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的不同:垂直思考是把同一个洞越挖越深,水平思考则是在别的地方重新打一个洞。我们惯常使用的垂直思考可以用逻辑来帮助我们将这个洞拓宽、加深。然而,如果一开始打洞的位置就选错了,再深再宽也是无意义的。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人们仍然觉得把同一个洞拓宽、加深比换个位置重新打洞容易得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中途放弃的不甘心,另一方面是畏于重新开始要负担更多的责任。
目前,科学界还是主要致力于在已经得到认可的洞里不断加深拓宽,尽可能扩大其逻辑外延。但是,真正的大的进步都是跳出了这个旧洞,重新去开凿一个新洞。
跳出熟知的旧洞重新开凿新洞的做法还是很罕见的,因为这很让人为难。其原因可以追溯到我们的传统教育。因为它注重的是让人们了解已开发的旧洞。教育是传播性的、交流性的,而非创造性的,相比于进步,它更加关心制造尽可能广泛的看起来有用的知识。而且,如果教育只是简单地鼓励人们对已有的旧洞产生一些质疑和不满,也不足以使我们对现存世界拥有更充分的认知。
基于种种原因,要让人们在已经认识和接受旧洞之后放弃它,开凿新洞,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假如一个人对旧洞不了解,那么对他来说新洞和旧洞就没什么区别,挖一个新洞就简单多了。一个对现存知识没有任何认知的头脑,反而更容易获得创新的机会。许多科学家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他们的发明成果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发明灯泡的爱迪生是这样,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法拉第也是这样。
已经开挖的旧洞为我们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没有方向的努力是让人沮丧的,因为这种努力很难有回报。获得回报,是人们努力的最大动力,而且回报越快,激励的效应越大。在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旧洞里继续挖掘,成果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它会给人带来预期的、心仪的回报。而重新挖一个洞可能会产生巨大的价值,但是这个价值显现的时期是漫长的,人们很难在它尚未完成之前对它的优点加以评价。
在追求效率的今天,能迅速出成绩往往是首要要求,这就导致了许多科学家和企业家宁愿固守旧洞,也不敢付出时间和金钱开发新洞。因为放弃旧洞,意味着他们以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开凿新洞,还需要更多的投入。而且在新洞被开凿成功并显示出其价值之前,人们会怎么样评价凿洞人的努力?很少会有人愿意为了未来不确定的事物投资,因为在这些事物的回报出现之前,谁为他们的付出埋单?一旦开凿新洞的努力失败了,谁为这些损失付账?
那些被称为专家的人,是真正了解旧洞的人,他们对旧洞的形成甚至有贡献。因此,他们不提倡放弃旧洞,另起炉灶来开凿一个新洞。他们往往会沉迷在旧洞深深的洞底,为自己的成功陶醉不已。有些旧洞是有实用价值的,但是有一些旧洞,已经被挖掘得太有规模了,继续下去只会浪费劳动力。继续让它们处于支配性的地位,就会限制新洞的开凿。所以,我们必须摆脱这些旧洞的吸引和束缚,勇于开凿一个新洞,探索全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