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挑战越多,成长越快

从1982年至今,我在船舶行业工作共有36年。毕业三十多年来,我基本上都是在这个行业工作。刚毕业时,我国在这个领域与国外是有很大差距的,年轻的时候,人总是有一点理想和情怀,虽然当时工作是国家统一分配的,被动选了这个行业,但是从此就爱上了她。

我在船舶总公司的时候,领导曾经找我谈过话,想把我调到技术引进处工作,但是我自己坚决要求去了船用设备出口处。当时国家特别缺外汇,鼓励机电设备的出口,但是出口肯定比进口难。当时年轻,喜欢挑战,所以就去了出口处。因为挑战越多,学到的东西越多,成长越快。这一段工作经历奠定了我今后发展的基础,虽然离开过一小段时间,我依然通过一些船舶行业的聚会与整个行业的朋友保持着联系。这也是我在这个行业干了这么久的原因之一。

相对来说,我最自豪的一段经历还是在合肥熔安动力机械有限公司。21世纪初,在国家发改委的领导下,国防科工委参与制定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发展造船工业。朱镕基总理提出,我们不仅要成为一个造船大国,还要成为一个造船强国。“大”与“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只是数量上的,后者是质量上和技术上的,包括船用设备国产化率。当时我国造船行业国产化率很低,不到40%,绝大多数东西都是从国外买来的,我们只是一个装配厂,跟日本、韩国比,差距非常大。2008年,我在“熔安动力”提出了一个“熔安梦”,具体内容就是要把中国的动力安装到世界的船舶上去,让世界船舶都有一颗中国“心”。这也是因为我们进入上海交大后,老师上的第一课就告诉我们,我们所学的专业就是船舶的“心脏”。此后,全公司发奋努力,创造了很多第一:从建厂开始到生产出第一台柴油机是16个月(之前都要两年以上),从投产开始到达到100万匹马力仅仅花了两年时间(之前韩国的现代重工是最快的,他们花了7年),这些都是破了世界纪录的。

2000年,我在职考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当时的中欧就在交大闵行校区内办学。之所以有这个考虑,是因为我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开始从事公司层面的管理工作,这和过去自己干、领导一个部门干,有很大的不同,我深切感受到必须再学习。第一想到的就是去中欧学习,因为中欧是当时国内最好的商学院。在中欧学习以后,我有两个方面的感受:第一,从国内外一流教授那里系统地学习了管理理论知识;第二,从同学那里学到了许多实践经验。考到中欧的也都是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我们也经常到他们的企业去学习、听他们介绍。我们讨论课题、讨论案例的时候,同学们也能讲出自己的案例,所以这方面的学习也是非常好的。应该说,我在中欧读书的两年里收获非常大,还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同学。

虽然我在2013年初离开了“熔安动力”,但是至今仍然奋战在船用柴油机行业,继续完成我的梦想:为世界船舶提供中国“心”!2016年春,我加入玉柴船舶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两年多来,和全体员工一起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尽管船舶市场仍然处于低谷,但我们今年的产量将大大超过往年,是我加入公司前最高年份的三倍。 0dN1oduKCN0OKS196BdCJ5drHxF+eC6J6N5+97JxXSxvcO5Hxw40tAtgCmgi857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