年议会通过了《信仰自由法》,允许人们信奉国教之外的其他基督教派,但不得支持詹姆士二世子孙对王位的“觊觎”。1701年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 B20DUQCCkW/FKQUrcD8QvXACnm6RQGVA+bLy70Re3e3oly18+4hjvgnPx9vl+b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