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能断大事者,不拘小节

两千六百多年前的鲍叔牙说过:“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节。”摆脱掉小节的牢笼,挣脱掉小节的束缚,才能更加宽以待人;不拘小节,勇于突破,发展才能更快更好。所以,要想成功,就不要被小节所累,洒脱一点,方得始终。

《后汉书》中评价虞延,说:“性淳朴,不拘小节。”《东周列国志》中提到,齐桓公举荐宁戚,这样形容:“此人廓大之才,不拘小节。”由此可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自古以来都受到仁人志士的推崇。

《辞海》中对于“不拘小节”是这样解释的:形容人待人处世不被小事所约束。“拘”指的是不知变通的拘束与拘泥;“小节”指的是无关原则的细枝末节。“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两层意思:其一,对于那些要想成就大事的人,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其二,对于那些已经有所成就的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积极评价。

韩信是我国汉初时期著名的大将,是刘邦的开国功臣之一,少年时期就显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气度和志向。韩信小时候读了很多兵书,熟悉很多作战方法,但是因为没人举荐,一直当不了官。韩信很穷,家乡人都笑话他,有个小伙子常常当众给韩信难堪。

一天,这个小伙子在市场上碰见了已经饿得面黄肌瘦的韩信,当着众人的面侮辱他道:“别看这小子个子比我高了很多,身上还挂着一块破铜烂铁,却是一个胆小鬼,从来都不敢碰别人一根毫毛。不信就试试,如果他敢把自己的破铜烂铁抽出来杀了我,就是个好汉,否则的话……就是胆小鬼,就得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哈哈!”

韩信心中暗暗生气,恨不得一剑砍了这个地痞无赖。可是,转念一想:自己是个杀猪的,杀了他,还要抵命,为这样的人死了,太不值了。即使想死,也得死在战场上,决不能与这些无知的家伙为伍!

韩信用眼睛狠狠地盯着这个家伙,径直趴倒在地上,从对方裤裆底下钻了过去。

这时,周围想起了人们的哄笑声。可是,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当年遭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几年之后会成了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韩信带领着十万精兵,消灭了项羽几十万军队,成为无往不胜的将军,为西汉政权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史记》中记载,项羽给刘邦摆了鸿门宴,宴席上形势对刘邦十分不利,樊哙对刘邦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的人也不用讲究小的责备。当下的情况太危急了,对刘邦的生命和事业都有很大的危机,这时候就不要在乎小礼节了。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拘泥于小节的弊端,所以留下了这种言论来告诫后世的人们,不要在琐事上投入太多的精力。早在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万象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意思说:长达千里的道路,不能用绳墨来拨直;大到万家的城市,不能用准具来维持平衡;伟大人物的行动,不需要据守先例和常规,能够立义就能称贤。而西汉刘向更为直接:“成大事者不小苛。”他们的理论,都体现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曹操是个用人唯贤、不拘小节的人,觉得“人无完人,慎无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长”。对有才的人,曹操没有门第偏见,招揽了一大批有勇有谋的谋士。他们尽管个个性格奇怪,甚至有的人恃才傲物,却对曹操统一中国北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反观诸葛亮,尽管他神机妙算,但是结局却很不幸,“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实现他和刘备共同的理想与抱负。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诸葛亮总是事必躬亲,在小事上浪费了大量时间,太过操劳,结果英年早逝。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对真正重要的事情有着明确的了解,以至于常常会忽略了小节:爱因斯坦衣着邋遢;陈景润想数学题的时候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爱迪生在结婚典礼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数据,便跑回工厂去做研究……但是正因为对这些小节的“忽略”,才让他们成就了别人不可为的大事。

对于利益纠纷,老辈人总是教育我们“吃亏是福”;对于人情的纠葛,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真正的事业,人们应该更为专注;不能斤斤计较,心怀怨恨,被各种不良的情绪所控制,拘泥于小节。今人如我,如你,应该学习前人的经验,做个有气量、宽宏大度的人。 Y4l/Bsfo5TzG8LPF0VwOMTVOyhUHog9klDTY9rLshDKGlWxztJXFajvq48HT4Jt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