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艺术既是一种创作,又是一种消遣。一个人在工作之余,明窗净几,铺纸濡笔,写上几个字,实际上是一件很快活的事。假如他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便会在甘苦中尝到无穷的滋味,并乐此不疲,终老而不以为倦,或许,书法艺术的最大功利莫过于此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法艺术既是一种严肃的创作活动,又是一种愉快的业余消遣。其严肃性,就表现在它必须具备理法和功力。其趣味性,就表现在它又可抒情和写意。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心手相忘”的圆熟境界,也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国”的境界。任何一个书者,要获得创作上的自由,首先要经过严格的技巧训练。宏观世界中一切令人神往的审美境界,却实实在在的是以微妙而细腻的技巧为起点的。实践证明,书法中的神采、气韵、性情、意蕴、风格等与笔墨技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技法的研究,是每一个有志于书法艺术的人必须认真对待的。

前人在书学的技法方面,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创作中总结了自己的心得,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他们本着自己的文艺才能和审美理想,追求着不同个性的艺术风格,但又无不力图使自己的作品富有一种清新、典雅、和谐、自然的气息;他们重视个性和情感的抒发,但绝不摈弃理法和功力,并努力使自己的作品达到规律和自由的高度统一;他们注重一个人的人品、学养、气节和格调,他们不但追求着美,也追求着真和善;他们认为艺术创作应该是一种超出于个人功利,不计较利害得失的全神贯注的活动;他们又认为书法艺术的创作应该是一种充满激情但又合乎情理的创作活动;他们有着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品评方式,而这些富有哲学思想和宗教色彩的文艺观又紧密地和时代风尚联系在一起;他们对气势、笔法、形质、力度、韵律、神采、意趣和风度的讲究在世界艺术史上是令人瞩目的。因此,研究他们的笔墨技巧,研究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方法,无疑有着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人类的艺术发展史,这是一部批判地继承和不断创新的历史,特别是书法艺术,它土生土长,淀积着几千年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尽管古代的许多书家和书法理论家很少有长篇巨著,他们博学余暇,敏手于斯,往往喜欢采用摘记和杂感的形式,虽吉光片羽,却是甘苦阅历之言,足可以使我们含英咀华,汲其元神,亦可以使我们领略旨趣,发人深思。遗憾的是古代书学理论,典籍繁多,汗牛充栋,使初学者有望洋兴叹之感。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或辞藻排比,词意隐晦,反失真意所在;或波谲云诡,横陈侧出,故作骇俗之举;或主观随意,意涉浮华,而贻误于他人;或征引迂远,比况奇巧,而无益于学者;且其中谬误、重复、阙略、讹舛之处亦屡见不鲜。因此,比较有系统地整理古代书学理论著作,去芜存精,这便是我要纂写这本书的唯一宗旨。

本书并不包括书学中的全部内容,对书学中的源流、历史、鉴别、品评等亦不广泛涉及,重点放在技法方面。只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穷搜博采,撷英取华,于一百多家典著中,精选出古人论书语录二千余条,其中包括对法、意、势、力、韵、神、形、质等以及前人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的研究。为了方便初学者检阅,本书又分门别类,并加以注释、按语、例图,以冀使读者手此一书,而有所裨益。

限于本人的水平,加上手头资料的不足,本书难免有许多错误的地方,特别是评述部分,时时借题发挥,评击时弊,或有过激之论,还望诸同道不吝斧正。

刘小晴
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记于一瓢斋 Dm3H4xExhibX26qJQqmzhdbPHQhOjKya3wnt8rgHzHC++lZZ1uETc6yyw6Ve+N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