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节里,我曾经说过,阻碍我们生活的,是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需求,看清了真正的生活需求之后,才能看到幸福,感到幸福。 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别人的幸福,自己的幸福, 那些看起来很美妙很舒适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么?也不尽然。
我有一个发小,家境富足,家里在市中心有一座老宅子,老宅子里有两栋二层楼,还有一排门面出租给银行做营业厅。她从小到大一帆风顺,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都非常顺利。大学毕业后,父母安排她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再后来,她顺利的结婚、生子。她的老公收入不菲,她的生活始终衣食无忧。她一直是大家眼里的小公主、小幸福。连我,在自己的生活起起落落之后,也难免会羡慕她平静如水的生活。
2011年十一,发小到北京来玩,陪了她三天,三天时间里,我们同吃同住,我终于逐渐洞悉幸福背后的蛛丝马迹。其实,眼睛里所看到的幸福,并不见得是真正的幸福。
首先,她抱怨自己的收入,这么多年,她的收入始终很低,事业单位的死工资,永远也涨不上去。其次,她抱怨老公太忙,天天要陪领导吃吃喝喝、打牌娱乐,她给老公起了个外号,叫作“大禹”。“大禹”这个外号听起来有趣,颇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风范,却透漏着发小内心的不满和落寞。再次,论及老公以及老公单位里那些男人的是是非非,发小咬牙切齿,男人有钱就变坏,几乎成了那个高薪单位里无可辩驳的事实,最后,谈及自己的老公,发小悠悠地说,“你不知道,他身边的诱惑多了去了,他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那么,“他能这样”,到底是怎样呢?我不可知,但是我至少可以确定,她的幸福,和我所期盼的朝朝暮暮相差甚远,因为听她说起每年的旅游季,都会自己一个人带着儿子和保姆去旅游,一年一度的全家游,都不见爱人踪迹,这样的幸福,未免过于孤单。
最后,和发小聊到了女人们最关心的话题:“离婚”。发小说,“如果我离婚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工资那么低,连孩子都养不活。我这么多年都在事业单位做行政,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除了死工资,也没有什么来钱的法子,这些年花钱又花习惯了,一个月不买几件名牌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唉,要是离婚了,我可怎么活!”发小的这番话,让我对她这些年波澜不惊的生活,不再心存羡慕。 那些曾经的舒适和温暖,富足和悠闲,宛如揠苗助长,让她失去了独立生 活的能力,把她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发小一直在经历的,其实 是一种不幸福:揠苗助长。最终,她所享受到的所有幸福,会将她全部的潜力消耗殆尽,直至 她在人妻生涯里,逐渐失去自我,逐渐失去活力。
当下,很多人正在经历的不幸福,正是揠苗助长。家长给孩子们提供了富足的生活条件, 孩子们缺乏挫折教育,没有忧患意识,个性散漫自由,工作懈怠拖沓,这正是所谓的幸福带来 的后果。 为什么很多单位的领导在招聘时,拒绝招聘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正是因为他们在父母的过分呵护下,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所以,他们难以独立工作,难以承担重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家公子和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孩结了婚,订婚宴上,富家公子送给女孩一枚硕大的钻戒,作为他们之间的订情信物,爱慕虚荣的女孩十分高兴。结婚后,富家公子和他的太太都没有工作,守着殷实的家产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并且天真地以为,他们可以一直这样快活到老。
就在富家公子订婚的同一天,一个家境清贫的男孩也与自己深爱的女孩订婚了,这个女孩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婚礼上,穷小子只送给了女孩一个玻璃的结婚戒指,但是他发誓,一定努力工作,将来一定把玻璃戒指换成钻石戒指。婚后,两个人过着朴素而勤俭的日子,在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
15年后,富家公子和他的太太,已将家产挥霍一空,家里能卖的都被他们卖掉了,连富太太手上的那枚钻戒也被卖了出去。最后,走投无路的他们开始沿街乞讨。与此同时,以苦为乐的穷小子和太太已经积累了一大笔财富,当年的穷小子实现了自己的誓言,虽然他给太太买的是一枚二手戒指,却巨大而闪烁。
有一天,沿街乞讨的富家公子和太太遇到了当年的穷小子和太太,富家公子的太太一眼就看到,穷小子的太太的手指上,戴的正是自己当年拥有的那枚硕大的钻戒,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生活总是让人感觉舒服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然而,正是这种舒服把我们带入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使我们一步步迈向怠惰的深渊,最终陷入沉沦,步入人生的桎梏。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不幸,就是这样看起来幸福的不幸:揠苗助长。
然而,如今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去接受所谓的“精英教育”,希望借此给孩子一个安逸幸福的未来。但是“精英教育”或多或少的让那些受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优越感,进而产生怠惰情绪。
2006年10月14日,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自豪地宣布:“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并投入使用。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而且高尔夫球课将是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们的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据说这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厦门大学所谓的精英教育,就是把高尔夫球做为一些学生的必修课,这在世界上,尚属首例。为什么中国能这么独步于世?实际上,这就是我国传统观念在作怪,中国传统观念里的精英,指“人上之人”,所以中国的那些富豪们不惜花费巨资,把六七岁的孩子送去学打高尔夫球。美国也有精英教育,然而被社会奉为主流的精英教育,特别是针对那些精英家庭的孩子的精英教育,却是教育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财富,而不是坐享其成,坐吃山空。美国家长们竭力培养孩子的“领袖才能”,这种才能体现在和别人的沟通能力上。所以,美国的精英教育强调的是如何了解下层社会,而不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这与我国的精英教育却截然相反。美国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我国注重培养享受。相对而言,中国的这种“精英教育”,无异于揠苗助长,饮鸩止渴。
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一直有“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观念。到了现代,又出现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一朝拥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追求一时快乐的思想。特别是在一些年轻人中,这种及时行乐、逃避痛苦的幸福观很流行。其实,这是一个幸福的误区,只不过是“揠苗助长”甚至“饮鸩止渴”罢了,并不能真的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