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节

迟 速

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心欲急不宜迟,何也?心是箭锋,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急?至如“乌”字,下手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乌”之脚急,斯乃取形势也。 王羲之《书论》

笔是将军:将军,主宰也,操成败之权,执笔落纸,不可更改,优劣如剖,如将军之操生死之权,故须持重也。

脚急:脚即“”屈脚,其势不得不急。

意在笔先,此心法要悟,也即创作前之艺术构思也;下笔欲迟,言态度沉着也;心欲急,意须先笔而到,言势欲急疾也;至于运笔作字,则宜有轻重缓急,有节奏、有韵律、有气势,则字生动。

初业书要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

莫以字小易,而忙行笔势;莫以字大难,而慢展毫头。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

业书:以书法为业,从事学习书法。

类乎本:本,基本法则,包括用笔、结构等。类:似也。

初学书法,当从基本点画入手,力求形似,以形求法,故运笔要慢,慢则允许有时间从容不迫地注意到笔毫在每一点画中的运动。但慢并非指绝对的、平均的慢,而是有节奏的。如发笔时逆入宜快;起笔、收尾时宜慢,要迟回不进,以成藏头护尾之势。回锋收笔时宜疾,疾则势生。中间走笔,如笔锋已调中,可快而紧;如笔锋未调中,则当逐步顿挫,宜涩而迟。笔酣墨饱时用笔可快,笔枯墨少时用笔宜慢。点画与点画交换时,空中飞度的动作要快。趯法宜快,快则峻利。捺法宜慢,慢则饱满。悬针欲徐,徐则意足而态有余妍。垂露欲疾,疾则力劲而笔能覆逆。掠法宜徐,当以腕送之。啄法宜疾,当以腕推之。用硬笔宜慢,使软笔宜紧。小楷点画精到,详细曲折,运笔不宜太快。大字结构茂密,气足力遒,运笔不宜太慢。总之,既要不徐不疾,沉着从容,态度自在;又要有疾有徐,缓以效古,疾以取势,学书者当自悟之。

凡书字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则形枯,复不可肥,肥则质浊。 欧阳询《传授诀》

所谓“忙”者,胸中无书,手中无法,“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是也。

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横毫侧管则钝慢而多肉,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 虞世南《笔髓论》

太缓则笔机凝滞,太急则点画浮薄,专用侧锋则肥钝,一味中锋则瘦瘠,此皆因笔不灵变所致。

迟速虚实,若轮扁斫轮,不徐不疾,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口所不能言也。 虞世南《笔髓论》

轮扁斫轮: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造车工人,《庄子》:“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后多用为高手的代称。斫,砍也。

笔法论韵律最难,此皆得之心而应之手,非口传手授、耳提面命所能喻之于怀也。

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 孙过庭《书谱》

淹留:即用笔的迟留。淹,久也。

赏会:赏心会意。溺:沉缅。

爽:差失。讵:岂。

将反其速:即能速而迟。

会美:汇集众美。

论迟速,有能速而速,有能速而不速,有不能速而速,有不当迟而迟四种。在实际书写中要运用得自如,非为易事。

笔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侧。侧,竖令平;平,峻使侧。捷则须安,徐则须利。 徐浩《论书》

平:此处言点画结字太平直。

侧:言点画结字太欹侧。

竖令平:把字的重心竖正。

峻使侧:把字写得绝峻一点使其侧。

“捷则须安,徐则须利”二句最妙。捷,势之捷也,字宜沉着而点画仍须飞动;徐,意之徐也,字宜爽利而态度仍须沉着。

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必先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务速,又多失势。 姜夔《续书谱》

学书当先务迟,笔法纯熟,方可务速。所谓“能速”即运笔如飞,而点画仍须精到,处处能留得笔住,而不使浮滑。

大抵用笔有缓有急,有有锋,有无锋,有承接上文,有牵引下字,乍徐还疾,忽往复收。缓以效古,急以出奇,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含其气味。横斜曲直,钩环盘纡,皆以势为主。 姜夔《续书谱》

乍:初,刚。气味:气质,韵味。

“缓以效古”谓苍劲淳朴之笔。“急以出奇”谓出于意外之笔。一则沉着凝练,一则痛快泼辣。古人所谓“速则神在其中,迟则妙在其内”是也。

书家有迟有速,迟其本色也,古人无有急速者,急自芝、旭、素、式,不过三四辈耳。虽然,也须能迟,乃妙于速。若必不迟,鄙俚野俗,杂然而陈矣。 赵宧光《寒山帚谈》卷上《力学三》

芝、旭、素、式:张芝,张旭,怀素,杨凝式。

虽然:即使如此。鄙俚野俗:浅薄粗俗之谓。陈:呈现。

所谓“能迟”,用笔周到,结字妥帖,态度沉着之谓也。芝、旭、素、式,皆以草书见长,酣畅淋漓,落笔如飞,顷刻间笔走龙蛇,满纸云烟,但静而观之,无一失笔,此皆从功夫中来,所谓“学在骨髓者自心术得,功侔造化者由天和来”(白居易《记画》),心手相得,运用精熟,自然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写字之法,硬笔要慢,软笔要紧,亦刚柔相济之意。 周显宗《感遇录》

用硬笔太快,易露棱角,用软笔太慢,字无筋骨。所谓“紧”者,笔势紧敛,愈收愈紧之意。

书法云:“作字不可急促,王介甫书一似大忙中作,不知此公有如许忙。”嗟呼!可怜忙忙作字,岂唯字丑,人品亦从此分矣!可不勉乎!余常论食饮,徐徐而进,诸病不作。何也?寒者可令稍温,热者可令稍凉,饥时渐入,饱时量加,喉未通,渐开性,不喜渐别,是故不唯百病不作,即有疾可瘳矣。作字缓下笔,不唯谬妄不侵,即败笔可补矣。我辈粗疏,极坐此病,正如识药而不肯服也,须痛惩之。 赵宧光《寒山帚谈》卷上《力学三》

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文学家。

如许:如此,这般。瘳:病愈。

谬妄:错误。坐:犯也。惩:戒止。

字可疾而不可忙,忙则心躁气浮,笔意涣散。书家应酬作字,若为事所迫,心乖意违,情怠手阑,书必不能佳。

过贵乎疾,如飞鸟惊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滞,仍不得重改。 陈绎曾《翰林要诀》

所谓“过”,即点画与点画之间交换时之过笔动作,亦称“度”法。有无形之过笔,虽笔断而意连;有有形之过笔,如牵丝、游丝、折搭等。过法要快,如飞鸟出林,如惊蛇入草,以出于自然为贵。

迟则生妍而姿态毋媚,速则生骨而筋络勿牵,能速不速,故以取神,应迟不迟,反觉失势,无论藏锋出锋,都要章法安好,不可亏其点画而使气势支离。 宋曹《书法约言·总论》

亏:损也,即点画未满送而不精到。支离:破碎、涣散。

无骨力则“媚”;多游丝为“牵”;阴阳不测,出于意外之谓“神”;点画顾盼,笔意相连之谓“势”。

楷法如快马斫阵,不可令滞行,如坐卧行立,各极其致。 宋曹《书法约言·总论》

快马斫阵:如骑着快马冲锋陷阵。

坐卧行立:喻楷书结体,当长短、大小、狭阔、斜正,当各尽字之姿态。

楷书神静,以端庄沉着为上,然其用笔,又宜爽利明快,一气贯注,此所谓静中寓动也。观《大字阴符经》便可得其旨趣。

缓以会心,急以取势。 宋曹《书法约言·总论》

此八字最妙。心中所想,笔能赴之谓之“会心”;胸有成竹,纵笔快意,谓之“取势”。

悬针欲徐,徐则意足而态有余妍;垂露欲疾,疾则力劲而笔能覆逆。 王澍《论书剩语·行书》

悬针宜中锋直下,出锋之前,宜顿挫而出,出则迅速于空中作收势,自然劲利无比。垂露宜劲锋直下,收笔时先提而后顿,顿后于纸上作收势,自然浑厚饱满。姜白石《续书谱》中云:“意尽则用悬针,意未尽须再生笔意,不若用垂露耳。”(例图 28)

例图 28

用笔过快,则无顿挫,过迟,则不劲利。 梁巘《评书帖》

笔提得起,锋能中,则用笔可快,然未尝不作顿挫,试观颜真卿《祭侄稿》中的“挺”字之“ ”笔,便可知古人用笔之法。

董思白曰:“王荆公书如斜风细雨,每与人书必云‘匆匆不暇’,然不闻其翰落如飞。赵松雪日书万字,米襄阳日书千纸,然其态度自在。”故捷则有之,忙则不可。 戈守智《汉谿书法通解》卷一

董思白:董其昌。

王荆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北宋文学家。

赵松雪:赵孟𫖯,号“松雪道人”,元书画家。

米襄阳:米芾,号襄阳漫士,北宋书画家。

古人作书,纯熟之极,翰落如飞。小速微快,如行云流水;大速贵急,似崩崖飞瀑。其意趣如水之兴澜,其笔势似珠之走盘。运笔虽快,态度自在。若不能速,反不如守拙,于沉着中下功夫为佳。

然真书过迟,难求生活,草书过捷,亦少蕴藏。 戈守智《汉谿书法通解》卷三

生活:生动活泼。

写楷书宜流转活泼,则端庄中含流利之势也;写草书宜庄重沉着,则痛快中有蕴藉之度也。

起笔收笔宜涩,迟回不进,以成藏头护尾之势也。中间走笔宜疾,疾行而过,始见筋骨,而力在字中。 丁文隽《书法精论·第六运笔》

起笔时要调锋,收笔时要提顿,故宜迟回不进。中间走笔,必须锋中方可疾。笔要提得起,沉得住气,方可免空怯浮薄之弊。

能速而速,谓之“入神”;能速而不速,谓之“赏会”;未能速而速,谓之“狂驰”;不当迟而迟,谓之“淹滞”。狂驰则形势不全,淹滞则骨肉重浊。纵横斜直,不速而行,不止而缓,腕不停笔,笔不离纸,实按而和,意在笔前,心不速而神气短,笔不迟而神气枯,一迟一速,乃得刚柔相济,表里相资。 潘之淙《书法离钩》卷四

此段文字,实为《书谱》之发挥。笔法精熟,笔势迅疾,谓之“能速”。能速而速,往往能产生意外之笔,有出神入化之妙;能速而不速,则用笔自然,从容不迫,态度自在,容与徘徊,而点画精到;“狂驰”者“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非但点画不精,亦且用笔滑过,意思浅薄;“淹滞”则骨肉钝弱,笔势凝滞,血脉壅阻,如泥塑木雕,全无生气也。“笔不离纸”,指点画交换时,笔锋在离纸面极低的空中作过渡动作(看上去好像笔未离纸)。“心不速而神气短”,谓意当笔先,则态有余妍。“笔不迟而神气枯”,谓运笔太快,则墨韵不滋润也。

行笔不论迟速,期于备法,善书者虽速而法备,不善书者虽迟而法遗,然或遂贵速而贱迟,则又误矣。 刘熙载《书概》

期:要求,必。或:有人。遂:于是,就。

无论迟速,都当以法度完备为前提。离法度而侈谈迟速,往往堕入魔道。

作书须以整暇出之,若匆忙行笔,则折搭无起讫,往来无含蓄,如治乱丝而紊之矣。 朱和羹《临池心解》

整暇:整,严整,完备。暇,空闲也。整暇,即准备充足而从容不迫之谓。

折搭:转折相接。紊:乱也。

创作之时,要从容不迫,意在笔先。兴到之时,解衣盘礴,大叫狂呼,神采飞扬,这是一种灵感和创作激情,是胸有成竹、笔机到来的一种表现,作书者最要把握这种时机。

轻、重、疾、徐四法,唯徐为要。徐者,缓也,即留得笔住也。此法一熟,则诸法方可运用。 倪苏门《倪氏笔法杂记》

此实为甘苦之言。学书者当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缓图大计也。

用笔之法,有言篆宜缓,隶宜疾。有言隶宜缓,楷宜疾。实则顿之则山安,导之则泉注,不论篆隶真草,皆当如是。 姚孟起《字学臆参》

不论何体,皆无绝对之缓疾,总以势为主。顿之则山安,喻用笔之沉着,笔力之凝重也;导之则泉注,喻用笔之畅达,笔调之活泼也。 pKL0RbMHtOyzE2EwJFTGF6uPdciCF9nhl/NDmW6PnYSbk5UNZHrAcVFNDYDoJy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