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启蒙与启蒙思想家

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在承继着前辈思想遗产的同时,进一步高扬起理性的旗帜,认为理性的批判决不应仅限于纯思辨的哲学领域,而应扩展到宗教、政治、社会等一切领域,要用理性来批判一切,裁判一切,重构一切。在政治领域,他们要求变革旧的封建专制制度,要消灭专制主义、封建特权和不平等,建立新体制,实现政治民主、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在宗教领域,他们反对教会权威,反对宗教迷信,要用人的理性取代神的意志,彻底打碎强加给人民的宗教枷锁;在知识领域,他们倡导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索,推动科学实验和发现,把人民从蒙昧无知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总之,“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批哲学家所进行的全面深刻的理性批判,便是我们所称之为的启蒙运动。

德意志哲学家康德(1724—1804)在回答别人“什么是启蒙运动”的提问时说:“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 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 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 了。Sapere 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 自己的 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的确,启蒙思想家正是真诚地启发民智,要把潜藏于每个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唤出来,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的独立的和自由的人。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因而启蒙思想家所掀起的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使18世纪成为了“哲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光明的时代”、“批判的时代”。理性的启迪、运用与批判是哲学家的重要任务,在理性的引导下摧毁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与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启蒙的内在精神,同时也成为了18世纪的时代精神。正是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法国人民在1789年奋起进行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正如国王路易十六所说:是伏尔泰灭亡了法国。当然,灭亡的不是法国,只是专制制度。相反,却迎来了一次“壮丽的日出”,使法国重获新生。

伏尔泰

在这批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杰出者有法国的伏尔泰(1694—1778)、孟德斯鸠(1689—1755)、狄德罗(1713—1784)和卢梭(1712—1778)。伏尔泰,真名为弗朗索瓦·马里·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在长达84年的生涯中,他挥笔写下了《哲学通信》、《哲学辞典》、《路易十四时代》等伟大著作,以满腔的热情呼唤自由与平等,反对宗教迷信。伏尔泰因之遭到封建统治者及教会当局的忌恨与迫害。甚至在1778年伏尔泰去世后,他们还不准在公墓下葬伏尔泰的遗体,伏尔泰的朋友们只能偷偷地把他的遗体秘密运出巴黎,安葬在香槟省的一个教堂里。1791年,法国大革命中的制宪会议作出决议,将伏尔泰的骨灰迁回巴黎,葬入先贤祠。迁葬这一天,巴黎有10万人为之送葬,60万人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灵车上赫然写着:“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给人们的心灵以巨大的震动,他引导人们走向自由之路。”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原名叫夏尔·路易·德·塞孔达,后来继承了伯父的职务和爵位后才改称孟德斯鸠。丰裕的贵族生活并未束缚住他求知的渴望,相反却使他更有条件博览群书,钻研知识,从事研究和写作。1721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波斯人信札》,这是一本书信体小说,也是一部闪烁着启蒙思想的哲理作品。不久,孟德斯鸠又出版了《罗马盛衰原因论》。此后,孟德斯鸠便集中精力投入《论法的精神》一书的写作,历时20年,几易其稿,终于完成。该书一经出版,立刻轰动了巴黎和欧洲,两年内连续印刷了22次,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政原则,成为18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理论著作和经典作品。

狄德罗

丹尼·狄德罗出生在一个制刀工匠的家庭,他自幼聪颖过人,19岁便获得巴黎大学的硕士学位。1745年,一位出版商钦佩他的才华,盛情邀请他主编一部百科全书。狄德罗接受了邀请,并将这部书定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他一再表示,要通过这部书去改变人们现存的思想方式,要让它成为一个介绍科学知识、破除宗教迷信、反对封建专制的巨型炸弹。为了这一目标,狄德罗请哲学家、数学家达朗贝尔任副主编,还邀请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启蒙思想家如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参加该书的编写。这样,以狄德罗为中心,围绕编写《百科全书》形成了一个“百科全书派”。1751年,《百科全书》第1卷正式出版,至1780年,共计35卷的《百科全书》全部出齐。恩格斯曾这样评价狄德罗说:“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忱’而献出了整个生命,那么,例如狄德罗就是这样的人。”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幼年丧母,当过学徒、家庭教师等,饱尝人间苦难。1749年夏,卢梭回应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写下《论科学与艺术》,并获得征文一等奖,由此声誉鹊起。后来他又撰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指出了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经数年苦思,卢梭又写作出版了《社会契约论》,此书的中心是探讨如何实现人的自由,提出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目的是要推翻封建君主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卢梭的著作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但却遭到封建统治者的仇视,卢梭因此被迫逃亡国外,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后因病于1778年去世。 o4d5bo6L24OH1TF82BW9ogYWKX5Xmeu1//zIL8KqCwF1avCev6EB7HY2DA9RR02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