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了解自己

“感谢大家报名上这门课,也感谢大家今晚来到这里。”我在排成弧形的座椅内圈走动,尽可能跟学员们进行眼神接触。“真的很感谢大家来到这里,所以我就直接进入正题吧。首先,我要说,为人父母并不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之一。”这番话似乎让不少学员大吃一惊,但我接着往下说,“它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没有之一!大多数工作都需要多年的培训和考核才能上任,而为人父母这么复杂烦琐的工作,刚上任的却是几乎毫无准备的新手。事实上,你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你这个做父母的才刚刚‘出生’!你之前接受的教育完全来自你的父母,而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最后一句话引起了底下不少笑声。

我努力不让空椅子害得自己分心或气馁。原本有二十二个人报名参加我为期三个月的“十分钟奇迹”课程,但现在有十张椅子是空着的。通常在工作坊和研修班上,我会将座椅排成弧形,但如今座席上只稀稀拉拉散落着十二个人。最后一刻有几个人打退堂鼓并不少见,但将近一半的人都没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我心想,好吧,做父母的都没多少空闲时间,三个月算是重大承诺了。有十二个人能来已经不错了!不知道有几个能坚持到底……这群学员相当多元化,有男有女,分别来自中国、肯尼亚、韩国和北美。语言不是问题,但我猜文化差异可能会带来挑战。

“我还要打消你们可能有的期待,觉得这门课能教你们纠正孩子,或者是纠正孩子的问题。首先,孩子不需要被‘纠正’;其次,问题是生命中的常态。你刚解决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就会冒出来。回到我说的第一点:孩子不需要被‘纠正’。他们需要的是成长,这包括时常面对自己的局限性。有些局限性会对他们构成挑战,甚至让他们感到挫败。他们可能会在学业、社交、事业上陷入困境,甚至走路、说话都会有困难。成长取决于如何面对自己的恐惧和局限性。所以,如果你觉得孩子有什么不对劲,也许是你看待他们的方式不对。这对你和孩子都没有好处。

“这就引出了第二点:问题是生命中的常态。我想强调一下,孩子需要遇到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我们想保护孩子,不想让世界上的种种挑战伤到他们,永远都不想看见他们痛苦难过。但再强调一遍,如何应对问题带来的痛苦难过,将决定他们如何成长。我们必须学会不去干预他们的成长过程,给他们父母能给孩子的最重要的东西。谁能猜到是什么?”我在排成弧形的座椅内圈走动,等待有人回答。

“忠告!”一位男士大声说。

“管教。”另一位男士猜道。

“爱?”一位女士猜测。接下来,其他学员也各抒己见。

“理解!”

“倾听!”

“钱!”这引起了阵阵笑声。另一位女士大声说“手机!”,又引起一阵大笑。笑声渐渐停歇后,大家继续猜测。同情、智慧、理性思考、教给他们自己知道的东西、常识、正向思考……最后,我身后的两个声音喊出了我期待已久的答案。

“鼓励!”我转过身,看见一对华人夫妇异口同声地说出。

“没错!”我微笑着说,“你们赢了。鼓励是你们能给孩子的最棒的礼物。”

“我还是觉得我儿子更喜欢钱和手机。”另一位男士嘟囔了一句,引起了更多的笑声。我也笑了,然后转身望向那对夫妇。

“既然你们赢了,就获得了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的特权。”

“呃,其实我们之前听过您的演讲。”那位妻子承认。

“没关系。你们还是可以先回答这个问题:父母想要养好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夫妇俩思索了一会儿,妻子突然眼睛一亮,说道:“耐心!”

“没错,”丈夫表示赞同,然后摇了摇头,露出一脸疲惫,“无限的耐心。”

“你父母对你有耐心吗?”我问。

“我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了,”他耸了耸肩,双臂交叉,抱在胸前。在他的名牌被遮住之前,我瞥见他姓马。

“他父亲脾气不好,”他妻子怡茗告诉我,“他小时候常常挨揍——这是他母亲告诉我的。”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马先生又耸了耸肩。

“你对你的孩子有耐心吗?”

“我从来没打过他!”马先生的口气突然变得咄咄逼人。

“你对你的孩子有耐心吗?”我又问了一遍。

“我努力过,可我儿子实在太难搞了!希望您能教教我怎么对付他。”

“他经常冲儿子大吼大叫。”怡茗说。

“因为他就像聋了似的!”马先生立刻反驳。

“如果你总是大吼大叫,他真会聋掉的。”

“我要问你们和所有人一个问题,”我打断了夫妇俩的争执,“这跟这门课的目的有关。不过,我要先向大家说明一下这门课。”我继续在排成弧形的座椅内圈踱步,“每一周,我都会让你们有机会跟孩子练习某种特定行为或态度。有些每天要花十分钟,有些可能一整周只要十分钟。我称之为‘十分钟育儿奇迹’。十分钟听起来并不多,但我会要你们比平常多花十分钟关注孩子。我敢打赌,这里有一半的人都找不出时间做这个课后任务。你们也许会觉得很难办到,刚开始也看不出这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想请你们试试看。就像我之前说过的,这门课不是用来纠正你们的孩子或他们的问题的。”我保持沉默,继续踱步,等某个人提出不可避免的疑问。一位女士举起了手。她是我以前的案主,名叫安妮,是跟丈夫基斯一起来上课的。

“我不懂。我儿子不肯做作业,这怎么能帮我管教他?”其他学员也点头表示赞同。

“你觉得耐心能帮你管教儿子吗?”

“当然了。可是……”

“智慧呢?能不能帮到你?”

“能是能,可是没法……”

“那平静清醒的头脑,还有平和的心态呢?理解……同情……信任……这些能帮你更有效地管教孩子吗?”

“当然能,可是……”我举起手打断了她,很高兴她戛然而止。

“我知道,你希望我告诉你该怎么办。但我认为,即使我为你指出了正确的方向,那也是缘于你内心同样具备的智慧和清明。所以说,等于是你自己背包里有水,却问我要水喝。”有几个人举起了手,但我只是微微一笑,继续介绍课程。

“请先让我说完。这就是我想问大家的问题:如果你们都知道,耐心、智慧、头脑清醒、心态平和,还有我提到的其他所有特质,是成为高效父母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哪里能找到这些特质?”大家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有人说:“我们的内心。”

“要怎么表现出那些特质,让它们茁壮成长?”我转身问马先生,“是什么阻止了你父亲表现出那些特质?”

“因为他是个浑蛋!”他低声嘟囔了一句,但其他人都听见了。不少学员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很少有人公开对父母如此不敬,尤其是在课程的第一天。就连我都惊讶万分。马先生双臂交叉,紧紧抱在胸前,低头盯着地板。

“也许他确实是个浑蛋,也许他只是情绪不成熟,”我说,“他没有采取别的行为方式,是因为他无法阻止自己陷入愤怒——也许你也有同样的问题。你五六岁的时候,你父亲有多大年纪?”

“我也说不好,大概二十八九岁吧。”马先生没有抬头。

“好的,那是他的实际年龄。他的心智年龄大概也差不多。”(说实话,我觉得人的心智成长并没有那么快,但我不想跑题。)

“也许吧。”马先生勉强同意。

“但你觉得他的情绪年龄有几岁?”

“我没懂您的意思。”

“呃,他经常发火,据说经常欺负你、揍你。这听起来像个有智慧、有耐心、情绪成熟的男子汉吗?”

“不像,”马先生承认,抬头看着我,“更像个八岁的小孩。”接着,他又嘟囔了一句,“八岁的浑蛋。”

“我觉得像六岁。”怡茗补了一句。

“更像是两三岁,”我说,“所以说,你当时六岁,被身体年龄三十岁、情绪年龄只有三岁的男人管教。欢迎来到为人父母的世界。考虑到你父亲成长的年代,他已经努力做到最好了。现在,花十分钟审视一下你对儿子生气时的做法,告诉我,你觉得自己的情绪年龄有几岁?”马先生思考了一分钟,其他学员似乎也问了自己同样的问题。

读者你呢?审视一下你对孩子生气时的做法,你觉得自己的情绪年龄有几岁?

“大概六岁吧。”马先生终于开口了。

“你同意他的估计吗?”我问怡茗。

“差不多吧。”她回答,但有点犹豫。我能看出她并不赞同,但又不想让丈夫丢脸。随后,我转身面对全体学员。

“你们其他人呢?”我请他们估计自己五六岁时,自己父亲的情绪年龄。接着,我又问了他们母亲的情绪年龄。我先喊出一个数字,从十二岁一个个往下数,让大家在听到相应岁数时举手。令人惊讶的是,有一位女士在我喊“十一岁”时举起了手。我觉得这不大可能,但什么也没说。在我喊到“六岁”时才开始有其他人举手,大多人是在喊到“两岁”和“三岁”的时候举手。结果显示,大部分母亲的情绪年龄似乎要比父亲大上一两岁。一位名牌上写着“敏贞”的女士举起了手。我请她发言。

“真是太神奇了!”她大声宣布,“我之前都没意识到,我父母其实自己也是没经验的小屁孩!我父亲比我母亲大二十岁,但比她还不成熟!”

“然而,在学习做父母这方面,他们却是你的老师。在婚姻、性爱、生活这些方面,他们也是你的老师。当你离开家,组建自己的小家庭时,你的情绪年龄跟他们完全一样。”

“您也有跟我们一样的遭遇吗?”敏贞问。班上有两名单身母亲,她是其中之一。

“很接近,只有一点不一样。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我猜我的情绪年龄是八岁。”我又想了几秒钟,然后说,“可能是七岁半吧。”

“怎么计算情绪年龄?”一位男士问。

“没有所谓科学的方法。我用的方法没有经过验证,主要是靠直觉。我观察大家对惹人发火的情况有什么反应,他们用愤怒、责怪、抱怨和类似的做法试图控制情况的频率。越容易做出情绪化的不负责行为,情绪年龄就越小。就像之前说的,我只是靠直觉来描述一件事:如果想有智慧、有耐心、头脑清醒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就必须长大。这门课讲的不是怎么培养孩子,而是怎么培养父母!”让我惊讶的是,大家开始轻轻鼓掌。我突然意识到,这门课也许比我预想的更能帮助大家。

“我做咨询师的时候,几乎所有来找我的父母都会提出一个请求:请告诉我怎么纠正我的孩子(或我孩子的问题)。他们很少会请我帮忙,想成为更高效的父母,用智慧和爱回应惹麻烦的孩子。不,他们几乎总是告诉我孩子有什么不对劲,想知道怎么才能改变孩子。

“所以,欢迎你们每周二晚上来这里。我们会讨论为人父母面临的种种挑战。每晚下课前,我会给你们布置一项‘十分钟奇迹’课后任务。希望你们能按时完成,并在下周二回来讨论自己的体验——关于自己,关于自己为人父母的做法,关于愤怒、焦虑等情绪如何影响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你们学到了什么。”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听各位父母分享自己为什么来这里,他们跟孩子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至少有五六个分享都以同样的问题作结:我该怎么办?这也是父母对咨询师提出的典型问题。有一位女士——她的名牌一片空白——坐在远离其他人的地方。她戴着墨镜,穿着长款外套——虽然房间里并不冷。我请她跟大家分享,她只是摇了摇头,轻声说:“我还没准备好。”

最后一对夫妇结束分享后,我们还剩下大约三十分钟。于是,我打开了投影仪。等投影仪预热的时候,我对大家说:“在给你们布置第一项‘奇迹任务’之前,我想先提出一个激进的观点。我认为,不管你们遇上了什么样的亲子挑战,都是有意义的。这不是坏事,也不是倒霉,更不是因为你或你的伴侣做错了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或挑战的存在对你有好处,是为了帮你实现情绪上的成长,在孩子的教导下成为智慧、有爱、高效的父母。所以,让我们做出承诺,承诺成为你们想要成为的父母。”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以下文字:

向大家大声宣读上述文字后,我说:“两种育儿之道都没有错,只是反映了不同的情绪成熟度。在这个世界上,许多父母的情绪年龄都比实际年龄小。一个人在情绪上越不成熟,就越难进行清醒明智的思考。愤怒和焦虑会在头脑中形成噪声,盖过轻微而清晰的心声,以及人们原本就有的智慧和常识。所以,当他们跟孩子之间出现问题时,他们的头脑中会充满愤怒和焦虑引发的噪声,从而不自觉地采取冲动行为。”

“所以我们不该对孩子生气,不该为孩子担心?”马先生挑衅地说,“办不到!”

“不是办不到——只是非常非常难。之所以会这么难,是因为:首先,愤怒和焦虑是冲动反应,会不自觉地产生。所以,在它们占据头脑之前,你很难事先做出防范。等情况愈演愈烈,就更难阻止了。其次,愤怒和焦虑会让父母产生幻觉,以为自己有能力控制孩子,所以为什么要放弃呢?”

“没错!如果我不发火,儿子就不会听我的,也不会尊重我。您知道现在十三岁的男孩是什么样子吗?如果他不做功课,而我只是拍拍他的脑袋,夸他‘乖孩子’,他就会利用我的软弱,考试就会不及格。”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很少会对孩子发火,”我解释说,“他们意志坚定,会耐心地想办法,鼓励孩子做功课,而不是依赖愤怒和威吓,因为那只会使亲子之间出现隔阂。说到引导孩子,发火似乎是最迅速的解决方案。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短期策略就不管用了。况且,滥用愤怒会让你,也就是父母,无法实现进一步的情绪成熟,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如果你不是自己情绪的主宰,就只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所以我发火是错的?”马先生问,仍然双臂交叉抱在胸前。他太太用中文对他轻声说了几句话,他也同样轻声作答,“我不是想驳他的面子——他是老师,我想学东西。”

“发火不是错的,只是没用,”我回答,“如果你想学东西,你希望被哪种老师教?是总在发火、批评、挑错、没耐心、对你付出的努力不满意的,还是有耐心且坚定、鼓励但不溺爱、充满同情而不带优越感、充满智慧且思路清晰的?”

“呃,除非我想当兵,否则应该会想要后一种。”马先生答道。

“也许军人也会从后一种老师那里获益。现在,想象一下,那个老师整天跟你住在一起,要共同生活好多年。”

“那我肯定更想要后一种。我懂您的意思了——我不光是儿子的父亲,也是他的老师。”

“对,如果你能不断成长,突破不自觉的冲动行为,努力成为智慧型父母,你就会更欣赏自己,也会跟孩子建立更温暖、更密切的情感纽带。你的孩子也会有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得到一位睿智导师的指引。言语是廉价的,但展示人类真正潜能的鲜活榜样是无价的。”

“好的,我懂了。反正老对儿子发火我也腻了!接下来该怎么做?”

练习一 观察孩子

“你们本周的任务是每天花十分钟观察孩子。单纯地看着孩子,仿佛他们是陌生人,你只是对他们感到好奇。不要直勾勾地盯着他们——那样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不自在。小心一点,别让他们发现。观察他们的性格、言谈举止和交流方式——跟你和其他人交流时的方式。有意识地加深对孩子的了解。不要跟孩子说话,只是尽可能观察和倾听,这么做的效果最好。你们每天只需要花十分钟——”

“我女儿上的是寄宿学校。”一位名叫贾马尔的男士打断了我。他和妻子梅薇斯来自肯尼亚。“我们只有在周末才能见到她。”

“如果可以的话,每天打个电话给她,问问她这一天过得怎么样。注意她跟你说话的口气。她的声音是不是带着防备?听起来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口气是比言语更明确的标志。所以,认真听她说话的口气,问她一些问题,让她尽量多说点话。

“另一种练习方式是每天找一张她不同的照片,花十分钟研究照片,看看是不是每天都能发现她的一种新特质。根据实际情况,尽力而为就好。”

“十分钟不算多。”另一位男士开口了。他名叫布拉德,我认识他和他太太珍妮特已经好些年了。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七岁,女儿九岁。“这么做能有效果吗?我是说,我想提升自己,可每方面都得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节食、健身、冥想……要付出的时间都比每天十分钟多得多。”

“对,但节食、健身、冥想最多能坚持几周就不错了。因为有时候人会贪多嚼不烂,等于是自寻失败。”

“他说得对,布拉德。你就没有哪件事能坚持超过三周。”珍妮特忍不住插嘴。

“才怪呢!”布拉德反驳,“我玩《使命召唤》都一年多了!”

听他提起热门电子游戏,珍妮特翻了个白眼。“我是说,有益健康的事,你都坚持不下去。”

“嘿,我刚从新闻上读到,玩电子游戏能预防老年痴呆——那可不是有益健康!”有几个学员忍不住咯咯直乐。

“但愿它能帮你减掉啤酒肚。”珍妮特了回去,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布拉德把手搁在肚腩上,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不是啤酒肚——这是爱,里面装满了对你的爱。”

我决定把大家拽回正题,就问布拉德:“布拉德,你有没有听过这个说法:千里之行始于一小步?”

“没有,”他一脸嘲讽地答道,“我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没听过的。”

“第一步后的每一步都是同样的一小步。不是说千里之行始于第一跃,也不是说千里之行始于一大步。缓慢稳定地推进才能赢得比赛。不要专注于目的地,而要专注于你的下一步。”我转身对大家说,“你们已经迈出了第一小步——就是今晚来到这里。你们的下一小步是每天花十分钟观察孩子。也就是说,你们要抽出十分钟,只是看着孩子,注意孩子性格、态度、行为上你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东西。不要做得太明显。把自己想象成屋子角落里一台没人注意的摄像机,把镜头对准孩子,单纯只是观察。”

“这么做有什么意义?”一位女学员提出了疑问。

“这么做本身并没有什么重大意义,但它是一段漫长旅程重要的第一步。它有的比较小的意义是跟孩子建立更深的情感纽带。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非常重要。孩子一生中会经历许多创伤,这些创伤都可能切断情感纽带。如果没能化解,这些创伤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还会让父母和子女越来越疏远。所以,这是你们跟孩子重新联结、重建纽带的第一步。”

“可我有三个孩子。”一位名叫素仙的女士说。她是自己一个人来上课的,身旁两边的座位都空着。

“有两个或更多孩子的父母,可能需要把十分钟平均分配给几个孩子,具体看你有多少空闲时间。十分钟只是个参考。我知道有些父母很忙,但花点时间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眼下和将来都会获得巨大的回报。如果你真的只能抽出几分钟,那就充分利用起来。观察你的孩子,看看孩子有没有你过去从来没注意过的性格、特质、态度或行为。”

“所以,接下来的一周,我每天都得花十分钟做这个任务?”

“每天十分钟是最理想的,不过这门课很有弹性。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你想抽几天做练习都可以。比时间更重要的是你投入了多少心思。请记住,这些练习是为了帮助你成长,走向情绪成熟,提升智慧,深化理解。这样,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挑战或困难时,你才能为他们提供支持,做他们活生生的榜样。”

我开始收拾器材,学员们也纷纷起身离开。几分钟后,我感觉身后有人,便转过身来。只见那位名牌空白、安安静静的女士还坐在原处。我一边肩膀扛着装投影仪的箱子,一边肩膀挎着背包,朝她走过去,说我得锁门了。

“谢谢您没逼我开口。”她低声说。

“这是你的权利。”我安慰她。

随后,她告诉了我为什么她不想开口,又是为什么来这里。 eNTCSWG/LUTpNYXI/UdloBJrEHg6KfNKwDECyAyIEfkGORGBCERijnVzSFv92m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