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中译本总序

杨燕迪

在音乐史的学术研究中,断代史是一种业已成熟、且具有厚重积累的专门化著述类型。与一般“音乐通史”横贯音乐古今发展的漫长历程不同,音乐断代史着眼于某个相对自足而界限分明的历史分期,以更为精细的眼光和更为仔细的笔触考察与叙述该断代中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的发展轨迹及内在脉络。而有关西方音乐历史的断代,音乐学界早已达成基本共识——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二十世纪,这六个断代已经成为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基本单位与依据,尽管上述断代的内在义理、年代界限甚至命名称谓仍在不断引发争辩。因此,由各个断代史的权威学者所撰写的通览式专著,就成为各断代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和标准性指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断代史论著不仅是音乐史教学和研究的权威教材与参考书,也代表着音乐史研究在某一阶段的学术高度和学科水平。

美国纽约的诺顿出版公司[W.W.Norton & Company]系英语世界中最著名的权威教科书和参考书出版社之一,其推出的各学科(包括音乐学科)论著一直被公认是高质量的具有“官方标准”地位的品牌图书。英语世界二十世纪以来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学名著都出自这家出版社——其中就包括我们中国读者已经相当熟悉的保罗·亨利·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二十世纪中叶前后,诺顿公司即联手当时美国几位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学家推出了一套至今仍在发生影响的音乐断代史论著。这其中包括古斯塔夫·里斯的《中世纪音乐》 和《文艺复兴音乐》, 曼弗雷德·布考夫策的《巴洛克时代的音乐》, 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的《浪漫时代的音乐》 以及威廉·奥斯汀的《二十世纪的音乐》。 这几本既是专著又是教材的断代史,由于作者的权威性和论述的全面性,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对英语世界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史教学和研究产生了不可否认的引领性作用。

时至二十世纪末及新世纪初,上述几部断代史论著自然已不能反映学术研究的进展和思想角度的变迁,况且原来的系列中缺少一本古典时期的专著——这一直是“诺顿老版音乐断代史”的一个缺憾。于是,诺顿公司从1970年代开始,约请当今美国各音乐断代史领域中富有声望的顶尖级学者,陆续推出了完整的新版“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该丛书的英文原名为The Norton Introduction to Music History。由于写作和出版的严肃与认真,这套丛书的第一部自1978年面世以来,全部六本迟至2005年才终于出齐。按出版顺序先后,这六部论著的作者和书名分别是:理查德·霍平的《中世纪音乐》; 列昂·普兰廷加的《浪漫音乐:十九世纪欧洲的音乐风格史》; 罗伯特·摩根的《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的音乐风格史》; 菲利普·唐斯的《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 阿兰·阿特拉斯的《文艺复兴音乐:西欧的音乐,1400—1600》; 约翰·沃尔特·希尔的《巴洛克音乐:西欧的音乐,1580—1750》。 这六部论著还配有各位作者专门负责选编的六部谱例荟萃选集[Anthology],以进一步加强读者对各个断代史中音乐本身的感知和理解。

这六部音乐断代史以周密详实的史实论述、深入地道的音乐剖析、视野广阔的文化诠释和条分缕析的清晰体例赢得了学界的普遍赞誉,在英语世界被广泛采用为音乐专业研究生(及本科生)层面的重要教学和研究参考书目,同时也是广大音乐爱好者深入了解音乐的必备读物。上海音乐出版社与国内音乐学界的相关学者通力合作,决定以认真负责的学术精神实施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音乐西学翻译出版工程,是为国内音乐学同仁和众多乐迷朋友的福音。推出这套重要的音乐断代史丛书中译本,必将从根本上改善和推进国内的西方音乐研究、教学与鉴赏,必将有助于国人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西方音乐文化,进而必将对建设中国自己的音乐文化、发展中国自身的音乐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中译本六卷的总量估计约三百五十万字。我们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翻译工作委员会,由资深教授领衔把关,制定相关翻译准则,邀请相关青年学者参与翻译工作,并将这一工程纳入学科建设的相关项目计划。我们希望在保持译稿准确性和流畅性的同时,尽量保留和维护原著的学术规格和质量。为此,这套丛书中所有的脚注、参考书目和索引在中译本中都保留了原文,以便读者进一步查阅。音乐方面的专业译名基本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四版)为准(但也酌情进行了调整)。由于参与此项翻译工程的人员较多,工作量较大,具体翻译的难点和问题也较多,译稿中存在误差一定在所难免,在此敬请各位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2012年12月于上海音乐学院 46S0QDf2bkcV7ybRtj64KLNxyehoNx/Rk2nddoqSH1Jo0ZhFyjOyyxFatPShzz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