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问题1:孩子总是乱发脾气,到底是为什么?

有很多家长都说,经常被孩子乱发脾气搞得无所适从。有的孩子只要起床必生气。无论妈妈怎样小心翼翼地叫醒他,都逃不过孩子一番大哭大叫;有的孩子想要的东西一旦得不到,要么情绪崩溃、撒泼耍赖,要么一路上噘着嘴,满脸的不高兴;还有的孩子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家长还没说什么,自己早已气急败坏了。

【问题解析】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通常会用不同的方法,有的试图安抚孩子:“好啦,有什么好生气的呀?”有的想办法转移孩子注意力:“你看,那个东西多好玩!”但结果却不乐观。有时孩子的情绪不仅没好转,反而更加爆发。有的孩子甚至还对家长拳打脚踢,完全失去理智。这么一闹,本来强忍着怒火的家长终于被激怒了,大吼一声,或者扔出一句狠话:“你再闹我就不要你了!”瞬间吓住了孩子,算是平息下来。可过不了多久,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而且更加升级,搞得家长束手无策。

孩子为什么总是爱发脾气呢?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有助于家长选择正确的方法应对。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情绪,与他们的大脑结构有关。三脑模型来源于脑科学家麦克莱恩曾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大脑三位一体”假说。此理论根据大脑演化史的先后顺序,将人类大脑分成“爬行动物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脑”三个部分。“爬行动物脑”是指大脑的脑干部位,负责控制人类的基础代谢功能,如呼吸、心跳、肌肉运动等,我们叫它“行为脑”;“古哺乳动物脑”是指大脑的边缘系统,又称“情绪脑”,不言而喻,就是情绪生成的地方;“新哺乳动物脑”称为“理智脑”,人类所有的理性分析、判断、思考、逻辑都是这个部分负责的。可惜的是,孩子的理智脑尚未发育完全,而且越小的孩子理智脑的作用越微弱,当情绪来临,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走上通路,启动理智脑与情绪脑和行为脑的协同运作。所以才会像案例中描述的一样,直接通过行为脑走下通路,做出无意识的应激反应。这些行为会让不理解原因的家长感到困惑,本来还在理智状态下,忍不住了也被激发出强烈的情绪,同样做出下通路的应激行为。例如:打骂、吼叫,摔东西等。家长的本能应激行为很显然解决不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当然也无法帮助孩子获得自主连接理智脑的能力。

那么,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如何做才可以帮助孩子开启上通路的三脑协同运作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孩子的情绪脑工作。情绪脑不懂道理,只懂感受,家长在孩子的情绪状态下,理解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情绪是什么?这是连接上通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说,虽然孩子的理智脑没有发育完善,无法看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但家长可以帮他看到。家长帮助孩子看见情绪的过程就是在触发他的理智脑想一想:“我这是什么情绪?我怎么了?”这些问题正是在促进他们的理智脑发育,是修通上通路的过程。如果不能帮助孩子学会看见自己的情绪,孩子就会被情绪所控制,而不能获得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理智脑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应特别注意的是,前面说到很多家长忍不住用更大的情绪跟孩子互动,这样只能让孩子感到家长是讨厌自己的。虽然暂时解决了问题,但生气的情绪依然还在内心深处积压,下一次会变本加厉地宣泄出来。这就是孩子为什么总是乱发脾气的原因,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新的问题来了,如何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绪呢?接下来,我们以有起床气的那个孩子为例,教家长朋友几个让孩子看见情绪的好方法。

对话演练

妈妈:宝贝,起床啦!我们要去上学啦!

孩子:不嘛,妈妈真讨厌!我不起床,不上学,别来烦我好不好!

妈妈:呦,妈妈看出来了,宝贝生气了,是不是?

孩子:谁说我生气了?别跟我说话,我就是不想起,不想起床!

妈妈:看看我宝贝的小脸,嘴巴噘得好高,眼睛瞪得圆圆的。现在你的脑子里是不是像着了火一样?妈妈说什么,你都感觉火苗往上蹿,压都压不住?

孩子:是啊!不仅脑子里着火,心里也着火。我就是要大喊大叫,还想打人。

妈妈:你看,妈妈在纸上画了一个小人,他跟你一样,脑子里和心里有熊熊烈火燃烧着,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你猜,他现在的生气火苗已经烧得多高了?

孩子:已经100层楼那么高了,不对,1亿层楼那么高,都烧到天上了。

妈妈:哎呀,那可真高呀!你说,要是这么高的火苗会不会把咱们家也烧着呢?

孩子:我才不会烧咱们家呢!一会儿火苗就小啦!

妈妈:好啊!那几分钟后你的火苗就小了呢?

孩子:10分钟。

妈妈:哎哟,10分钟可等不及了,我们要想上学不迟到,只能等3分钟了。咱们看看,你这生气的火苗能不能在3分钟熄灭,好不好?妈妈给你记时间,3分钟到了,我们来比赛穿衣服,怎么样?

孩子:好!我的火苗现在就灭了,咱们开始比赛吧!

妈妈:行啊!你也太能干了吧!下次宝贝再感到生气的时候,就画个着火的小人给妈妈看,告诉妈妈你生气了,好吗?

SEL方法

家长帮孩子看到情绪的四种方法:

1.说出孩子的情绪。教孩子用一个情绪词表达。

2.描述孩子的表情和身体的感觉。帮助孩子把情绪词与身体的变化对应起来。

3.画出情绪小人。引导孩子形象地看到自己的情绪状态。

4.评估情绪的大小。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强度有所辨别和比较。

以上几种方法会通过对情绪的讨论和形象化操作,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产生理解,同时感到家长并不讨厌自己的情绪,这个过程就是看见情绪、接纳情绪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重新连接理智脑,恢复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问题延伸

如果家长朋友也没有看见情绪的能力,就会像孩子一样,任由情绪脑和行为脑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而无法控制。这时,家长也需要运用上面几种方法,先看到自己的情绪,再帮助孩子。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画情绪小人。孩子画家长的,家长画孩子的。在这样互相看见的过程中,双方找回理智脑,情绪才能得以控制。当然这样的方法一定是在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完成。 E/BaOW8FFClf/nqegnv2lAMZpj/A2i3pRMwXJrViVS47Ne1jUOQlutIkt2+zT4I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