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禮記 儀禮 周禮

《禮記》、《儀禮》、《周禮》,後世稱之曰“三禮”。但今文家言禮僅承認《儀禮》爲孔子所傳之書,故單稱曰《禮》,或稱《禮經》,以别於傳,對於《周禮》則稱之曰《周官》。古文家之説則不然,以六經皆爲先王舊典,禮則係周公所制,孔子修之而已。故謂禮有《禮經》、 今之《周禮》。 《曲禮》 今之《儀禮》。 二種,且譏今文家惟有士禮,大夫公侯天子之禮,皆以士禮推致之。今文家則辯曰:公侯大夫聘禮之類皆非士禮,是以十七篇盡爲士禮之説,誣也。要之三禮之傳,古今文家各有家法,絶不相混,爰詳述之。

(一)《禮記》 《禮記》非經也。 凡孔手定者曰經。 相傳出漢戴德,其姪戴聖删而簡之,是稱《小戴禮》,即傳於今日之《禮記》也,而别戴德原本,曰《大戴禮》。《大戴禮》今猶存在,然師承之系統不明,故人多不之信。據丁晏之説,則謂今《小戴禮》一篇中多包數篇,分析之適合於《大戴禮》篇,是知戴聖未嘗删《大戴禮》也。又據康有爲之説,今之《禮記》實儒家之《傳》及諸子混合而成,而如《王制》出於《尚書大傳》,《樂記》出於《荀子》,《中庸》可名爲《子思子》,《緇衣》可名爲《公孫尼子》之類是。

(二)《儀禮》 前漢説禮祇有今文家言,迨後漢古文家與今文家乃多方反對,然《儀禮》不全之説,今文家終難掩護,且不得不承認之也。鄭玄説禮,兼採今古,對於三禮悉爲之注。自魏晉以迄於隋,學涉玄理,與兩漢大異。然禮制不能憑空虚説,故此時治禮者,仍宗鄭説,無有異議。唐定《五經正義》專引鄭學,更不待言矣。然《周禮》缺《冬官》,《儀禮》又不完全,《禮記》又極無系統,故朱子起,即欲著《儀禮經傳通解》,參酌己意,尋其條理系統,爲大規模之傳述,然未成而卒,其弟子黄幹繼續爲之,又成其一部分,至清秦蕙田《五禮通考》出,始告成功。

《五禮通考》等書二種優點:(一)有條理系統,(二)昔時偏於一方面者,今則甚爲完全。

處今日而行三禮所定之制,固絶對不可能,然以之爲史料,頗有價值。如吉凶軍賓嘉等禮,可徵古時之風俗制度,讀喪服禮可明親緣之關係,故研究社會歷史者,不可不讀禮也。

(三)《周禮》 《周禮》向有真僞問題,漢時古文家謂《周禮》係周公所手定,然漢武帝謂爲“瀆亂不驗”,今文家尤非難,惟朱子謂《周禮》“曲折入微,盛水不漏”,鄭樵則謂《周禮》確係周公所爲,但未實行耳。此外議論尚多。至清代排《周禮》爲僞書者,始方氏望溪也。方固迂儒,然研究禮學頗精深,其最大之疑點,即在王莽以前,未聞有制度若《周禮》者,是以知《周禮》決非王莽以前之書,當爲王莽時劉歆所作,否則何以此種制度,獨王莽時有之也。 觀《周官辯》。

康有爲謂漢武帝所云“瀆亂不驗”之説頗確,謂如《周禮·祭禮》,將終歲疲於祭祀,勢難實行,可見係雜凑而成,即可知其瀆亂。又如封建制度之禮數等,與其他各書所載多不合,即可知其爲不驗,與《周禮》制度合者,僅一《管子》耳。然則《周禮》當如何休所云,必爲六國之陰謀,至早亦當與《管子》爲同時代之作品。 康有爲之《新學僞經考》確定一切古文,皆係劉歆所僞造。

雖然古今文家之所争者,欲各認爲孔子手定之經耳,吾人爲史料而整理國故,則真僞問題,亦可毋庸多辨也。

三禮之注釋,漢以後,鄭學專行,即有别家之注,終不背鄭説。宋朱子有遍注群經氣魄,禮雖未注,而門人陳淳 黄幹弟子,陳大猷之子。 所著《禮記集説》,悉宗於朱。元時科舉所用,兼用《禮記集説》,於是鄭學不興,而三禮亦隨之以衰。蓋陳之《集説》,僅於字句上爲空疏之解釋,殊爲荒謬。其後《儀禮》幾至不可讀,迨清顧炎武校十三經,《禮記》始可讀焉。

《周禮》尚有一問題,即《周官》中少《冬官》一篇,昔河間獻王懸千金徵之不得,乃以《考工記》補入之,元時吴澧謂《冬官》雜見於五官中,但未另列耳。然反對者又各有其辭,即所謂《冬官》補亡問題也。其實《冬官》確已散亡,不必嘵嘵争辯也。

吾人整理國故,須用總算帳之書, 胡適語。 故治《禮》當注意下列各書。

宋衛湜《禮記集説》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

胡培翬《儀禮正義》 孫詒讓《周禮正義》

康有爲《新學僞經考》 H3YlVe1Z0ju2FOhBAQ8oC/mnWfQZxT4ReSmPAy2nyWbUYNAUBw4mWqLtffB5NoJ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