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石门颂》技法解析

赵乾坤

曾以山东省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后以全院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本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白砥、韩天雍、陈大中。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甲骨文学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师。石雨斋书法教育学校创办人。

石雨斋多年以来全心全意投入书法高考教学,教学构架完善,管理严谨负责,教学成果斐然。在各省统考及校考中成绩卓越。

《石门颂》考前学习概述
一、关于学习《石门颂》的注意事项

1.点画特征

(1)横向笔画:《石门颂》中的横画基本上都不是平直的,经常带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起伏位置有前有后,大多数位于线条中段,起伏程度也有大有小。学习此帖需要下一番工夫,随着不断临习,对于线形的把握也会趋于精准,且有一定的体悟。起笔多为藏锋,以中锋行笔为主,其间伴有裹锋,用以丰富线条形状的表现,增加与纸面的摩擦力,得以追求古朴苍劲,避免流滑媚俗。收笔时多为将笔锋抬离纸面即可,只是速度快慢的区别。除个别字中强调明确主笔波挑,一般都不会作明确的燕尾状收笔,平出即可。

(2)竖向笔画:《石门颂》中竖画的用笔方法基本与横画一致,有比较大的不同点是在起笔处少停顿,在收笔处则多用轻顿直提的手法处理,鲜有笔锋外露的情形,线条多浑厚圆紧。当单字中有多条竖向笔画出现时,大多都有着不同走势的组合形式,这是我们学习的关键点之一。《石门颂》的竖画相背相向,疏密错落,相映成趣,妙不可言。

(3)左向撇画:摩崖一路的汉隶,撇画大多有三种。以《石门颂》为代表,在起笔处与之前所说两点横竖笔画并无太大区别,多为藏锋或入锋。主要区别是在收笔处:一种是比较常见的轻顿直提;另外一种则是在末尾处向上方裹锋处理,然后提锋收笔;最后一种是在运笔行过线条中段后继续保持裹锋状态,在接近末尾时转而向上作回卷处理,而不是在转的同时顿笔回收。一般轻提收笔或回锋收笔,颇有猴尾之态,全程无停顿,多为自然圆转之势。

(4)右向捺画:《石门颂》中的捺画是汉代隶书中非常有个性的一路,与汉代隶书中捺画形状明确的庙堂一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石门颂》中对捺画有其特殊的处理手法,一般无明确顿挫,在转折处多用翻转手法。一种为顺锋而出,另一种为逆锋推出,捺画收尾角度变化后长度相对于庙堂一路多偏长,且角度多变。

(5)圆转方折:《石门颂》中对于单字关节处笔法的处理与其他汉代隶书基本相同。方折处理手法可基本分为两类:一类为提笔换锋直出,比较简单直接;另一类为重新起笔互相搭接,一般会在搭接处故意错落,用于丰富字形的变化。圆转处理手法也可基本分为两类:一类为圆转为主当中包含部分的方折,另一类为非常纯粹的圆转处理。不论是圆转的处理手法,还是方折的处理手法,基本都不会在过程中加入过多的提按,把握好笔锋行进过程中节奏的变化,这样会使线条更加率真畅达,反之则容易显得单一无趣。

(6)点画:《石门颂》当中点画的形状尤为丰富,也是因为其根据摩崖石壁自然变化而为之的原因,这里面涵盖了“广字旁”“三点水”“走之底”“心字底”“示字旁”等,但是处理点画的笔法则不会过于复杂,换句话说基本可以算是横竖撇捺等笔法的精简版。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在短距离内,可以明确地表达出该有的笔法和线条质感;其次的难点就是如何把握好点画当中提按的程度以及如何使毛笔保持中锋行进,避免出现过多侧锋,致使点画质量不高,书写过于粗糙单一。当然下笔时还是要大胆果断,一定要有高空坠石的感觉。

2.结体特征

(1)方正为主:汉代隶书结体多呈矩形,重心偏低。《石门颂》当中结字多为方正,究其根本原因,其基本不突出强调主笔画波挑;再者就是横向笔画之间间距相对疏朗。

(2)收放有别:汉代隶书中单字收放关系多为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是在《石门颂》当中则经常反其道而行之,甚至也会不做明确收放关系,反而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空间形态,对于汉字的美学理解更加深刻。

(3)偏旁多变:偏旁部首是每个字构成的重要部分,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出现不同的造型结构,姿态多变,趣味十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重注意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需要因地制宜,这点在《石门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晓”字的日字旁左部竖画明显向左下方斜拉,使得整个偏旁向右倚靠,而“尧”部又有意向左倚靠,使全字既稳住了重心,又顿生妙趣;又如“凿”字的“殳”部压得很扁,如此一来导致整个下半部的空白处明显偏右,而将“金”部大胆地穿插而入,再反用收放关系撇放捺收,最终使整个字三部分之间互相倚靠,最终趋于平稳。

(4)张弛有度:《石门颂》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空间和谐,看似松弛,实则不散,气象宽博。因为其点画之间距离相对宽松,结体姿态丰富多变,使得字内空间活泼灵动。但是这种松弛程度的把握显得非常高级,似散非散,若即若离。

二、考前学习计划

1.熟悉刻石全文内容及其白话译文,充分了解时代背景、刻石创作的历史环境。

2.尽早夯实篆书基础,打好线条功底。《石门颂》与其他隶书区别较大的一点即为多用篆书笔法而为。书法艺术归根结底终究还是线的艺术,故线条是其生命力所在,而锤炼线条最好的书体就是篆书。从长远计,须在篆书上多下功夫,为后期的创作打好基础。

3.有针对性地强化裹锋笔法训练,使线条更加遒劲,对于个人理解线条的紧致与松弛有着很大帮助。

4.养成通临全文的好习惯,大到把握整体气息,小到熟悉单字结构,有目的地进行放大和原大的临摹,充分体会不同章法之间字内外空间形状的变化与区别。

5.分析特殊字形架构特点,了解作者创作意识形态,掌握结字内在规律以及特殊别体字字法。

6.比对同时期同类型刻石,丰富字法,学会比较相互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熟知并能默写创作中高频出现的字帖中的字,选择局部内容临摹,深入感受字与字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创作阶段积累知识。

8.将临摹与背默写于同幅宣纸上,不断调整结构气息,最终达到整体和谐统一的要求。

9.创作阶段可以将创作内容参照自己所喜欢的局部临摹内容,互相比对,仿作其内在关系与细节,如有特殊字法,或者结构过于繁琐,则以具体情况为准,亦不可生搬硬套,致使活力全无。

10.多在实临上下工夫,结合之前所说临摹、背默、仿创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类似于用笔细节、线质把握、收放关系、大小组合、正斜倚靠、平直曲折、相向相背等,进行详细总结,为下一阶段开始独立创作打好基础。

三、容易出现的问题

1.用笔过于简单平滑,笔法过于单一,难以体现摩崖石刻应有的金石之气。

2.单字收放关系不够明确。

3.单字结体中宫过于紧缩,气象不足;中宫过于松弛,张力不足。

4.大小组合单一,章法平淡,空间均匀,没有组合意识。

5.单字字形变化夸张,结构异类,取法乎下,墨色夸张。

6.实临不足,脱帖严重,急于创作,习气积弊。

7.书写过程中运笔速度过快过慢,没有节奏变化,亦没有轻重缓急。

8.重心过高或者过低,总体不够统一,致使章法空间混乱,隶意不浓。

9.线条抖动过度,软弱无力,程式化严重,刻意扭曲,气息滞堵。

10.起笔肿胀,中段侧锋应用过甚,收笔慌乱随意,粗糙无度。

临摹课稿

“夷”这一类字大多都处理为上部分收下部分放,但在《石门颂》中则处理为上部分横画宽博舒展,下部分撇画、捺画收敛对称。如此处理使得字形重心更加稳定,增加了拙朴气韵的同时又不失和谐,颇有长袖善舞之姿。

“截”字的处理非常有趣,一般这类字形都处理为左收右放,但在此处却大胆处理成中间部分外放,四周反而内收。如此一来,收放关系增添了独特的意趣,使得整个字更显稳重。

“故”字在正常书写时,左右一般不会出现明显错位。但在《石门颂》中却大胆处理成左高右低之势,左半部分上放下收,右半部分上收下放,更增强了左右两部分之间的穿插关系。而且左半部分相对平正,右半部分欹斜,再次丰富了单字部分之间的关系。

“佐”字常见的处理手法多为将“左”字最后一笔拉长放出,但是在此处处理为将“单人旁”的竖垂直拉长,犹如定海神针,力量十足。放竖收横的处理手法,更加强化了收放关系。

从这段临摹中主要学习法帖中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开合之势,感受行气的自然流畅。

从这段临摹中我们主要学习法帖中字与字之间除了正斜、粗细这些关系的表达之外,部分单字结构偏扁也是需要注意的。

从这段临摹中主要学习法帖中整体的浑厚感,在笔锋使转的同时能够按下去,而且又能吃得住纸。

从这段临摹中主要学习法帖中部分字组之间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收到放的特点,强调逐步变化。

从这段临摹中主要学习法帖中部分字形处理偏紧的特点,中宫内敛。

从这段临摹中主要学习法帖中部分字形处理偏松弛的特点,中宫外放。

创作课稿

“处”字的字法处理,分两部分看,上下两半部分收放明确;整体看中间部分收紧,四周外放,尤其是右下方向。把握好线与线之间的空间,切莫过于紧缩。

“惊”字既可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也可以说是由两个字组成,每一个部分都要有收放,整体更需要明确收放关系。要注意协调各部分之间的摆放位置,使整个字最终可以趋于平正。

“边”字的创作要注意字法的选择,横向点画之间的空间距离,注意好“走之底”的高低位置以及发散之势。

“细”字创作需要处理好左右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会多从临摹中举一反三,尤其是“绞丝旁”的起笔角度。

此段创作示范突出了整体的厚重感,整体感觉上比较敦实,稳重。“夕”和“旧”字的撇画,以及“依”字最后一笔捺画的角度都需要注意;“阳”字左右两部分之间一定要留出足够的空间;“垒”字主要处理好三个“田”之间的大小关系。

此段创作示范突出了字与字之间的聚散开合,轻重过渡。“重”字中部空间的块面感要特别注意;“官”字的关节方圆、底部平正也要注意。

此段创作示范强调了字与字之间大小的收放变化。感受“看”字左右两部分之间的起伏关系;“湿”字对于点画位置的处理,使得七个点很好地形成聚散关系。

此段创作示范重点强调了字形由小到大的逐步过渡变化。“余”字结构用了错位的手法;“磬”字重点在三部分之间的位置处理,以及直线和曲线之间的配合;“音”字将第一条横放出,整体上呈现出上放下收的势态。

此段创作示范重点强调字组之间的轻重变化,需要注意“万”“寂”字法的处理。“籁”字上下两部分之间的距离需要注意;“此”字不要斜度太大,最后一笔要能够放得下来。

此段创作示范突出了字内部空间的疏朗感,使整体有比较好的延展性。比较一下本页创作示范中两个“磬”字之间的不同,“寒”“空”字“宝盖头”的下部空间必要的留白也很重要。

作业批改

此幅创作作品整体轻重分配位置合适,足见作者本人思路清晰,有很好的大局观。相同偏旁之间的变化处理妥当,例如“走字底”“心字底”等。作者将一部分字形结构处理为内敛状态,很好地解决了左右字之间的关系问题,足见其在临摹上是下过一定工夫的。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长笔画的力量表现仍需加强;二是单字字形结构的推敲仍需严谨;三是整体厚度可以再加强一些,否则一旦出现控笔不稳的情况,整体上就易显得力量不足。

在四尺三开的尺幅内,经常会出现两种问题:一是横向气息不连贯,容易表现得紧缩小气;二是左右交叉相抵过头,容易表现得杂乱无章等现象。但在此幅作品中作者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气势且总体工整,说明作者的笔力很强,整体意识不错,又大胆加入了枯笔,对法帖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使得整体层次感分明,凸显胆量。作者在此幅临摹作品中用笔的丰富性表现得也不错。给出以下几点调整建议:一是左右结构之间的留白需要注意,二是独体字中段空间要再饱满一些,三是收笔时的节奏还要注意。

此幅创作作品用笔的轻重意识不错,表现出了点画的厚重感,一些单字的字法处理也较为精彩,例如“群”“看”“妙”“曾”等字。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大胆下笔,在书写时的节奏感要加强;二是线条偏于平顺,摩崖一路的金石气仍要加强;三是单排之间字与字不要过度错位。

此幅创作作品的章法很好,能够看出作者在动笔之前有过很好的规划;单字字法的处理大都比较准确,有不错的空间经营意识;长笔画波挑的程度相对平淡,比较好地表现出《石门颂》安静的一面,犹如风平浪静的海面,淡然又不失气度。给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笔锋下压的力度,使得线条更有张力;二是突出单字构件之间的轻重表现;三是加强左右结构的收放关系。

此幅临摹作品的整体感不错,对于单字轻重位置的把握也比较好,整体和谐。笔法上裹锋运用的时机比较妥帖得当,没有出现明显的败笔,整体看上去不会太焦躁。重点需要提高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单字结构的准确性,要尽量接近原帖;二是在笔锋需要连续翻转的地方,用笔再精致一些,避免出现破锋;三是在笔画发生转折后,手腕要同步调整,避免出现过多的侧锋。

从此幅创作作品的整体来看,作者的创作状态很洒脱,很大胆,用笔果断,敢于在创作中将部分字法融入篆书的元素,使得整体气息更有古意。字形的处理上有自己的理解,收放意识比较强,这点值得肯定。重点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单字字形要靠近原帖,避免变形过度;二是横向笔画不要左右过度拉伸,致使气息分散;三是字形不要太扁,以致中宫张力不足;四是收笔处细腻程度仍需加强,避免单一化。

临摹示范

此段内容为 2019 年山西省书法统考中隶书临摹部分,之前在西安美术学院的考试中也出现过类似的考试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这样的尺幅和字数要求下,需要把握好章法,即空间和谐;第二,需要把握好每行每列之间的粗细大小组合位置;第三,需要把握好单字的结构。

此段文字的内容与艺考过程有着诸多相似点:出现问题,解决疑难,前人开道,后人继承发展,自此百姓生活一片繁荣气象。学习艺术也是如此,发现问题,攻克困难,勇猛精进,坚持不懈,长此以往,心情畅达,未来可期。练习中经常遇到对开这样的尺幅,空间相对疏朗,章法相对也比较好把握。重点要注意每一列的气息通畅,注意字形结构不要过于松散,可适当加入一些枯笔,用以丰富墨法。

此段内容是 2018 年河北传媒大学的书法临摹考题。四尺三开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考试用纸尺寸,尤其是书写宽博一路的摩崖风格法帖,我们更应该注意避免出现忽高忽低、拥挤杂乱的情况,注意字形大小、结构比例。

创作示范

此幅创作示范为 2019 年西安美术学院考试试题内容,重点突出强调字与字之间内外空间的疏密对比、单字轻重的摆放位置、单字部分之间的轻重对比、相同偏旁部首之间不同的处理手法,重点观察“庭”“秋”“兴”“骚”“客”“翁”等字的字法处理。

此幅创作示范内容是 2019 年中国美术学院的校考试题。在保证重心平稳的前提下,主要强调字形的开合变化,使之整体富有变化而又不失统一。在部分字中运用了反向处理收放关系的手法,使之可以更好地处理左右字之间的关系,例如“绿”“初”“气”等字。《石门颂》创作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好字与字之间的避让关系,使之和谐,重点观察“新”“香”“舒”“丛”“清”“爱”等字的字法处理。

此幅示范是 2020 年四川美术学院的指定隶书创作内容。《石门颂》风格的创作需要的空间相对大一些,所以采用了竖六横七的章法格式,突出表现横向主笔画波挑之间的变化处理、左右字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处理、主笔画之间曲直的变化处理,重点观察“笑”“然”“海”“能”“难”“奇”“功”“万”“在”字的字法处理。

东汉 《礼器碑》 4h6w+rsuoecLWh0MZH3VHLdtmd3lJazmn/cZX6D3Oa6/pdv8/eVZ6GfDpHKKRQI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