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恕第九

【原典】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 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 ,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穷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注释】

①端身:正身,使行为端正。

②教:指教育自己的子孙。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恕,有君主不能侍奉君主,有臣子却要役使,这不是恕;有父母不能够孝敬父母,有儿子却想着要他报答养育之恩,这也不是恕;有哥哥不能够尊敬哥哥,有弟弟却要他顺从哥哥,这也不是恕。恕的根本意义读书人如果能够明白,在行为上就可以算得上端正了。”

孔子说:“有三种思虑,君子是不能不好好思考的。幼时不喜欢学习,长大以后就没有能力;老年的时候不能够将子孙教导好,死后就没有人去思念;富有的时候不去救济他人,穷困潦倒的时候就不会得到别人的施舍。因此君子在小的时候想到长大以后的事情就要好好学习,年老想到死后的事情就要教育好子孙,富有的时候一想到穷困就要竭尽所能给予施舍。”

【原典】

伯常骞问于孔子曰:“骞固周国之贱吏也,不自以不肖,将北面以事君子 ,敢问正道宜行,不容于世;隐道宜行,然亦不忍。今欲身亦不穷,道亦不隐,为之有道乎?”

孔子曰:“善哉,子之问也。自丘之闻,未有若吾子所问辩且说也。丘尝闻君子之言道矣,听者无察,则道不入;奇伟不稽,则道不信。又尝闻君子之言事矣,制无度量,则事不成,其政晓察,则民不保。又尝闻君子之言志矣,刚折不终,径易者则数伤,浩倨者则不亲,就利者则无不弊。又尝闻养世之君子矣,从轻勿为先,从重勿为后,见像而勿强,陈道而勿怫 。此四者,丘之所闻也。”

【注释】

①北面以事君子:古代以面向北为卑,面向南为尊。

②陈道而勿怫:所论的道不违背世间通行的道理。

【译文】

伯常骞问孔子说:“我伯常骞固然是周国地位低贱的小吏,但我不认为自己不贤,我将要去侍奉君王,请问按照正道而行,不能被世道容纳;不按正道而行,却能行得通,然而我不忍走歪门邪道。现在我既想被世道容纳,又不想违反正道,有什么办法?”

孔子说:“好啊,你提的这个问题,以我的听闻,还没有谁提出的问题能像你这样好,这么有道理的。我曾经听君子谈到道的问题,如果听的人不能理解,道就不会被人接受,如果道奇特而无法查验,就没人相信。我又曾听到君子谈如何做事,如果制度没有限度,事情就做不成;如果制度定得太细,民众就不能安宁。我又听说君子谈论志向,太刚直的人不会善终,想走捷径的人会多次受伤害,傲慢的人无人亲近,追逐利益的人没有不失败的。我又曾听说那些善于安身处世的君子,做容易的事时不抢在前头,做繁重的事时不躲在后面,见到榜样不勉强去学,讲了道就不违反。这四个方面,就是我所听到的。”

【原典】

孔子观于鲁桓公 之庙,有欹器 焉。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

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 ,中 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

子路进曰:“敢问持满 有道乎?”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 之又损之之道也。”

【注释】

①鲁桓公:惠公子,名轨。在位十八年,后被杀。

②欹(qī)器:容易倾斜倒下的器物。

③宥(yòu)坐之器:放在座位右边以示警戒的器物,相当于后来的座右铭。

④虚则欹:空虚的时候就倾斜。

⑤中:指水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⑥持满:据上下文意,此当指不盈不满,可理解为保守成业。

⑦损:减少。

【译文】

孔子来参观鲁桓公的庙,在里面看到一件器物很容易就会倾倒。于是他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物啊?”守庙人回答说:“君主将欹器放在座位右边是以示警戒的。”

孔子说:“我听说这件放在座位右边的欹器,欹器空虚的时候就会倾倒,水不多也不少刚刚好的时候就端正,欹器里面的水满时就倒下。圣明的君主就会以此将它作为最高警戒,因此经常将欹器放在座位旁边。”孔子说完话便回头对弟子说:“将水灌进去试试。”弟子将水灌入欹器,当欹器里面的水刚刚好的时候欹器就会端正,水满时就倒下。孔子感叹道:“唉,怎么会有东西灌满了水不会倒下的呢!”

子路走上前去问道:“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保守成业吗?”

孔子说:“一个睿智聪明的人,用愚笨来保守成业;功名利禄名扬天下的人,保守成业的方法是谦让;勇力震世的人,保守成业的方法是怯懦;富有四海的人,保守成业的方法是谦卑。这就是退损再退损的方法。”

【原典】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 也。夫水有似乎德;其流也卑下倨邑 ,必循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 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 ,此似正;绰约 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此化洁,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注释】

①遍与诸生而不为:普遍给予万物却不认为有功。诸生,指万物。

②倨邑:弯曲。

③至量:用水作为标准来衡量。

④概:用量器量物时用来刮平的小木条。

⑤绰约:柔弱。

【译文】

孔子观赏东流的河水。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必定要观赏,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因为它不停地奔流、滋润万物却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功劳。这水就像德;水在低下弯曲的地方流动,必定遵循道理,这就像义;水浩浩荡荡地流淌没有穷尽之日,这就像道;水流向百仞深的山谷而无所畏惧,这就像勇:用水来测量必是平的,这就像法;水盈满时不必用概来刮平,这就像正直端正;水虽柔弱但细微之处都能到达,这就像明察;水从发源地出来后一定向东流,这就像志;经水洗过的东西都干干净净,这就像善于教化。水具有这样的美德,所以君子看到就一定要观赏。”

【原典】

子贡观于鲁庙之北堂,出而问于孔子曰:“向也,赐观于太庙之堂,未既辍 ,还瞻北盖 ,皆断焉,彼将有说邪?匠过之也。”

孔子曰:“太庙之堂,官致良工之匠,匠致良材,尽其功巧,盖贵久矣,尚有说也。”

孔子曰:“吾有所耻,有所鄙,有所殆 。夫幼而不能强学,老而无以教,吾耻之;去其乡,事君而达 ,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而不能亲贤,吾殆之。”

子路见于孔子。

孔子曰:“智者若何?仁者若何?”

子路对曰:“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子曰:“可谓士 矣。”

子路出,子贡入,问亦如之。

子贡对曰:“智者知人,仁者爱人。”

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

对曰:“智者自知,仁者自爱。”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注释】

①未既辍:还未看完。辍,停止,完毕。

②盖:此指两扇门。

③殆(dài):危险。

④达:显达。指做了大官。

⑤士:指有道德修养的读书人。

【译文】

子贡参观鲁国太庙的北堂,出来后向孔子问道:“刚才我观看太庙的大堂,还未看完,回头看了看门,都是用截开的木板拼接的,这样的做法有什么说法吗?还是工匠的过失造成的?”

孔子说:“建造太庙的大堂,官府选用的是优秀的工匠,工匠选用的是优良的材料,极尽功力和精巧,这是为了使太庙保持长久。用断木拼接做门,必定有独特的原因吧。”

孔子说:“我为有些人感到耻辱,对有些人很鄙视,对有些人感到很危险。年轻时不努力学习,老了无法教育子孙,对这种人,我为他感到耻辱;离开家乡,侍奉国君而做了大官,突然遇到旧日的朋友,没有一句忆旧的话,对这种人,我鄙视他;愿意与小人相处而不能亲近贤人,这种人,我替他感到危险。”

子路来见孔子。

孔子问他:“有智慧的人是什么样的?仁德的人是什么样的?”

子路回答说:“有智慧的人让别人了解自己,仁德的人让别人热爱自己。”

孔子说:“可以算得上是士了。”

子路出去后,子贡进来,孔子也对他提出同样的问题。

子贡回答说:“有智慧的人理解别人,仁德的人热爱别人。”

孔子说:“可以算得上是士了。”

子贡出去后,颜回进来,孔子又问了颜回同样的问题。

颜回回答说:“有智慧的人有自知之明,仁德的人自尊自爱。”

孔子说:“可以算得上是君子了。”

【原典】

子贡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奚疑焉?”

孔子曰:“鄙哉,赐,汝不识也。昔者明王万乘之国 ,有争臣七人,则主无过举;千乘之国,有争臣五人,则社稷不危也;百乘之家,有争臣三人,则禄位不替 ;父有争子,不陷无礼;士有争友,不行不义。故子从父命,奚讵为孝?臣从君命,奚讵 为贞?夫能审其所从,之谓孝,之谓贞矣。”

子路盛服 见于孔子。子曰:“由,是倨倨者何也?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 ,及其至于江津,不舫舟,不避风,则不可以涉,非惟下流水多邪?今尔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以非告汝乎?”

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自若也。子曰:“由,志之,吾告汝,奋于言者华 ,奋于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 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智,言之要也,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智,行至则仁。既仁且智,恶不足哉!”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披褐而怀玉 ,何如?”

子曰:“国无道,隐之可也;国有道,则衮冕 而怀玉。”

【注释】

①万乘之国: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指国家很大。

②不替:不废弃,不丢掉。

③奚讵(jù):岂能,何能。

④盛服:穿着华贵的衣服。

⑤滥觞(shāng):谓水少,只能浮起一个杯子。后来称起源叫滥觞。

⑥奋于言者华: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

⑦色智而有能:聪明和能力都在脸上表现出来。

⑧披褐而怀玉:穿着粗布衣裳而怀抱着宝玉。比喻地位低下但有特殊才能。

⑨衮(gǔn)冕(miǎn):帝王的服装为衮服,与冕服合称衮冕。

【译文】

子贡向孔子问道:“子听从父命,是孝顺吗?臣子听从君命,是忠贞吗?对此有什么可怀疑的吗?”

孔子说:“多么浅陋啊!你是不知道啊!过去拥有万辆战车之国的贤明君王,有七位直言敢谏的大臣,那么君王就不会有错误的行为了;拥有一千辆战车的诸侯国,有五位直言敢谏的大臣,国家就不会有危险了;拥有一百辆战车的大夫之家,有三位直言敢谏的家臣,俸禄和爵位就能保住了;父亲有直言的儿子,就不会陷入无礼行为之中;读书人有直言敢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所以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怎能就是孝顺呢?臣下服从君王的命令,怎能就是忠贞呢?能看清应该服从的才服从,这才叫孝顺,这才叫忠贞。”

子路穿着华贵的衣服来见孔子。孔子说:“由,你穿得这样华贵是为什么呢?长江刚从岷山流出来的时候,它很小,等到流至江津时,如果不借助有舱室的船,不回避大风,就不可能渡过。这不是因为水流太多的缘故吗?今天你穿得衣服这样华贵,颜色又这样鲜艳,天下还会有谁肯将你的缺点告诉你呢?”

子路快步走出去,换了衣服回来,神态自如。孔子说:“由,你记着,我告诉你,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常常会自吹自擂。那些表面上表现出智慧和才能的人,只是小人罢了。所以,君子知道就说知道,这是说话的原则;做不到就说做不到,这是行动的准则。说话有原则就是智慧,行动按准则就是仁德。既有仁德又有智慧,还有什么不足的呢!”

子路问孔子说:“现在有一个人,地位低下却很有才德,他该怎么办呢?”

孔子说:“国君暴虐不行德政时,就隐居起来;国君贤明抉正道治国时,就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去朝廷当官。” bOki+4rhwcEg1DP5726Gm8AVEGe71ZipJgECyadMh/SyWa0X+LtDdVNu+O+s4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