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砸缸者的“格物致知”

“司马光砸缸”的典故在中国家喻户晓,作为北宋名儒,司马光给我们留下的除了《资治通鉴》,还有对物质极度控制的生活方式、处世之道。

人生的很多苦恼,总是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如果能放开对物品的执念,也许生活会更加轻松愉悦。在这方面,司马光对于身外之物始终只选择适合的、刚好的。如此看来,他也称得上是“懂整理”的一个典范。

学会对物质诱惑说“不”

汉代成书的《礼记·大学》中曾提出一个观点——“格物致知”,这是孔子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之一。

在司马光看来,这是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先学会“格物”,即抵御物质生活的诱惑,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高风亮节,不为物欲遮蔽自己的心智,达到“致知”。

格物致知,无须整理

很多人觉得自己房间里的东西特别多,但存放这些东西的空间却很小,会让自己感到很压抑。除此之外,东西还经常附属着繁杂的人际关系,比如公司发放的奖品、每年生日收到的礼物、出去旅游的各种纪念品等,除了给它们不断地腾地方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一开始就拒绝那些不需要的、不美好的、不该接受的东西(比如自己用不上的化妆品,不符合自己审美但很便宜的杯子),在这些东西还没有进入自己的生活之前,合理地控制源头,就不会被它们左右,整理起来也不会有太多羁绊。如果能把这种控制做到极致,更是无须整理收纳,生活也能随心所向,这不正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整理收纳理念吗?

除了物,司马光在对待事的方面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当年北宋皇帝想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即军队二把手),这可是无数人削尖了脑袋想要的差事,司马光却坚持不接受。在辞呈中,他说:“我除粗通经史,一无所长。军旅之事,不曾研究。近来身体又不好,实在无法胜任这样的机要工作。”

司马光有自知之明和责任心——无法胜任的工作他绝不去碰。如果某个岗位,自己德不配位,做一天都难受!对自己不需要的物、自己不擅长的事敢于说“不”,并非不通情理,也并非不够自信,这恰恰是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先修身齐家,再治国平天下

除了“格物、致知”,《礼记·大学》中还提到了“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内容合在一起就是个人道德修养和立身治世的八个步骤。

一个人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逐步自我“修身”之后,就要开始考虑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和管理家庭,实现“齐家”。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家和社会才能有秩序,同样的,每件物品、每寸空间都有清楚的规划,生活才能井然有序。

做到了“修身”“齐家”,像司马光这样的名儒,还具备能力以德“治国”,去努力实现“平天下”。

这些,如今看来,其实就是整理个人、整理家庭(家族)、整理国家。如果做不好,小可毁人一生,大则丧家亡国。在这方面,司马光可谓做到了“知行合一”。同时,他的种种事迹也再次表明,个人层面的整理(尤其是对物品),是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迈出的第一步。 FOUh3tSKbLY3cPxoNdDMWpJQmdlW9TKYP1wVuUUSY9We3VLB+CO7eBR7YZlaNxb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