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思维又称“空间思维”,是一种反映对象整体及其与周围事物所构成立体联系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它要求人们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考虑问题,让思维在立体空间中邀游。
立体思维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人们现在利用楼顶建立的“空中菜地”“空中花圃”等,就是立体思维的具体运用。再如,研制导弹和卫星时,往往需要几十万个甚至几百万个电子元件,科学家通过立体思维设想,研制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一块30平方毫米的硅晶片上制成了包含13万个晶体管的电子线路。还有就是利用立体思维构思交通,建成地铁、高架道路、立交桥等,有效地解决了交通问题。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为某500强企业的员工出过这样一个测验题:在一块土地上种植4棵树,使得每2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受试的员工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然而,无论什么四边形都不行。这时,心理学家公布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顶上!这样,只要其余三棵树与之构成正四面体的话,就能符合题意要求了。这些员工考虑那么长时间找不到答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使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一立体思维法。
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总会受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思维方法的影响。对于这些受试者来说,平面几何是他们比较熟悉的知识。所以,当他们碰到几何问题的时候,往往先从平面几何而不是立体几何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时,他们所牢固掌握的平面几何也就成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框框,也就想不出正确的结果来。
立体思维要求人们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也就是要“立起来思考”。其实,有不少东西都是跃出平面、伸向空间的结果。小到弹簧、发条,大到奔驰长啸的列车、耸入云天的摩天大厦……最典型的要数集成电路了。在电子线路板上也制造出了立体形,它不仅在上下两面有导电层,而且在线路板的中间设有许多导电层,从而大大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效率。
如果把人们习惯的思维层面作为平面层次的话,那么,立体思维者是站在更高思维层面上看平面层次上的问题,这样立体思维者的眼界、解决问题的途径自然要比平面思维者开阔得多。
在现代艺术史上,任何雕塑作品的影响都没有《思想者》那么大。《思想者》是罗丹在1880年创作的,先是泥塑的,后来由石膏模子铸成青铜像,高仅7'厘米,全世界仅有56尊。1902年,罗丹应雕塑家亨利·勒博塞的要求,制作了“巨无霸”式的《思想者》,高2米,重700公斤。现在,已知的“巨无霸”式《思想者》雕像仅仅有22尊。据拍卖商估计,如果一个真品在市场上拍卖,至少可以卖到1000万美元。
《思想者》是一件雕塑作品,栩栩如生,是作者立体思维的再现。《思想者》在思考什么呢?作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思考空间:如果他是神,那他一定是在想宇宙的创造;如果他是艺术家,他可能是在想艺术创作;如果他是科学家,他一定是在想未来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总之,想什么并不重要,问题在于观赏者本人,你认为他在想什么。也许,这才是作者创作的主要目的。
美国有一家大百货公司,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无货不备,如有缺货,愿罚10万元。
一个法国人很想得到这10万元,便去见经理,开口就说:“潜水艇在什么地方?”
经理领他到第18层楼,当真有一艘潜水艇。法国人又说:“我还要看看飞船。”经理又领他到第10层楼,果然有一艘飞船。法国人不肯罢休,又问道:“可有肚脐眼生在脚下面的人?”他以为这一问,经理一定被难住。经理一时抓耳挠腮,无言以对。这时,旁边的一位店员应道:“我做个倒立给这位客人看看!”
这位店员跳出了常规思维,轻松解决了貌似无法做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立体思维者眼中,没有什么问题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习惯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具体问题和许多与之相关的因素一同加以审视。大凡真正具有智慧的人,都不会在所谓的阴影或困境中怨声载道,而是充满信心地从中寻找新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