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用人

【导读】

本章谈及用人,虽包含统兵大将,但主要是谈文员、武弁等低级人才的。曾胡二公观点集中有三:一是用质朴无华的人,即曾国藩所说“乡气之人”;二是眼光不可太高,要懂得量才使用;三是注重考察、培养之法。

古来用人就往往陷入两难,品行好的未必有能力,有能力的未必品行好,品能兼备的未必能遇到。曾胡二公针对这一难两全的矛盾,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人才因求才者之智识而生,亦由用才者之分量而出”。曾国藩自己就是经历靖港、湖口等多次失败,最终功成。因而他深信人是可以通过培养,自己修身养性而改变的。

刘邦用陈平就是一个典型。周勃、灌婴看不惯陈平,向刘邦控诉说:“陈平这个人,虽然长了一副好皮囊,却是个贪财好色的家伙,甚至和自己的嫂子通奸!”这种控诉很要命。魏无知是陈平的推荐人,他为陈平分辩说:“我推荐陈平是推荐他的才能,周勃、灌婴攻击的是他的品行。只要他的才能对大王有利就好了,你管他贪财好色干嘛呢?”乱世重才能。陈平如果放到后来的“文景”之时,那就行不通了。

当时太平军势大,正值乱世,用人当以平乱为第一要紧。曾胡用人之法,实则就是强调对人才的择取要能变通,量才使用,“无因寸朽而弃连抱”。世无完人,对人才择取过于苛刻,实际上就是在排斥人才,排斥人才则势必削弱自己的力量。

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和使用。春秋时,阳虎在鲁国篡权乱政,鲁国、齐国等国不敢用他,晋国赵简子偏偏用了他做大夫,结果阳虎为赵氏立下赫赫功劳。

人才的才能是一回事,用人者的度量、胸襟、魄力又是另一回事。指望品能俱佳的人才,像七仙女硬往董永怀里扑,这只是用人者的一厢情愿,缥缈虚无不现实。

【原文】

2.1 今日所当讲求,尤在用人一端。人材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力,有考察之法。

2.2 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2.3 窃疑古人论将,神明变幻 ,不可方物 ,几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亦史册追崇之词 ,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连抱 ,无施数罟 以失巨鳞。斯先哲之恒言,虽愚蒙而可勉。

2.4 求人之道,须如白圭 之治生 ,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 之有母,雉之有媒 ,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 得一而可及其余。大抵人才约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言语无此妨彼碍之弊。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乡气多者,好逞才能,好出新样,行事则知己不知人,言语则顾前不顾后。其失也,一事未成,物议 先腾。两者之失,厥咎惟均 。人非大贤,亦断难出此两失之外。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赵广汉 好用新进少年,刘晏 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

(以上四节,为曾文正公语)

【注释】

①神明变幻:神明,语出《淮南子·兵略训》:“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者,见人所不见也;独知者,知人所不知也。见人所不见,谓之明;知人所不知,谓之神。神明者,先胜者也。先胜者,守不可攻,战不可胜,攻不可守。”神明变幻,此处所言亦即鲁迅所谓“状诸葛多智而近妖”,把古时名将决机胜负的因素渲染得鬼神莫测,反而忽视了人为这一主要因素。此处译文采用意译。

②不可方物:原指无法分辨名实、名分。现为不能识别,无法分辨,也指无可比拟。语出《国语·楚语·观射父论绝地天通》:“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韦昭《国语注》:“方,别也。物,名也。”

③追崇之词:对死者的溢美之词。追崇,对死者追加封号。

④连抱:连臂合抱。多形容树木之粗大。

⑤数罟(cù gǔ):细密的渔网。数,细,密。罟,渔网。古时曾有规定,禁止细密渔网在湖泊中捕鱼,意在留有鱼种。

⑥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誉。《史记·货殖列传》:“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到了东汉,白圭的地位更是升级了,《汉书·货殖列传》说他“盖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白圭认识到,贸易能够增长财富,他善于利用供需的不平衡,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而且他对农业丰歉规律有自己的理论,从而能够丰年囤积,歉年出售。《史记》记载白圭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直到秦以法家治国,中国的商业才开始一再衰败。

⑦治生:经营家业,增殖财货。

⑧蚨(fú):即青蚨,古代用作铜钱的别名。传说用青蚨血涂钱,可以引钱使归。《搜神记》载:南方有虫,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故淮南子术以之还钱,名曰“青蚨”。

⑨雉之有媒:古人猎雉,用驯养的雉为引子,就可以招引野雉来投,因而得雉无计。《西京杂记·卷四》载:“茂陵文固阳,本琅琊人,善驯野雉为媒,用以射雉……日连百数。”曾国藩以“蚨之有母”“雉之有媒”来比拟,选用人才,要从认识人才的个性发展到认识此类人才的群体性,从而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以获得人才济济的良好局面。战国燕昭王因“千金市马骨”之言而兴黄金台延揽人才,亦是此意。

⑩庶几:差不多。

⑪物议:众人的议论,非议。

⑫厥咎惟均:过失相同。厥,其。均:等同。

⑬赵广汉: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县(今河北博野县)人。西汉时期大臣,为人强力,执法不避权贵。《汉书》载:他任京兆尹时,喜好任用世代为吏人家子孙中有作为的年轻人,一味激励他们强悍锋锐之气,处事果断而迅速,无所回避,大多决断决计,没有迟疑为难的。

⑭刘晏(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县(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朝杰出的理财家。《新唐书》载:刘晏任左仆射时分派各道租庸使,所用租庸使增加到几百人,都是资历浅、有才干的,且都是一代英才。他督促、依靠他们办事,所以能建成功业。

⑮窃愿师之:赵广汉用新进少年,刘晏用士人,二人所用之人,皆是资历浅、有能敢为,且听从指挥的。曾国藩此言,表明了其用人标准。赵广汉、刘晏善用人却不得善终,曾国藩此言又是在表明心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译文】

2.1 当今之世,所应当重视之要务,就在任用人才一事。人才有转化的办法,有培养的功力,有考察的方法。

2.2 人才是教化培养出来的,(对于人才的筛选)不能眼光太高,(以至于)动辄就说没有可用之人。

2.3 我私下里对古人论述的将才持怀疑态度,(古人所论及之将才)决机胜敌变幻莫测,难以捉摸,(他)几乎集众人之优点于一身,而无丝毫缺陷。这恐怕是史书对死者的溢美之词吧,而并非当初预先制定选用将才的标准。所以,衡量将才不要拘泥于成式,评判(将才)职守不能苛责于细务。不能因丁点腐烂就放弃粗大的树木,不能用细密渔网捕鱼以至于小鱼无法长大。这是先贤挂在嘴边的话,纵然是愚昧无知之人,亦可鼓励使其有所作为。

2.4 求取人才,就要像白圭经营产业增殖货财,就要像鹰隼搏击猎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又如青蚨之母虽远必来,射雉有诱媒则所得必多,以同类相求,以同气相引,这样以来,得人才之其一,即可得人才之其余。大体上,人才有两种,一种官气较重,一种乡气较重。官气重的人,喜欢论资排辈,摆架子,做事不追求标新立异,言语之间也无前言不搭后语的毛病。这种人的弊病在于,没有朝气不求进取,但凡遇上点事,无不依仗书办、家人出主意,或依仗文书的官样文章行事,他自己并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其不能放下身段,就具体的事情去实际考察、体会。乡气重的人,爱逞能,喜欢标新立异,行事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说话则前后矛盾。这种人的弊病在于,事情还没有办妥,却已惹得众人非议四起。这两种人的弊病之害处大小,并无分别。若非才德超群之人,很难避开这两种弊病。我要用劳、苦、忍、辱四字教人、育人,所以只得防备官气之人,而用乡气之人。一定要选用那些遇事能自行考察、体会,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的人。昔时,汉代赵广汉喜欢用新提拔的年轻人做事,唐代刘晏喜欢用刚有功名的读书人理财,我愿意向他们学习。

(以上四节,为曾文正公语) hxS8hsyIfgO/qukXQOT9iAVTyeQ6iKasLzn9msOeT8TskYdqF8B5bytUi4gRTbu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