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站在大众审美的肩膀上进行超越

2009年,由龚琳娜演唱的歌曲《忐忑》荣获欧洲“聆听世界音乐”最佳演唱大奖。但是这首歌曲真正受到追捧是在2010年北京新春音乐会后,很多网友称之为“神曲”。接下来网友对之疯狂地传播,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甚至许多一线明星都争相去模仿。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神曲”的影响似乎在慢慢地减淡。这样一首古怪的歌曲,为什么能够受到如此的追捧?为什么它在遭到极力的追捧后又慢慢地归于平淡?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陷入相互攀比的泥沣不能自拔。在网络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媒体爆料,某某明星花费巨额资金购买豪宅或者名贵的汽车;在大街小巷,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有人拿着包包说“这是LV的”;有的人拍着自己的西装说“这是阿玛尼的”;有的人晃着手腕说“这是欧米茄的”。为什么大家都沉浸在自我炫耀之中?

不论是“神曲”迅速蹿红后的平淡还是大街小巷的炫耀,都源于大众审美的滯后性。大众审美的滯后性表现在:好奇心之后的喜新厌旧;无休无止地攀比炫富。这一切是不利于个人审美力的提高的,要提高个人的审美力,就要摒弃这些做法,要在不偏离大众审美轨道的基础上进行超越。

抛弃喜新厌旧

Wittmann和她的同事们与20名志愿者在玩一种“赚钱游戏”,Wittmann扫描了志愿者的大脑。在游戏中,她向志愿者展示了4张图片,这些图片从20张银行明信片中随机抽出,都是不同的风景图。Wittmann让他们从中挑出一张,并根据挑出的图片给予不同的现金奖励。在游戏进行中,志愿者们知道了哪些图片价值更高。

Wittmann通过游戏发现有趣的现象是在游戏进行一段时间以后,研究者在图片中插入新的风景画片。她发现,志愿者大多选择新的画片,而不是那些价值高的画片。

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事实也是如此,人从幼童时代就充分表现出这种本性:儿童总是喜欢新的玩具而把玩腻了的东西抛在一边儿,而去玩一些新买的玩具。有的时候尽管旧有的玩具比新玩具贵重、漂亮得多,他还是会扔掉旧的,去抓取新出现的。

他们是把新奇与否当作衡量事物的价值标准。人就是这样,总是对那些新奇的东西充满好奇。商店里新上架的衣服、化妆品总能吸引一大批的顾客。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新奇物品能激活大脑的奖励机制,指示人去探索新的东西,所以很多商家只是把商品重新包装一下,就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效果。在其他方面,也有喜新厌旧的表现。歌听久了会厌;食物吃多了就烦;书看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喜新厌旧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常在一起的夫妻会产生视觉疲劳,很多人会选择寻找刺激,搞婚外恋、一夜情,甚至频繁地离婚。好莱坞明星伊丽莎白·泰勒,一生就结了八次婚。

这一切都归结于大众审美,很多人总是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感,总是想尽办法去尝试,可一旦尝试过后,他们会觉得乏味,于是去寻找新的东西。要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就要避免喜新厌旧。在选择商品时,我们要进行理性的思考,看它们是否真的符合自己的要求。在进行文艺欣赏时,要以客观的心态去对待它,从中去寻找旧事物的美。在感情问题上,不要盲目地追求刺激,要用道德观、责任感和传统信条来约束自己。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迷失了个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审美力。

不要盲目攀比

攀比也是大众审美的滞后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一直都生活在攀比中。在孩子没出生之前,家长们在攀比谁为孩子制造的生育环境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们会比谁家的孩子漂亮,谁家的孩子乖。在生活中,攀比的例子比比皆是。特别是在消费这一方面,中国人在消费中更看重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更关注个人消费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中国人不论富穷,不论贵贱,都有面子情结。也就是说自己购买的东西要体现自己的面子。这就形成了消费市场上的盲目攀比,怀有这种情结的大众想法是: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而且我的要比他的好;别人没有的我要有,而且越贵越好。这种攀比心理导致了畸形的消费现象,人的大众审美也出现了扭曲。这就导致了许多奢侈品大量出现,很多名贵的东西,甚至是高雅的艺术品大量地出现,又被大量地抛弃掉。

要消除攀比心理,就要看看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否允许自己做这样的事,是否可以很好地做这样的事。当发现自己的条件不吻合去完成攀比的效果,就要自动放弃。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就要抛弃这种错误的做法,养成正确的审美观。时常提醒自己最贵的东西不一定是最美的,要在平凡的事物上寻找美。 P5sQW/StuDSXPWV58Od5vLUQrAs3pSysY3L0Rtz6JnN+JlsODx9ESBYU8RaOXnH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