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进步主义观念

从古代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漫长的岁月里,人们没有关于社会或人类进步的观念,有的则是对历史和人类循环往复的解释和推断。到16世纪时,科学技术的新发现使人们产生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信念,人类进步的观念由此萌发。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人类通过运用科学知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取得人类的进步。在《新大西岛》一书中,他描绘了一个科学主宰一切的理想社会。法国思想家丰特内勒(1657—1757)指出,人类的进步是无限的,并具有一定的规律。后来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杜尔阁(1727—1781)较系统地提出了人类进步观念。1750年,杜尔阁在索邦作了题为“人类精神持续进步的哲学考察”的讲演,与以后写下的若干篇文章一起陈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进步观念,认为,人类的历史是普遍的进步的历史,是人类从原始蒙昧状态逐渐进步到取得自由的历史,其表现为人类的知识在增长,心智在提高。这些均表明,此时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历程进行反思,作出解释,并给人们指明一条未来的进步发展之路。

18世纪是启蒙运动的世纪,是崇尚理性的世纪,启蒙思想家常说,理性的太阳已高悬在地平线上,以最鲜艳的光辉照耀着大地,使人们走出黑暗的中世纪。理性是天赋的,人人所具有的,它的本质就在于要使事物不断完善,引导着人类获得公正、自由和幸福,达到前所未有的进步。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必须进步。从这时起,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步就成为启蒙思想家所关注的又一中心内容和矢志追求的目标。在他们看来,人类的进步是必然的、无限的,也是不可阻挡的。法国思想家孔多塞(1743—1794)这样说道:“我将通过原因和事实显示出我所研究的成果,人类在实现其能力的完善上绝无限制,人类的完善是真正无限的,这种不断完善的进步将挣脱任何想使之停顿的力量,它比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地球的持久还要无限,毫无疑问,这种进步只会在速度上或慢或快,但它决不会倒退。”

穿越时空,启蒙思想家们通过总结、反思人类的发展历程得出,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不停地走向进步。孔多塞以欧洲的发展为依据,把这种进步划分为十个时期:

第一,原始部落时期;

第二,畜牧时期;

第三,农耕和发明字母时期;

第四,希腊时代人类心智进步时期;

第五,古代罗马科学的进步时期;

第六,科学衰落的黑暗时期;

第七,文艺复兴时期;

第八,印刷术发明和科学哲学挣脱宗教桎梏时期;

第九,从笛卡儿到法国革命时期;

第十,法国革命以后人类完美的理性王国时期。

在这十个时期中,人类由于理性和科学的发明而不断进步和取得完善。到了笛卡儿和法国革命时期则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由于笛卡儿的理性主义,把人们的思想从权威的桎梏下解放了出来,是在实践上使人类挣脱了锁链,为人类的自由、解放和进步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法国革命之后,生产力有了高度发展,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已被消除,合乎理性的制度被建立起来,国际大家庭和睦相处,人类在身体、精神和道德方面都将取得前所未有的长足进步,达到真正的完善。

人类的这种进步,按照孔多塞等人的说法,具体表现在:它是朝向知识和智慧的进步,朝向普选权、教育、言论和思想自由、法律平等以及财富再分配这些普遍目标的进步。总之,是人类在身体、精神和道德上的全面和谐的进步。这种进步是在理性和科学的引导下,人的本性的改善和心智的提高。爱尔维修认为,人类进步实质上是人性的进步,而人性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本身是可以被知识和政治制度所教化的,他说:“人们在一种自由的统治之下,是坦率的,忠诚的,勤奋的,人道的;在一种专制的统治之下,则是卑鄙的,欺诈的,恶劣的,没有天才也没有勇气的。” 霍尔巴赫说:“对科学、对人类精神的进步,对道德、法学、立法、教育的完善,有多少好处不会从思想自由中得到啊!如今,天才到处受到束缚;宗教不断地扯他的后腿。被带子缠着的人不能得到官能上的享受,甚至连他的精神也受到约束,人好像还被他儿时的襁褓裹着似的。” 所以,促使人类进步的方法在于改变和改善人所存在的社会环境,改变现存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由此,我们也会明白启蒙思想家何以尖锐地抨击现存的社会制度,希望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政治制度。同样,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孔多塞认为,科学的进步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科学的进步必然带来社会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政治、道德、法律和艺术等等的进步。他说:“政治上和道德上所有错误都是建立在哲学的错误之上,这些反过来又都与科学观的错误相关联,没有一种宗教体系或超自然行为不是建立在对自然法则的忽视上。”一旦人们在教育中接受了正确的科学知识和观念,便会确立独立的理性思考,同时也会确立科学法则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摧毁在政治、道德等领域的种种谬误。因此,科学将通过摧毁偏见和谬误,调整人类智慧的方向,推动人类的进步。对于教育,启蒙思想家则多次论述其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才能达到科学的进步、知识的增长,实现人类心智的进步。没有教育,这一切都无从谈起。孔多塞希望人人都能接受教育,人人都有机会汲取知识,发展个性和才能。他多次说道:科学的进步保证教育艺术的进步,教育的进步反过来又推动科学进步。这种相互影响不断前进,是推动人类进步完善的重要动因。

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确信在理性的引导下人类精神的进步。由此,启蒙思想家把目光投向了历史领域,因为只有在历史领域中才能看到理性如何克服种种障碍,显现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真正命运。这意味着,作为哲学意义的理性在经验的、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得到了真实的体现和充分表现,并推动着人类的逐步进步。因而,在启蒙思想家看来,研究历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历史显示着人类进步的真实历程,是人类精神进步的教育工具。正如伏尔泰自己所说:“我的目的决非积累大量总是自相矛盾的事实,而是选择最重要、最确凿的事实,以便读者能自己判断人类精神的毁灭、复兴和进步,使他能够通过各民族的民俗来认识他们。”孔多塞也说道:历史应当观察、记录人类社会进步的不同阶段,分析揭示各阶段发展的连续性和变化的秩序,这样做将使历史成为一门预见、引导和促进人类进步的基础学科。因为只有通过审视、反思人类进步及完善的规律,我们才能理解我们今后进步的希望和所能达到的限度。

在这一目标下,历史也不再是纯粹像过去那样只见帝王将相、战争厮杀的政治史、军事史,而是视野更加广阔高远,关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的演变和进步,不仅只看到某一国人民的进步,也要看到各国人民的进步。伏尔泰撰写的学术巨著《风俗论》便是如此。1756年,伏尔泰完成了《试论通史和各国人民的风俗和精神》一书,这本著作开宗明义地指出,其目的是要让人们了解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国家风俗与精神的发展。书中,他不但赞扬了欧洲一些国家的优点,同时也将这种赞扬扩展到欧洲以外的东方各民族。他认为居住在巴勒斯坦的游牧民族是文明的奠基者,埃及在古代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他还叙述了阿拉伯人、加勒比人、中国人,特别是对中国文明,伏尔泰倍加赞赏。这样,在伏尔泰那里,历史的考察对象延伸到了宗教、艺术、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从而描绘了世界各国人民精神演进的各个阶段。没有这种精神状态的描绘和理解,便不可能真正理解人类的进步。

人类的历史果然就是精神不断进步的历史?卢梭以他特有的思想智慧和洞察力对此提出了疑问。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类为自己的生存而与自然作斗争,在此过程中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并在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形成了良好、淳朴的德行。而科学与艺术等文明的发展,日益摧毁着这些原始自然的德行,“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地平线上升起,德行也就消失了”。科学与艺术愈加变成一种外在修饰的形式,窒息着人们的思想和自由,腐化着人们的德性。卢梭断言,科学与艺术不会敦化风俗,相反,这种文明越进步,社会将越来越道德沦丧,腐化堕落。

伏尔泰读到卢梭的著作后,不同意他的看法,在信中写道:“你是要把人变成猴子,脱离文明,准备用四肢爬行。”其实,伏尔泰误解了卢梭的真正意图。卢梭始终认为,人类不可能始终处于自然状态,它终将发展进步,这种进步在于人类的本性,自我完善的本性。伏尔泰的误解恰恰表明他对进步观念的无比执着与自信。伏尔泰认为文明的进步、人类的进步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不能只是设想古代比现代好,同样,社会的进步并未引起人们道德观念的堕落。他热切地向往科学艺术繁荣昌盛,并断言最大的罪恶和人类进步的障碍是由无知造成的。伏尔泰说:“人们过去和现在大体上是一样的。”他无比乐观地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罪恶将会得到医治,社会必然要运用理性来取得胜利,人类的生活条件一定能够改善。这种乐观精神一直伴随着伏尔泰一生,只是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以后一段时期内曾流露出一些悲观情绪。但很快,他又重新恢复了对人类进步的乐观和自信。

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的进步是持久的、全面的和普遍的,它不限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全体人类。同时,这种进步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一切方面,如各种丑行将被消灭,一切事务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人类不仅生活得以改善,生命得以延续,幸福得到保障,而且智力和精神也将得到提高。正是从全人类而不是从本民族、本国家人们的本质和进步出发,自然衍生出人类彼此之间要互相热爱、和睦相处,不能心怀恶意,争战不已。他们认为,战争将是最大的瘟疫和最大的犯罪,卢梭希望实现各民族国家之间永久的和平,提出人类的形成并不只是为了要互相毁灭。伏尔泰、狄德罗、爱尔维修等人都称自己为世界公民,要为全人类的和平进步而工作。孔多塞建议创造世界语,以适应人类交往和进步的需要。孟德斯鸠曾经说:“如果我知道有些事情有益于我的祖国而不利于欧洲,有利于欧洲而不利于全人类,我将认为这是犯罪。”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观》一书中衷心希望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落后民族获得独立和进步,国际大家庭平等互助、和睦相处,人类在社会地位、教育和财富上达到平等,在身体、精神和道德上达到完善。

列宁曾经指出,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没有表现出任何自私的观念。的确,他们是真诚而又正直的人,他们从人、人类出发,抹去了地区、时代、民族的一切差别,衷心地期望要建立一个美好的“理性王国”,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幸福和进步。 nTFY8cY39Xed0Vq7lugsarmEHaOGHLok1LisB8E0lhlTYmIOX9y8FilWhaXtSq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