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这本书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四十多年前。当年的我,正下放在四川宜宾的一个小山村做知青,那个村庄邻近云南,距离宜宾市区100里路,距离省城成都700里路。4 000里外的大上海,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个遥远的名词。高中毕业,我背着铺盖卷来到那个两省交界的小山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管我坚信知识的价值、学习的意义,带着书本下农村,但是不敢奢望有一天能有考大学的机会。1977年10月中旬,恢复高考的消息让整个中国为之激动,也传到了我所在的那个小村庄。就这样,我白天干农活,晚上忙复习,相比那些读完初中就到农村的年轻人,我高中毕业才下农村,学习底子稍好一些。但是也不敢松懈,因为“文革”前接受教育的“老三届”当年受的教育系统、正规,有很多底子不错的人。知道了恢复高考的消息,我的家人和老师都叮嘱我好好复习,争取能够进入大学校园,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那年的12月,我与570万报考者一起走进了那年的考场,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

恢复高考改变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1977、78级的大学生是当年千万考生中的幸运儿,站在了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上,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和这本书中接受访谈的同辈,以及同级的交大校友们,就是在那样的契机下来到交大,开始了象牙塔里只争朝夕的日子。我们同级的同学,来自天南海北,年龄跨度大,学员身份也多样,有的同学来自农村的地里田间,有的同学来自工厂的生产车间,也有同学应届毕业……能够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交大,他们都是对命运不服输的拼搏者,也都是得到命运女神垂青的幸运者。因此,大家都有不服输、攻坚学习的劲头。“工程学问,非佐以数理,不能深造”,交大的数理基础课的课时多,难度高,是有传统的。那时虽然我们能考入交大,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时代的原因,大家的水平还是有待提高。而老师们总是说交大学子“起点高、基础厚”,你们必须得追赶,于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基础科目学业水平,布置了很多的习题集,有很多的考试,同学们也争分夺秒地学习,自习室的座位长期是要靠抢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对年级里的佼佼者,大家非常地佩服;对教我们的名师,更是崇拜……在这样的氛围里,四年下来,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到了毕业分配的时候,我们的人生选择就是服从学校分配,国家的哪个领域需要人才就去哪里,因此,同学们有的留在了国家直属的部门、留在了大城市,有的同学留下来继续深造,也有同学参加世行交换项目出国留学,也有同学去了边远地区。四十年过去了,无论在哪里的同学,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了成绩,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佼佼者,成为交大的荣耀。可以说,我们经历了时代的考验,经受了生活的磨练,见证了国家的巨变,亲历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的飞速发展。我们是个人生活的建设者,也是国家的建设者。无论成就多么闪耀,我们都有共同的标签,那就是,我们都是见证了时代拐点的1977、78级幸运儿,我们都是交大人。忘不了老教授严谨精妙的教学,忘不了考试前宿舍走廊里的挑灯夜战,忘不了图书馆座位的拥挤,忘不了新华书店门口排队的长龙……无论在日常的工作中,还是在专业领域的路上,或者是职业领域的跨界转换,1977、78级为命运拼搏的勤奋精神,交大人坚实的专业基础、实事求是的作风,都是当年生活留在我们身上的深深印记。

如今我回望青春岁月,回望这一路走来的历程,感谢邓小平制定恢复高考的国策,感谢改革开放改变了千千万万个年轻人的命运;很荣幸我是交大人,很荣幸与这本书中的同龄人成为见证时代、开拓领域的同行者。我们今天书写下回忆,记录这一段特殊年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记忆。

期待一代又一代的交大人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和时代篇章。


2020年9月 HPUVt8pevD+EM2GNC08a21HaruihhIguH2yqfazv0Ek+VDgUrIrav8py8ZVi/I9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