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何老师来找你啦”

毕业多年,现在回想起来,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交大的老师与同学,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

交大的老师都很优秀。1952年院系调整后,交大很多的专业与名师都分给了其他学校,大家可能觉得中坚力量应该是不足的。但实际上,我们工程力学系都是由一些有名的教授给我们本科生上课的。学校非常重视工程背景,老师在讲的时候,对工程背景强调得非常多,这对我们毕业以后也是很有帮助的。老师们很敬业,对我们的要求十分严格。记得我们班毕业的时候,有六个同学没有拿到学位,有一个同学肄业,这样的情况在其他的高校里面是很少的。

交大的同学也十分优秀。在校期间,我们学习都非常努力,基本上就是宿舍、食堂、教室和来回的道路组成的三点一线。除了在学习方面,在体育运动上我们也丝毫不落后,我们班的同学打破了校运动会4×100米的学校纪录,并维持了很长时间;在桥牌方面,我们同学打进了上海高校的甲级队。所以,我们热爱学习,但绝不是书呆子,同样十分重视锻炼。虽然同学们都显得很“瘦”,但是引体向上、打乒乓球、踢足球等运动都十分在行,同时在运动会上也都有不俗的表现。

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何友声老师,他是我们的系主任,班里的同学他都叫得出名字。何先生跟我还有一段特别的渊源。当时系里一对一辅导,就是何先生辅导我的,他给我两本英文版专业书,一本是冯·卡门的《空气动力学》,另一本是林家翘的《应用数学》,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那时英文很差,高考英文总分100分,我只考了7分(不计入总分)。要读原著,困难之大只有我自己知道。何先生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让我去他的办公室。在这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让我谈学习《应用数学》和《空气动力学》的情况,有时也问我一些问题,来看看我是否看懂了。何先生治学很严谨,对我们要求也严格,以至于我经常看见他就想躲,他还会到我们宿舍来找我,然后同学们说“何老师来找你啦”。尽管当时困难很大,但这对我的学习帮助也很大,尤其是英语水平的提高。

我们当时的学习氛围还是很好的,就感觉“四个现代化”在等着我们。傍晚五点半以后去图书馆,可能就没有位置了。我们当时学《数学分析》,除了正常的习题,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把《吉米多维奇习题集》全做完了。而且,有些同学不仅做完,还有很多题都是一题多解的。

当时条件也不是很好,宿舍和教室在夏天连个电风扇也没有,冬天取暖就更不用提了。我们每天吃好饭,就去教室学习了,然后晚上十点钟回来就熄灯休息。有些同学更是努力,把走廊灯的电线拉到宿舍里面,继续看书。 jXPwAX+PdFRWb0HF5c10dXz4SIfVXfnFr36sYY2NPh7j2buKnS2LQmjG5lwbv/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