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尚志

【导读】

蔡锷将“尚志”列为“将才”“用人”之后,其对志向于人之影响的重视可见一斑。蔡锷辑录本书时,已经身为军职,其实以前他已经从事兵事教学、训练等相关事业很久了。他先处局外,后进入局中,加上他军事学习的经历,对于军人素质的重要主次,他的感受当深于常人,他的见识当高于常人。

“尚志”语出《孟子》。孟子是以浩然正气著称的。齐国的王子垫问孟子:“士都干些什么事情?”孟子告诉他:“士要使自己的志行高尚。”孟子离开齐国的时候,曾经跟他的弟子充虞说过一段话:如今,不过是上天还不想天下太平罢了,如果想要天下太平,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实在是霸气十足。孟子也正是靠着这“舍我其谁”的志向,与其他学派争高下,较短长。

所以,曾国藩说:“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人与人的分际,看其志向高低即可断出。胡林翼更是点出以正命为志向,“吾人任事,与正人同死,死亦附于正气之列,是为正命”。二公之所以重视尚志,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没有高洁的志向,纵然身俱智勇,也会被妄念牵之而去,更别说那些本就不坚定的人了。

曾胡所处之时局,实在已经大坏。朝廷腐朽,内忧外困,几不可支,复又太平军割据,以神权愚民,国家民族无异于处在骨山血海。蔡锷在云南任职时,中国的局面与半世纪前相较,更加不如。处在这种败坏局势之下,即便仁人志士亦多有心灰意冷。如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首先就要尚志。不如此,则犹如扁舟航于大海,盲人行于夜路。故而,蔡锷疾呼:我辈须得将己之耿耿寸心,付诸于骨山血海,义无反顾,才能挽救当下之恶劣局势。

【原文】

3.1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 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 ,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3.2 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 挫,以去,以死。而贪饕退缩者,果骧首 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浩叹者也。

3.3 今日百废莫举,千疮并溃,无可收拾。独赖此耿耿精忠之寸衷 ,与斯民相对于骨岳血渊之中,冀其塞绝横流之人欲,以挽回厌乱之天心,庶几万一有补。不然、但就时局而论之、则滔滔者吾不知其所底也。

3.4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3.5 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3.6 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实足以欺世盗名。

3.7 方今天下大乱,人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焉者。吾辈当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3.8 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 、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

3.9 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3.10 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

(以上十节,为曾文正公语)

【注释】

①庸陋:平庸浅陋。

②隆盛之轨:隆盛,一般用于国家,故译为“兴国安民”。轨,此为先贤兴国安民的法度、方法。

③以:此处表示并列关系。

④骧首:意气轩昂。此处褒义贬用,有小人得志之意。

⑤寸衷:内心。

⑥万乘:基本有三个意思,一是指代天子/国君(万乘之尊);二是万辆战车;三是指代大国(万乘之国)。此处有人译为“王侯”,则是取第一个意思。联系上下文,辅以曾氏统兵之局势,似宜取第二个意思。

⑦外感、内伤:中医病证名称。外感,是指使人体感受疾病的统称;内伤,是指外部因素引起的体内疾病或损伤。此处借喻指代受外部影响,从而使内心不能守正。

【译文】

3.1 判断人才高下,观其志向情趣即可分辨。志趣低劣者,苟安于陈腐、庸俗的陋习规矩,其行事也就越发鄙陋;志趣高尚者,仰慕先贤兴国安民的法度,其作为也就越发崇高明睿。人才高低优劣,由此即可区分。

3.2 兵力不足,不值得过于担忧;粮饷不够,亦不值得悲伤。放眼世界,唯独想求得一遇利益不争、逢义举恐后,忠心耿耿之人,却也一时难得。或者纵然得到了这样的人,却又使他屈居下位,郁郁寡欢有志难伸,或受挫不振,或激愤离去,或郁郁而终。而遇利贪婪、遇事萎缩者,却终能志得意满飞黄腾达,或得富贵,或赚名声,或康健长寿。这着实令人扼腕长叹呀。

3.3 今天的局势,百废待兴,千疮百孔,几已无从收拾。唯有依仗这于国于民忠诚之心意,与我民众共同奋战于骨山血海,希望以此来杜绝(不知觉醒,依旧麻木)物欲横流之人心,挽回厌战平和之天命,如此或许尚有补救乱世可能之万一。不然,仅以当下局势而言,已是颓势滔滔难以逆转,我不知它会败坏到何种境地!

3.4 若要心胸宽广,则须得在平淡二字上下功夫。与人相处,须得平和;功名之事,须得淡然;如此则心胸日益开阔。

3.5 欲做一好人、好官、名将,均需要良师、益友,效仿之楷模。

3.6 喜好虚名而厌恶批评,这是浅薄庸俗之人患得患失之见识。此心结不破,则其学问、才智,不过欺世盗名之工具而已。

3.7 当今天下大乱,人人各抱得过且过之心。于己身利害之外,漠视他人灾祸生死。我辈中人当立(匡扶乱世、拯救民族为)准则,自身坚守,并呼号志同道合者共同坚守,不使我们内心素有之邪念,毁坏内心守护正义之堡垒。

3.8 君子当有超凡脱俗与众不同之志向,却不会轻易为人所识破;有藐视强大敌人、力退三军之气魄,却不会轻易发作。

3.9 君子若要有所建树,必定从不奢求人人能明其心迹开始。

3.10 古人患难忧虑之际,正是其品德、功业长进之时。德业长进,首先是胸怀坦荡;其次为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究其所获皆是在身受磨难之时,心神安定,心思良善、通达,有奋发向上之胸襟,有坚韧不拔的境界。如此,纵深受磨难侵扰,也不致于被妄念牵引而入邪道。

(以上十节,为曾文正公语) UGqcX0PF5AuVAlTP8O68+6aXWSpEMz+xkEL3LrWsr9/Bl4nCJ+fhhvxRC+zP6C8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