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长堤 ② ,淡荡晚风起 ③ 。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 ④ ,掩映箭波千里 ⑤ 。走舟车向此 ⑥ ,人人奔名竞利 ⑦ 。念荡子 ⑧ 、终日驱驱 ⑨ ,争觉乡关转迢递 ⑩ 。
何意 ⑪ 。绣阁轻抛 ⑫ ,锦字难逢 ⑬ ,等闲度岁。奈泛泛旅迹 ⑭ ,厌厌病绪 ⑮ ,迩来谙尽 ⑯ ,宦游滋味。此情怀、纵写香笺 ⑰ ,凭谁与寄。算孟光 ⑱ 、争得知我 ⑲ ,继日添憔悴 ⑳ 。
我久久地站立在长堤之上,傍晚时分和风渐起,骤雨初停。放眼望去,草木摇落,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可观,唯有千万株柳树种在堤坝上,遮掩着奔流不息的江河。人们争相来到此处,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不过是为了追名逐利罢了。那漂泊在外的男子,终日不停地奔波,是否察觉已经离家乡渐行渐远了呢?
为何轻易地抛弃绣阁中的女子,连书信都难通,就这样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奈何四处漂泊,无精打采,情绪如同病人一般。近来总算尝到了在外流动做小官的滋味。这些思绪,我就算是写成书信,又能寄给谁呢?即使妻子是孟光一样贤惠的女子,又怎么能知道我一天比一天愁苦,增添憔悴呢。
这首词是柳永的游宦之作,表达了被名利驱逐着到处奔波的劳苦与厌倦之情,抒发了对妻子的歉疚与思念之情。
上片写景。先写自己站在长堤之上,纵目远眺,但见骤雨刚过的边地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可观,只能看到种在要塞之地的柳树掩映下的湍急的黄河之水流向千里之外的故土。开篇寥寥数句就将萧条的边塞之地的晚秋风光尽收笔下,为全词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接着随着作者一字一句的描写,这种萧条悲凉之感逐步递增。“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作者由黄河的急流联想到了人世间的追名逐利,联系自己的游宦生涯,暗中表现了自己被名利所驱使,不得不到处奔波的无奈。“念荡子,终日驱驱”,自己不知不觉已经离家乡越来越远。
下片侧重描写作者对家中妻子的想念。“何意”,将上片的内容化成了一句感叹,这种感叹中有掺杂着丝丝悔意与想念之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没想到自己为了功名利禄而轻易抛家弃室,这等地虚度时光。接下来“奈”字一转,贯穿以下四句:作者辗转旅途之中,行迹漂泊,精神萎靡,无精打采如同病人一般,如今已经尝遍了游宦的滋味,却依然无法摆脱名利的捆绑。“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仕途的艰辛与自己的种种思念之情,即便写成了家书,又靠谁来传递呢?孤寂、痛苦,却无一人可以倾诉。“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语意更进一层:就算自己的妻子如同孟光一般贤惠,也未必能够理解我,未必能理解我心中的苦闷。
这首词是柳永失意人生的咏叹,悲凉之感穿插全篇,步步紧逼,层层递进,道出了当时下层文人士子仕宦之途的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