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老子终于要直接讲“道”了。

“道”是老子最重要的思想建树,他在让一些对立范畴和“无为”思想做了初步的铺垫之后,便快速地请出了它。

既然贴近了本体,语言就不能不有点深奥了。原文是——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几句话,对一般读者来说可能有点难度,因此我赶紧先翻译一下——

道是空虚的,但它用之不尽。它是那么渊深,就像是万物的主人。

它挫去锋锐,解除纷争,与光相融,混同世尘,看似不见,却是实存。我不知道它从哪里产生,只知道它早在天帝之前就已经光临。

这段论述非常重要,其中包含着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道是以空虚形态出现的万物之主;

第二层次,道,用不尽;

第三层次,道的功能,是挫去世间一切锋锐,解除世间一切纷争;

第四层次,道的存在方式,与光相融,混同世尘,看似不见,却是实存;

第五层次,道的来历不可知,却一定早于天帝。

这五个层次,已经可以概括道的几个主要特征。其中,空虚状态的万物之主,“和其光”、“同其尘”,颇让我迷醉。说它出现在天帝之前,等于否定了它是神所颁造的,这在人类古代思想史上,相当重要。

道,就像光和尘一样,抓不住、摸不着,却居然是“万物之宗”。因此,“和光”、“同尘”成了历代顶级文人的生存梦想,尽管他们几乎做不到。老子把一个生命的最高存在状态,比之于光和尘,既有哲学魅力,又有文学魅力。

光和尘,既高贵,又卑微,既给尘世带来光亮,又给尘世带来真实。它们处处弥漫,无远弗届,却不让自己的形体显现,这实在是一种生命理想。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十二个字,在后面第五十六章也会出现。这就出现了两种可能:一是老子自己觉得重要,又强调了一遍;二是抄写者抄重复了。有的研究者发现文中“渊兮”、“湛兮”可以对仗,就把这十二个字从这一章删除了。

这当然也可以,但我看上了这十二个字的重要性,觉得老子在首次直接论“道”时很自然会说出来,因此没有在此处删去。等到讲解第五十六章时,不妨再强调一次。 CTewA18A8t8VnpN04u+KL9vVXJIe9+ntK12jT+SWEeDvGyUYl3wJKvsosggh7D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