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

终于出现了特别重要,也特别著名的一段话。老子仍然用自然物做比喻,这次的自然物选得最恰当:水。

这段话,历来有很多人抄写后悬挂在墙上,作为座右铭。虽然这么出名,我还是要再抄一遍,为了后面的阐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立即奉上我的译文——

上善若水。

水乐于滋润万物而不争,只去人们不喜欢的地方,所以与道最为接近。

处身低位,心怀深沉,态度亲仁,交接诚信,便于治理,极有效能,适时动静。

正因为什么也不争,所以没有什么毛病。

老子对于人世间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说教,很不喜欢,认为其中大多夹杂着伪诈的成分。他也不主张用天地自然来比附道德说教,前面说过的“天地不仁”就是例证。但是,他又相信,在这一切之上,有一种与“道”接近的宏大伦理结构,让人类生存至今。这种宏大的伦理结构,可用“上善”、“大德”来命名。为什么“善”的前面要加一个“上”,“德”的前面要加一个“大”?为的是要与一般意义上的“小善”、“小德”划出界限。

本章起始就呈示了“上善”这个概念,立即表明,“上善”就是天地之善、大道之善。“上善”没有表情,没有言论,却完成了远远超越表情和言论的大慈善。完成在何处?完成于山水之间,虽然不以人类为目的,却又默默地施惠人类,启发人类。

“上善若水”,这已成为千古格言,却又非常感性,因为水的存在形态可以象征“上善”的主要特征。

水的哪一些存在形态?

一、滋润万物;

二、自流不争;

三、愿去人们不喜欢的地方(处众人之所恶);

四、找到合适的停留处(居善地);

五、心怀深沉(心善渊);

六、态度亲仁(与善仁);

七、交接诚信(言善信);

八、便于治理(政善治);

九、极有效能(事善能);

十、适时动静(动善时)。

整整十项,道尽了水的行动品性,也揭示了“上善”的道德品性。

对于“上善”的道德品性,水并不是在“以身作则”,而是无意中具有了象征意义。因此老子说,这就与“道”最为接近(几于道)。

这一章,只有寥寥五十字,但在象征的贴切、思维的广度上,都颇为精彩,是全部五千字中的翘楚之篇。 KG4/+nsMuplW3T+aHU89+jaB8uF2fro4Uzt7HHTUCPWsBv2GKawLhQGX+sN4gX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