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吴让之篆书技法解析

鞠云停

2014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7 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创新能力优秀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学业奖学金、红星宣纸奖学金、自强奖学金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外聘教师、北京人文大学书法学院外聘教师、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昌硕印社理事。天逸书院创办人。

天逸书院参照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多年来培养了多名学员顺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全国知名重点高校。

吴让之篆书考前学习概述

清代篆书是篆书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清代早期的篆书,较之前代并无实质性的突破。以王澍、钱坫为代表的篆体书家们多以“二李”篆法为取法对象。这种工稳流美的程式化表现模式,与清代中叶以来形成的提倡碑学、崇尚变化的书学主张大异其趣,最终走向式微。在新的书法思潮的影响下,一批富于创造精神的篆书大家对前人遗留下来的创作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强调用笔变化,讲究笔墨趣味,强化形体特征,大大丰富了篆书的艺术表现力,使这一古老的书体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吴让之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吴让之(1799—1870),原名廷飏,字熙载,后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等。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吴让之是邓石如的再传弟子。吴让之诸体皆擅,而篆隶功力尤深,特别是他圆劲流美的小篆为世人所重,在晚清书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来的赵之谦、吴昌硕均有影响。在篆法上,吴让之师法邓石如及汉篆,更因其善于“铁笔写篆”撷取金石精华,故有气贯长虹、刚劲有力之态。其篆书结体修长疏朗,线条舒展飘逸,行笔稳健流畅,颇具妩媚清雅之趣,古朴虽不及邓石如,而灵动典雅则有过之。其篆书代表作主要有《吴均帖》《宋武帝与臧焘敕》《崔子玉座右铭》《庾信诗》《三乐三忧》《篆书唐宋诗》《望岳》等。

吴让之篆书结构疏朗秀美,曲直自如,取上紧下松的结构体势,线条弧度大、弹性很足,从而显得婀娜挺拔,有“吴带当风”之妙。用笔在继承古法的同时,还有机地融入了隶书厚重的笔触,使篆书本易单调的线条显得遒劲沉稳。强弱对比,顿挫分明,秾纤相间,枯润兼备,使线条质感呈现出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审美特征。同时,大胆突破了前人小篆在几何意义上的横平竖直及左右弧线,略呈覆式的横画处理、转折处笔锋的使转变化及收笔处精巧的出锋,这些看似细微的用笔技巧,使字形在体现秀雅舒朗特质的同时,又有了生动别致、耐人寻味的细节,构成了吴氏篆书特有的温婉细腻美感。

在笔法技巧的运用上,吴篆中侧并用,姿致多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小篆由于纯中锋用笔,在线条均匀洁净的同时所导致的单调感。其涨墨及侧锋的引入,也大大提升了小篆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行笔的轻重徐疾直接影响着线条质感的产生及风格的形成。用笔提按力度的强弱变化带来的是线条粗细对比,而笔锋含墨量的多寡及用笔速度的快慢带来的则是线条的枯润变化。另外在视觉效果上,因材质原因导致的个别字涨墨洇化稍显过度,或多或少地削弱了其“清”“劲”“秀”的艺术特色,我们在临习时亦应注意笔锋含墨量的控制。

篆书是一种古老的书体,它退出实用领域已经太久,因此,我们在学习篆书的同时,最好能够具备认识篆字的能力。识篆的过程,大致相当于重新“认字儿”的过程。要学习篆字的读音、字义,以及字形来源。这些内容,则要从许慎的《说文解字》着手。熟悉偏旁部首的同时,还要能熟练运用它查字。在临习篆书的同时,不能只关注它的结构,也要重视篆字本身。除此之外,也需要大致了解篆书的发展历史。

临摹课稿
临摹示范
创作示范

清赵之谦《群书治要引三略》 i2Cs0gva4EYL/uSIST++/i29u8i/sv22sdxnLY9GwF1CcKnjpSdNAYsgMjoNe+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