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长三角城市群青年

民生发展总体状况2016年国务院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5—2030年)》明确指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之一就是城市民生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城市群内约有2500万人未在常住城市落户,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均等化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内部二元矛盾突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这其中就有许多涉及青年的民生问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更高质量地实现一体化发展,共建共享民生工程,增强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对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获得感和认同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分析研究“青年民生发展现状如何”“对自身发展所面临的民生问题的态度与看法怎样”“对长三角民生服务一体化的认知、体验及期待又有哪些”等等问题。这些分析研究对于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长三角城市群青年的全面发展、优先发展,进而推动青年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早日把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积极意义。

一、青年对自身民生问题现状的态度与看法

(一)青年最为关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住房、食品安全等问题,70%左右的青年对政府改善民生的努力表示满意

调查发现,在住房、租房、校园安全、物价上涨、就业创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教育费用、收入差距、看病难、看病贵、贪污腐败、生育政策、个税改革、婚恋问题、父母养老、子女教育等涉及青年民生的问题中,2018年青年最为关注的问题是住房、租房问题,不论是在职青年、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对住房与租房问题的关注度都是最高的。其中,在职青年最为关注的三个问题依次是住房与租房问题(占88.6%)、物价上涨问题(占42.2%)、食品安全问题(占39.0%)。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三个问题依次是住房与租房问题(占70.4%)、校园安全问题(占48.7%)、就业创业问题(占47.2%)。中学生最为关注的三个问题依次是住房与租房问题(占67.3%)、校园安全问题(占59.9%)、食品安全问题(占49.9%)。可见住房与租房问题成为不同群体青年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除此之外,与各自身份处境相关,大学生群体第二关心的是校园安全和就业创业问题,中学生群体第二关心的是校园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在职青年第二关心的是物价上涨和食品安全问题。

在被问及对目前国内收入差距的看法时,中学生认为收入差距不大的占7.6%、比较大的占46.6%、非常大的占21.4%;大学生认为收入差距不大的占2.9%、比较大的占48.4%、非常大的占38.1%;在职青年中认为收入差距不大的占2.8%、比较大的占37.9%,非常大的占48.8%。调查结果显示,在职青年认为国内收入差距大的占比相对最高,近半数的在职青年认为国内收入差距非常大,中学生和大学生认为收入差距非常大的分别占20%和40%左右。反映出已走上社会的在职青年对于国内收入差距的感受更为明显。

表1-4 不同群体青年对国内收入差距的看法/%

在对在职青年收入进行交叉分析时发现,总体而言,与所在城市职工收入相比,目前平均月收入处于中低收入层次的在职青年认为国内收入差距非常大、比较大的要超过高收入层次的在职青年。其中,中等收入层次青年、较低收入层次青年、很低收入层次青年认为国内收入差距“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分别占74.4%、79.8%、86.1%。很高收入层次青年、较高收入层次青年认为国内收入差距“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分别占53.9%、71.4%。可以看出,很低收入层次青年对国内收入差距大的反应相对最为强烈,很高收入层次青年对此反应相对平和,他们中对此从不关注的占比相对最高,达23.0%(见表1-5)。而很低收入层次、较低收入层次、中等收入层次、较高收入层次、很高收入层次青年在青年总体中的占比分别为17.1%、44.0%、36.9%、1.6%、0.4%。这意味着在青年中人数占绝大多数的自认为是中低收入者的青年对国内收入差距的反应强烈。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表1-5 不同收入层次在职青年对于国内收入差距的看法/%

(卡方检验值P=0.00<0.001)

受访青年对于过去一年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努力总体上较为肯定。大学生中对于过去一年里政府改善民生所做努力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从不关心此事的分别占9.3%、63.3%、16.8%、2.0%、8.7%;中学生中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从不关心此事的分别占18.7%、57.6%、13.1%、2.3%、8.3%;在职青年中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从不关心此事的分别占10.5%、57.1%、21.9%、3.6%、6.9%。若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则有70%左右的青年对于过去一年政府改善民生所做的努力表示满意。调查青年对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满意情况时发现,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大学生表示满意的占35.0%,中学生表示满意的占44.4%,在职青年表示满意的占39.3%;在解决教育问题上,大学生表示满意的占46.0%,中学生表示满意的占54.1%,在职青年表示满意的占38.8%;在解决安全问题上,大学生表示满意的占53.1%;中学生表示满意的占58.6%;在职青年表示满意的占53.3%。可见,不同群体青年在政府解决安全问题上满意度都相对较高,而在解决教育、就业问题上在职青年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中学生的满意度都相对较高。

(二)不同学生群体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存在差异。中学生生活状况相对好于大学生和在职青年,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信心也相对更强

以0分代表信心程度最低,10分代表信心程度最高,从身心健康、工作学习、居住状况、幸福感等几个维度调查了解青年一年来的生活状况发现,大学生、中学生、在职青年对自己一年来的身体健康程度分别打分7.65分、7.94分、7.22分;心理健康程度打分7.67分、7.81分、7.37分;工作学习情况打分6.61分、6.94分、6.35分;居住状况打分7.13分、7.30分、6.60分;幸福感打分7.49分、7.59分、6.84分。综合来看,显然中学生群体一年来的生活状况明显好于大学生、在职青年群体。而在职青年群体一年来的生活状况情况相对较差。

在回答对自己未来生活是否有信心时,调查对象中大学生回答对自己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比较有信心的分别占13.1%、40.8%;中学生回答对自己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比较有信心的分别占27.4%、38.0%;在职青年回答对自己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比较有信心的分别占16.2%、34.8%(见表1-6)。这显示出不同群体青年中,相对而言,对自己未来生活最充满信心的是中学生,在职青年、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信心相对较弱。

表1-6 不同群体青年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态度/%

就学生群体来说,政治面貌、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受访学生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性别交叉分析发现,男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比例超过女生,但同时对未来生活持悲观预期的也超过女生。男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比较有信心、一般、比较悲观、充满悲观的占比分别是17.7%、42.3%、32.1%、5.9%、2.0%;女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比较有信心、一般、比较悲观、充满悲观的占比分别是10.9%、40.0%、42.0%、5.8%、1.2%(卡方检验值P=0.00<0.001)。男中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比较有信心、一般、比较悲观、充满悲观的占比分别是31.7%、37.4%、22.4%、5.7%、2.9%;女中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比较有信心、一般、比较悲观、充满悲观的占比分别是23.5%、38.7%、30.9%、4.3%、2.7%(卡方检验值P=0.00<0.001)。

与政治身份交互分析发现,党员、干部身份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相对更有信心。大学生中党员学生、团员学生、普通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占比分别为14.9%、13.0%、13.0%;“比较有信心”的占比分别为51.9%、40.2%、16.7%;“一般”的占比分别为28.2%、39.8%、34.2%;“比较悲观”的占比分别为4.4%、5.7%、8.1%;“充满悲观”的占比分别为0.6%、1.3%、2.5%(卡方检验值P=0.00<0.001)。中学生当中,学生干部、普通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分别占32.4%、24.2%;“比较有信心”的分别占38.4%、37.8%;“一般”的分别占22.2%、29.8%;“比较悲观”的分别占4.6%、5.2%;“充满悲观”的分别占2.5%、2.9%(卡方检验值P=0.00<0.001)。

与学生家庭收入交叉分析显示,总体而言,随着家庭收入层次的提高,中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信心度随之提高。不过,很高收入层次家庭的中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充满信心”的占比最高,达46.2%,与此同时,“充满悲观”的占比同样相对较高,占比达11.5%(见表1-7)。

表1-7 不同家庭收入中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

(卡方检验值P=0.00<0.001)

与中学生类似,总体上不同家庭收入大学生随着家庭收入层次的提升,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信心也随之增强。但来自很高收入层次家庭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也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对自己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充满悲观”的占比均高于其他家庭收入层次学生,占比分别达45.5%、9.1%(见表1-8)。

表1-8 不同家庭收入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

(卡方检验值P=0.00<0.001)

此外,来自不同家庭结构的中学生、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不同家庭结构的中学生中,家庭完整的中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比较有信心的占比远远超过缺失家庭的中学生、孤儿身份的中学生。单亲家庭的中学生中,父母离异的中学生比父母一方离世的中学生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悲观的相对较少。身为孤儿的中学生显然是对自己未来生活最为悲观的,需要特别予以关爱和帮助(见表1-9)。

表1-9 不同家庭结构中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

(卡方检验值P=0.00<0.001)

家庭完整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占比超过其他家庭结构的大学生。身为孤儿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有信心的占比相对最低。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中,父母一方离世的大学生相对于父母离异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相对更有信心。这点是与单亲家庭的中学生不同的地方,可能与中学生与大学生处于不同成长发展阶段和对于单亲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在认知理解以及应对上有所不同相关(见表1-10)。

表1-10 不同家庭结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

(卡方检验值P=0.00<0.001)

(三)在职青年工作压力大,事业心强是其单身的首要原因,多数青年对于目前的居住状况较为满意,对所在城市医疗条件满意度一般

如前所述,在职青年群体相对于学生群体生活状况要差。造成在职青年群体生活状况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作压力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受访在职青年认为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工作任务繁重,有时需要在紧迫的时间完成”的占54.2%;来自“工作的薪酬制度不合理”的占43.6%;来自“工作职位晋升比较困难,竞争激烈”的占37.5%;来自“工作需要多方面或高水平的技术和能力”的占29.3%;来自“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缺乏价值观、成就感”的占23.7%;来自“工作中人际关系紧张”的占18.4%;来自“单位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的占9.4%。显示出工作任务繁重、薪酬制度不合理、职位晋升困难等是位列在职青年工作压力前三位的压力源。

调查单身未婚的在职青年,在问到其单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回答单身的最主要原因是“追求事业发展,暂时不想谈恋爱”的占24.1%;“缺乏择偶的主动性”的占21.8%;“不想过早稳定下来,想继续享受自由的人生”的占20.3%;“房价太高,经济压力大,不敢恋爱、婚姻”的占19.0%;“找不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强”的占5.9%;“不相信爱情”的占4.4%。反映出追求事业发展是青年暂时单身的首要原因。进一步询问单身青年最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婚恋资源时,回答“网络交友平台”的占27.8%;“现场相亲活动”的占26.2%;“一对一婚恋心理辅导”的占13.1%;“婚恋讲座”的占7.1%;“婚恋学习书籍”的占4.7%;“婚恋方面的小组心理辅导”的占4.6%。

调查显示,在职青年目前的住房情况是:属于自购商品房的占31.1%、住父母(或配偶父母)的住房的占38.3%、租房的占26.3%、其他的占4.3%。青年筹集购房款时,自己积累的占34.6%、父母资助的占27.6%、配偶父母资助的占8.2%、双方父母共同资助的占11.0%、向亲戚朋友借款的占12.6%、其他占6.0%。在租房青年中,通过房屋中介等租赁到私房的占14.1%、租单位宿舍或人才公寓的占6.6%、租公共租赁房的占3.0%、借助亲戚或朋友的房的占1.7%、其他占1.0%。租房形式是单独租房的占11.1%、合租房的占12.2%、群租房的占2.7%、其他占0.3%。青年在租房过程中最担心的事情依次是,“房东随意提价”的占32.7%、“房东违约”的占15.6%、“小区安全没有保障”的占13.8%、“中介欺诈”的占12.3%、“房东提前收回房子”的占8.6%、“室内设施损害导致经济纠纷”的占7.2%、“遭到二房东盘剥”的占4.4%、“孩子没处落户口,上学成问题”的占2.9%、其他占2.4%。在问受访在职青年对于目前居住状况是否满意时,回答“非常满意”的占10.6%、“比较满意”的占60.9%、“不太满意”的占23.1%、“很不满意”的占2.7%、“说不清”的占2.8%,这反映出大多数青年对目前居住状况还是满意的。在回答“您认为青年住房问题的解决主要靠谁”这一问题时,受访青年中39.4%的选择“靠青年个人的努力”,31.6%的选择“靠政府的政策支持”,24.3%的选择“靠家庭和亲戚的帮助”,3.5%的选择“靠所在单位的支持”,选择“其他”的占1.2%,这表明青年对于解决住房问题的态度行为还是较为理性客观的,主流的选择是青年个人努力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

调查对象中认为所在城市“看病难”的占35.3%、认为“不难”的占36.4%、表示“说不清”的占28.3%。接受访谈的在职青年中认为看病难的原因是“患者多、预约挂号等耗时太久”的占71.9%、“医疗费用太高”的占61.7%、“医疗资源过于集中,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大”的占21.2%、“医护人员水平低、误诊情况较多,医生难以让人信任”的占19.8%、“看病手续繁琐”的占16.2%、“医院距离住所太远”的占12.8%、“医疗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找不到合适的就医信息”的占11.1%、“医疗制度不完善”的占5.3%、“医疗设备不先进”的占3.7%,认为“没有什么难度”的占0.2%,选择“其他”的占0.6%。可见,青年反映看病难的原因主要集中于看病耗时耗费上。另外,在职青年对所在城市现有医疗条件表示“很满意的”占7.5%,“基本满意的”占33.4%,“一般的”占51.6%,“不满意的”占5.4%,“很不满意的”占2.2%,显示出受访青年对所在城市医疗条件满意度一般。

二、青年对长三角民生领域一体化的认知、评价和期待

长三角民生公共服务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长三角城市群各主要城市将深化区域公共交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旅游、体育、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的合作,积极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平台。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青年来说,交通通勤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等,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为他们的全面发展、优先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调查表明,青年对于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总体上持肯定积极的态度,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打造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等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当然,调查也发现,部分青年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知晓度、认同度以及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一)青年对长三角民生领域一体化的认知与感受

在被问及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的了解程度时,大学生回答对此“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非常不了解”“没听说过”的分别占2.8%、15.9%、34.4%、33.4%、3.0%、10.6%;中学生回答对此“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非常不了解”“没听说过”的分别占5.1%、13.1%、31.3%、29.5%、3.0%、18.1%;在职青年回答对此“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非常不了解”“没听说过”的分别占3.4%、16.9%、35.9%、32.3%、3.9%、7.7%。可见,在职青年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的了解程度超过中学生和大学生。非常了解、比较了解长三角一体化的在职青年占比20.3%,高于中学生的18.2%、大学生的18.7%;而没听说过的占比7.7%,明显低于中学生的18.1%、大学生的10.6%。可见,尽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共识,但青年对其了解认知程度还不是太高,仅20%左右的青年对长三角一体化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但有40%~50%的青年对长三角一体化不了解、没听说过。这反映出青年对于国家发展战略关注和重视的程度不够,面向青年的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宣传还有待加强(见表1-11)。

表1-11 青年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认知了解程度/%

在被问到“最近一年内您往来于长三角各地区的目的有哪些时”,在所列举的不同目的中,大学生选择学习的占比最高,达76.3%。其他选择的目的依次为旅游娱乐休闲(占56.6%)、工作(占19.0%)、探亲访友(占18.2%)、购物(占16.5%)、就医(占7.5%)、其他(占1.9%);中学生选择学习作为首要目的占比达67.0%,其他的目的选择依次为旅游娱乐休闲(占47.0%)、探亲访友(占19.6%)、购物(占17.3%)、就医(占11.6%);在职青年选择最近一年往来于长三角各地区目的占比最高的是“旅游娱乐休闲”,达52.2%,其他依次为工作(长期)(占35.9%)、学习(占29.9%)、临时性出差(占24.9%)、探亲访友(占18.5%),购物(占13.1%)、就医(占9.3%)。可见,大学生、中学生最近一年来往来于长三角各地的目的主要有工作、学习、旅游娱乐休闲等,这反映出长三角城市青年在各地区之间往来的目的动机多样,彼此之间的联系交流较为频繁。

在调查不同青年群体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感受时发现,在职青年通过日常的体验,最能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带来变化的是包括高铁网络、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互联互通以及公交一卡通等在内的交通通勤一体化(占40.0%)。其他依次是包卡联网刷卡享受同城待遇等在内的医保一体化(占15.2%),电视广播信息共享等在内的信息一体化(占6.5%),景点联游等在内的旅游一体化(占5.2%),社会保险互联互通等在内的就业一体化(占4.1%),异地升学等在内的教育一体化(占2.9%),污染统一整治在内的环保一体化(占2.5%);而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没有体验的在职青年占15.8%;高校学生中通过日常体验,最能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带来变化的依次为交通一体化(占43.4%)、医保一体化(占8.2%)、旅游一体化(占7.9%)、教育一体化(占7.2%)、信息一体化(占6.7%)、就业一体化(占3.0%)、环保一体化(占2.0%),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没有体验的大学生占11.0%;中学生通过日常体验,最能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带来变化的依次为交通一体化(占29.8%)、医保一体化(占12.1%)、旅游一体化(占5.7%)、教育一体化(占12.3%)、信息一体化(占5.4%)、就业一体化(占3.2%)、环保一体化(占2.9%),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没有体验的中学生占10.4%。由上可见,青年通过日常体验,最能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带来变化的是交通一体化,这是青年对于长三角民生一体化中感受最深、获得感最强的领域。

近些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以及跨江跨海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快,使长三角地区的交通通勤越来越便捷,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广大青年对此有目共睹,有着切身体验,因此对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一致高度认同。而对其他方面民生领域一体化,不同青年群体因为各自经历不同,加之各领域一体化进展程度不一,因而其感受也有所不同。其中,中学生群体将对教育一体化的感受列为第二,在职青年则将对医保一体化的感受列为第二。

(二)青年对长三角民生领域一体化发展的评价

长三角一体化涉及青年民生的主要包括交通出勤、医疗服务、社会保障、食品安全、教育学习、生态环保等领域。青年对于这些方面一体化的评价情况如下:

1.交通出勤一体化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中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8.4%、40.5%,“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8.4%的大学生对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表示满意;在职青年对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中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8.0%、41.6%,“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9.6%的在职青年对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表示满意;中学生对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中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3.2%、34.1%,“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7.3%的中学生对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表示满意。

对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中的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中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4.7%、31.6%,“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6.3%的中学生对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表示满意;大学生对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中的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9.3%、38.5%,“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7.8%的大学生对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表示满意;在职青年对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中的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0.1%、39.4%,“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9.5%的在职青年对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表示满意。

对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中的公交卡异地刷卡,中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5.6%、30.0%,“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5.6%的中学生对交通卡异地刷卡表示满意;对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中的公交卡异地刷卡,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1.8%、33.2%,“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5.0%的大学生对交通卡异地刷卡表示满意;对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中的公交卡异地刷卡,在职青年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9.5%、31.6%,“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1.1%的在职青年对交通卡异地刷卡表示满意。总体来看,受访青年中有近60%的人对于长三角交通出勤一体化表示满意。

2.医疗服务一体化

对于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中的医保卡联网刷卡,中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3.2%、29.8%,“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3.0%的中学生对医保卡联网刷卡表示满意;对于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中的医保卡联网刷卡,大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7.1%、34.5%,“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1.6%的大学生对医保卡联网刷卡示满意;对于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中的医保卡联网刷卡,在职青年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6.8%、32.4%,“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49.2%的在职青年对医保卡联网刷卡表示满意。总体来看,受访青年中有50%左右的人对于长三角医保卡联网刷卡表示满意。

对于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中的异地名医交流,中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3.8%、29.1%,“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2.9%的中学生对异地名医交流表示满意;对于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中的异地名医交流,大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6.8%、33.8%,“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0.6%的大学生对医保卡联网刷卡表示满意;对于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中的异地名医交流,在职青年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6.0%、30.1%,“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46.1%的在职青年对异地名医交流表示满意。总体来看,受访青年中有50%左右的人对于长三角异地名医交流表示满意。

3.教育学习一体化

对于长三角教育学习一体化中的异地升学同城待遇,中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3.2%、28.1%,“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1.3%的中学生对异地升学同城待遇表示满意;对于长三角教育学习一体化中的异地升学同城待遇,大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5.9%、30.8%,“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46.7%的大学生对异地升学同城待遇表示满意;对于长三角教育学习一体化中的异地升学同城待遇,在职青年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5.4%、26.5%,“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41.9%的在职青年对异地升学同城待遇表示满意。数据显示,在职青年对于教育学习一体化满意度相对较低,仅40%在职青年对此表示满意。

4.社会保障一体化

对于长三角社保一体化中养老金异地领取和社保地区转换,中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3.4%、30.3%,“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3.7%的中学生对此表示满意;对于长三角社保一体化养老金异地领取和社保地区转换,大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6.6%、34.4%,“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1.0%的大学生对此表示满意;对于长三角教育学习一体化中的养老金异地领取和社保地区转换,在职青年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7.3%、32.4%,“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49.7%的在职青年对养老金异地领取和社保地区转换表示满意。总体上约50%左右的青年对长三角社保一体化表示满意。

5.食品安全、生态环保一体化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互认共享是长三角食品一体化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此中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2.1%、28.2%,“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0.3%的中学生表示满意;对于长三角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互认共享,大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5.7%、33.4%,“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49.1%的大学生对此表示满意;在职青年对于长三角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互认共享,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5.7%、29.8%,“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45.5%的在职青年对此表示满意。

对于长三角环保一体化中的长三角环境联防联控政策,中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2.6%、29.5%,“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2.1%的中学生表示满意;对于长三角环境联防联控政策,大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6.7%、33.7%,“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50.4%的大学生对此表示满意;在职青年对于长三角环境联防联控政策,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5.7%、29.9%,“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满意”,即有45.6%的在职青年对此表示满意。

综合来看,青年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出勤一体化满意度较高,有约六成的青年对此表示满意,而对于医疗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教育学习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等约半数青年表示满意。中学生、大学生、在职青年三个群体青年中,在职青年对于长三角民生各领域一体化的满意度都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在职青年已经走上社会,所直接感受到的现实生活压力更大,对民生改善的需求更多有关。

(三)青年对长三角民生领域一体化的信心与期盼

调查表明,大多数青年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推出“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设想表示认同。其中大学生对“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表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分别占18.6%和44.1%,两者合计为“认同”,即有62.7%的大学生认同“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的设想;中学生对“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表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分别占18.9%和38.2%,两者合计为“认同”,即有57.1%的中学生认同“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的设想;在职青年对“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表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分别占19.4%和39.9%,两者合计为“认同”,即有59.3%的在职青年认同“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的设想。总体上有近60%的青年赞同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推出“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的设想。

调查显示,多数青年对于长三角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信心。“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合计为“有信心”,中学生、大学生、在职青年对于长三角城市群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表示“有信心”的分别占63.1%、67.4%、64.3%。而对此表示悲观的青年占比均未超过2%。中学生、大学生、在职青年中,大学生群体较中学生、在职青年群体对此信心相对更强。

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建设和长三角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必将给长三角民生领域一体化发展带来全新局面,同时会极大促进长三角城市群青年民生的发展与进步。广大青年将在教育学习、就业创业、医疗服务、生态环保等公共民生领域获得更多实惠,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受访青年对此都怀有热切的期盼。例如,调查发现,在职青年对于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建设方面期待最大的是能够节省就医费用,占比达到67.3%,随后依次是节省辗转异地的时间(占59.2%)、能享受到更高端的医疗服务(占53.1%)、方便查询长三角医疗资源(占44.1%)、其他(占2.8%);大学生对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建设方面的最大期望是能够节省就医费用(占66.8%),随后依次是节省辗转异地的时间(占60.1%)、能享受到更高端的医疗服务(占52.1%)、方便查询长三角医疗资源(占43.7%)、其他(占1.5%);中学生对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建设最大的期望是能够节省就医的费用(占63.8%),随后依次是能享受到更高端的医疗服务(占53.2%)、节省辗转异地的时间(占45.8%)、方便查询长三角医疗资源(占33.6%),其他(占2.4%)。数据表明,中学生、大学生、在职青年对于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建设方面的期盼具有一致性,最大的期盼是能够节省就医费用,以及能够享受到更高端的医疗服务、节省辗转异地就医的时间。

再如,青年对于长三角环保一体化的期盼,调查表明,中学生、大学生、在职青年总体上有60%~70%的人希望长三角环保一体化能够带来协同治理污染,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中学生、大学生、在职青年希望长三角环保一体化能够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的分别占79.4%、80.7%、80.2%;希望减少水资源污染的分别占63.3%、62.8%、65.9%;希望降低土壤污染的分别占50.0%、50.5%、52.1%。数据显示,青年对于长三角环保一体化最大的期盼是通过协同治理污染,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长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有80%左右的青年对此十分期待。希望通过长三角环保一体化减少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的青年分别约占60%和50%。

调查发现,尽管长三角城市青年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于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的构想抱有积极的希望和期待,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较强的信心,但与此同时,受访青年对于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的发展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攻坚克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路径方法等,也有较为清醒客观的认识和判断。

在被问及阻碍“长三角一体化”的因素有哪些时,在问卷所列举各个因素中,中学生认为是长三角内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占63.7%、认为是“区域行政壁垒”的占26.2%、认为是“城市分工不明确”的占33.8%、认为是“缺乏统一规划布局”的占41.5%、认为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不协调”的占29.9%、认为是“各区域投入资源不一致”的占36.9%;大学生认为是长三角内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占68.1%、认为是“区域行政壁垒”的占40.2%、认为是“城市分工不明确”的占41.0%、认为是“缺乏统一规划布局”的占46.8%、认为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不协调”的占33.5%、认为是“各区域投入资源不一致”的占42.3%;在职青年认为是长三角内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占70.1%、认为是“区域行政壁垒”的占43.9%、认为是“城市分工不明确”的占36.8%、认为是“缺乏统一规划布局”的占50.6%、认为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不协调”的占32.2%、认为是“各区域投入资源不一致”的占43.0%。由此可见,青年普遍认为阻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首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长三角地区内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缺乏统一规划布局”。而在被问及是否希望能为青年民生问题的解决发挥自己的力量时,有近九成左右的青年对此表示赞同,中学生、大学生、在职青年“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为解决青年民生问题发挥自己力量的分别占90.9%、88.2%、86.0%。

延伸阅读
从生态到就业 长三角一体化释放了这些民生红利

“包邮区”服务、地铁异地扫码通行……不断增加民生获得感、提升幸福感始终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根本落脚点。近期,《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其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内容将释放哪些民生红利?

生活更便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压缩城市间时空距离

《纲要》提出,随着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省际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世界级机场群体系基本形成。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

安徽省常务副省长邓向阳介绍,2019年12月1日,伴随着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的开通运营,轨道上的长三角又多了一条主通道。安徽的高铁通车里程接近2000公里,实现了市市通高铁。

沪杭磁悬浮、南通新机场、沪舟甬跨海通道……《纲要》里提到的一系列重大基建项目,让人们对长三角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充满了期待。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效压缩了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忠伟说,上海到苏州,高铁修通后只要20分钟。

作为全国首条跨省轨交线路,上海地铁11号线延伸到了江苏昆山花桥镇。家住花桥的汪进,在上海市长宁区上班。“从花桥站到上海中心城区徐家汇,顺利的话只要七八十分钟。”随着苏州轨交S1线的开工,未来与11号线在花桥衔接,将形成轨道交通“东联上海、西接苏州”的格局,使得上海大都市圈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服务更周到:率先实现均等化,跨省就医、养老更方便

《纲要》提出,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5年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寅说,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要提升异地公共服务的便捷度,比如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强化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长三角一体化医好了我异地就诊这块心病。”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曹实,在江苏徐州参加医保,过去看病要先垫付医药费,再将单据带回徐州报销。随着长三角异地就医结算网络陆续铺开,曹实在上海就可实现医保卡实时结算。

此外,《纲要》还提出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促进异地养老。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卫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养老融合发展可以先行先试。“长三角一些大城市,养老服务跟不上实际需求。但区域内的一些县级市和城镇中,却存在养老资源闲置的情况。打通各地养老资源,让区域内的老人能够自由流动、异地养老,长三角拥有先行先试的良好基础。”

12月起,长三角重点城市将启动“一码通域”。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副局长王伟表示,从前“一卡通”卡出多门,难以满足区域一体化的需求。通过建立跨域协同的二维码标准体系,把多种类型的公共服务融合成一个二维码,能够促进长三角城市公共服务要素自由、高效流通,让市民扫一扫就畅行长三角。

就业更优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让家门口优质岗位更多

就业是民生之本。率先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根据纲要,长三角将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十大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十大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浙江省常务副省长冯飞说,浙江将和沪苏皖一道,共同谋划建设长三角数据中心等一批战略性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培育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安防等一批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给就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市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说,上海周边城市将会形成自己在细分功能、产业领域方面的独特优势。像电动汽车、人工智能这些“高大上”的行业,三省一市根据不同的定位进行分工。未来在长三角地区,更多人在自己家门口,就有更多“高精尖”岗位就业机会可供选择。

环境更宜居: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绿色家园人人共享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纲要》提出,通过建立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到2025年长三角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总体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

共保联治是长三角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宝。一条南北走向的施家堰,东岸是上海、西岸是浙江。这样的浙沪界河,在浙江嘉善和上海金山之间有34条。“此前河道保洁都是‘各扫门前雪’。现在好了,双方签了界河保洁合作协议,管理范围和责任都明确了。”嘉善姚庄镇清凉村村委会主任王伟强说。

将视野进一步扩展,更大的共同保护行动也在推进中。江苏省常务副省长樊金龙介绍,从南京到杭州,宁杭高速公路沿线分布着太湖流域最美的风景,目前两省正在共同申报宁杭生态经济带。

(资料来源:搜狐网2019年12月10日,https://www.sohu.com/a/359419164_99986045)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安蓓、汪奥娜、桑彤 yFOvXyBCYLSibB/fdC5vQbSWfQqbIXGLOz3bYmrz5in4XpVIEegrclXjq5+QKrU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