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收 笔 法

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

集古字:米芾《海岳名言》曰:“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其早年以临摹为主,尚未形成自己的面目和风格。

无等等咒:佛教用语,谓极为重要的法则。

比:及也,等到。

收笔时横画宜收,竖画宜缩,缓去疾回。即使出锋之笔亦宜空中作收势,“收”与“缩”可使点画完满、笔力充沛、笔势生发不穷,故为无等等咒。

“侧笔出锋”,此大谬。出锋者,末锐不收,褚云“透过纸背”者也,侧则露锋在一面矣。 冯班《钝吟书要》

露锋之收笔,锋宜由中而出,出则暗收。尖锐饱满,如偏锋出,则露锋在一面矣(例图 10)。

例图 10

人知起笔藏锋之未易,不知收笔出锋之甚难,深于八分、章草者始得之,法在用笔之合势,不关手腕之强弱也。 笪重光《书筏》

收笔出锋前,宜顿挫而出,得势徐乃出之。妙在将铺毫之分势,微微揉挫,边走边揉,边走边提,逐渐收束敛裹起来。至出锋时,端如引绳,由中而出,出则迅速于空中作收势。如此则尖锐饱满。悬针、捺皆用此法(例图 10)。

笔行纸上,须以腕送之,不当但以指头挑剔,则自无燥烈浮薄之弊。用之既久,渐臻纯熟沉着,而笔画间若有所以实其中者,谓之“结心”。其法始焉迟钝,后乃迅速,纯熟之极,无事思虑而出之自然,而后可以敛之为尺幅,放之为巨幛,纵则为狂逸,收则为细谨,不求如是而自无不如是者,乃为得法。古人谓笔画若刻入缣素者,用此道也,犹作书之入木三分也。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一

结心:即中锋。

缣素:丝织物。

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曾写祝版(即祭天地张贴祝词的木版),事后工人削版,发现其笔迹入木三分,喻笔力沉劲,用墨深入纸背。

收笔时以腕送之,能留得住笔,则笔力沉着。若以指头挑剔,收笔飘忽,形成虚尖,则笔力浮薄。锻炼笔法可先从慢动作入手,力求法势完备,点画精到,久之纯熟,笔势自生,故初学者务必从楷法入手。

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出也、收也、转也、放也。 倪苏门《倪氏杂记笔法》

出锋时要留心锋是否由中而出。收笔时要留心锋是否收归画中,笔形是否饱满,笔势是否能与下笔起笔相呼应顾盼。转换时要留心是否笔笔分得清,笔笔又合得浑。放笔时要留心笔力是否能送到,笔势是否能生发。

收笔立得住,即是下笔之法无误;收不住者,即下笔时法仍未尽善。凡事慎终于始,小道亦然。要好,全在不苟。 陈介祺《习字诀》

收笔时宜留得住笔,留不尽之态,敛有余之势也,故收笔不可势尽力竭,要悟得一“蓄”字,切忌一览无余。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吟诗如斯,作书亦然。 h0y6huOLc5e3sONK6zatKs9ZXkCwm7L7ToR2kF1TYK889yibRR4nypQ/RqgTl6n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