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控制欲较强的父母在管理孩子时,把孩子当作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参加日常活动。他们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其实,这种重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并没有父母想象的那样快乐、无忧无虑。虽然孩子们不需要像成人一样为了生计去劳作、为了未来去思考,可是孩子有着不同于成人的世界观。对于孩子来说,一次小小的冒险、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要远大于安逸、平静的日常生活。
女儿刚上小学时,每天回来之后,都会给我讲学校的事,比如做值日生、升国旗、戴红领巾……想让我跟她一样享受学习的喜悦。
睡觉之前,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妈妈,我们考试了。”
“哦。”
“你怎么不问我考得怎么样?”
“尽力就好。”
“我考不好,你会生气吗?”
“不会。”
“为什么?”
“因为你喜欢不发火的妈妈。”
……
身为父母,我清醒地认识到:自以为是地给孩子安排好一切,不一定是正确的,而是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长。
让孩子戴着虚伪的面具成长,满足的仅仅是家长的虚荣心。孩子都是真实的个体,他们有自己本来的样子,为何不让孩子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呈现给所有人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的失误,甚至错误。
女儿六七岁时,有一次我带她到超市去采购。一进超市,女儿就飞快地跑向了零食区和玩具区。我正要跟上女儿,让女儿小心一点,却遇到了一个很久不见的老朋友,聊着聊着就忘记了女儿。
跟朋友告别后,我在零食区找到了女儿。那时的她已经用零食把购物车塞满了。我严肃地对她说:“不能吃这么多零食,快放回去。”
女儿看着自己喜欢的零食,一动不动。没办法,我只能亲自动手。看到我动手把零食放回货架,女儿瘫坐在地上,开始哭闹起来。
女儿的哭闹声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围观的人纷纷劝我说:“算了,孩子还小,她要什么,就给她买吧。”我看了看围观的人,又看了看坐在地上哭闹的女儿,语气坚定地对她说:“我要回家了,你是准备和我一起回家,还是继续在这里打滚?”
女儿对我的话充耳不闻,继续在地上打滚。我对女儿的行为视而不见,转身就走……
很快,我就听到后面传来了“啪啪”的跑步声。女儿一手拉着我的衣服一角,一边向我道歉:“对不起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任性了。”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大多数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任性的行为,尤其是在2~4岁时最为常见。孩子脾气急、没耐心,很多时候与父母的回应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
如果爸爸妈妈为此而心疼做了第一次让步,这就会让孩子意识到他的这种做法十分有效,以后就会不断使用这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滋养了孩子任性妄为的坏毛病。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如果父母爱发脾气,那么孩子也难免会形成爱发脾气的习惯。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切记不要经常发脾气,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孩子在成长中总是被要求“听话”: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大人说话不许插嘴,上课不许说话,长辈批评不准反驳……因为,在大人眼里,孩子说的话都是无足轻重、幼稚无知的,许多孩子的话语权就此被剥夺。
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不善言辞,害怕在公众场合开口,鲜有独立的见解和思想。家长要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对女儿的教育中,我一直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自己的主张。
7岁时,女儿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当时她已经认识了一些字,但还没有办法写出完整、正确的句子。不过,她已经具备了用图像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她的第一本“著作”,就是用三张图表达出来的一个完整的故事。
不久之后,老师要求同学们用文字写作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可是在写作时,女儿却经常写错别字,语句也不怎么通顺。我最初看见时,感到特别吃惊。我以为女儿可以像画图画一样,准确、直接地表示出自己的想法。后来,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是每个孩子的必经阶段。
这个阶段里,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都很难集中。在他们的认知里,每个字都要修改、拼写、组词,既让他们精疲力竭,又感觉太枯燥,提不起兴趣,自然也就无法用句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在得知这一理论后,我并没有盲目地批评女儿,而是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她辨字、识字,培养女儿的认字热情,从而丰富她的文字储备量。不久之后的一次作文比赛中,女儿获得了第三名,经过那场比赛,女儿的认字热情越来越高涨了。
孩子都喜欢表达,尤其是涉及跟自己有关的事情时,更愿意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才是孩子的真正想法。既然要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我们就要让孩子发出真实的声音。良好的教育,应当鼓励孩子自己去感受和表达。当孩子努力想向父母倾诉他的喜怒哀乐与对世界的感悟时,父母如果不能听、不会听、甚至不愿听,那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一段亲密健康的亲子关系一定是建立在父母与孩子双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的。孩子从父母认真的倾听中获得爱与安全感,学会好好说话的重要性,而父母也会从倾听孩子的声音中得到孩子无条件的依赖,与孩子共同成长。只有让倾听和倾诉成为良性的循环,亲子关系才能更加亲密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