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情况下,上文提到的种种情感显得如此粗鄙,如此令人不快,只能获得有限的同情,所以还存在另外一系列与此相反的情感。这些情感几乎总是能够获得人们最大限度的同情,所以总是令人感到特别愉快,特别得体。宽宏大度、仁慈善良、悲天悯人,彼此友爱和相互尊重,这些友好和善意的情感,无论在何种场合,只要在我们的神情举止中有所流露,即使是面对与我们没有特殊关系的人,都会让漠不关心的旁观者产生好感。旁观者非常关心这个情感的受惠者,这就决定了他们是否要对这些人施以同情。作为一个人,他必然关心这个人的幸福;而这种关心,则使他更能理解另外一个付出情感的人,从而产生共情;因为他们俩情感关注的对象是同一人。因此,对于充满慈善之心的情感,我们总是愿意对其报以最强烈的同情。这种情感从各个方面看都令人愉快,只要付出和接受这些情感的人能从中体会到满足,都会让我们感同身受。承受仇恨和愤怒会令人极度痛苦,勇士遭受敌人残暴行径的伤害也会产生痛苦,但是前者比后者更甚;因此,对于敏感的人来说,在乎的是有人关爱自己,而不是这种感觉真的可以带给他什么实际好处。
有的人喜欢在朋友之中搬弄是非,乐见亲密的友情变为刻骨仇恨,普天之下还有什么比这种人的做法更可恶?而这种害人匪浅的恶行,其可恶之处究竟在哪里?难道在于使得人们丧失友情?在于随友情一同逝去的那些本可以从朋友处获得的微不足道的帮助?不是的!它的罪恶,在于使得双方再也不能享受朋友情谊,使得彼此失去了对方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本可以带给双方的极大的满足感;还在于打破了人们内心的安宁,使得双方愉快的交往无法继续下去。这些情感,这种心境,这种交往,不仅是性情温和心思细腻之人能体会,即使是凡夫俗子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这些情感对于促进人们的幸福感来说极为重要,其重要性远胜于幸福感带给人们的些许好处。
爱的情感本身,对于每个感受爱的人来说,是相当令人愉悦的。爱的情感能够舒缓情绪,慰藉心灵,似乎能够给生命带来活力,并且有助于促进人类身心健康;而且对于感受到这种爱的对象来说,因为体会到爱的存在而产生感恩和满足之情,心情会更加愉悦;相爱之人互相关心,使得彼此幸福;他们相互同情,再加上相互关心,使得其他人都觉得与他们相处令人愉快。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家庭,内心该有多么欢喜!整个家庭沉浸在相亲相爱、彼此尊重的氛围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为伴,没有任何嫌隙,唯有孩子敬爱父母,父母宠爱孩子;一家人自由自在,充满深情,相互逗趣,亲爱友善,既不会因为利益之争而致兄弟反目,也不会因为争宠吃醋而令姐妹失和;良好的家庭氛围令人感到宁静、欢乐、和睦与舒心。相反,如果一个家庭极度不和谐,整日吵闹不休,冲突不止,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敌视,各自为政;家庭成员个个圆滑狡诈,假意逢迎,相互猜忌的神色以及突然爆发的情感,无不使其内心深处熊熊燃烧的妒火暴露无遗。这种妒火,即使因为有同伴在场本该有所顾忌有所约束,却依然一触即发。一旦走进这样的家庭,该是多么尴尬的事情啊!
那些和蔼可亲的情感,就算有时候被认为有些过分,也决不会令人觉得讨厌。即便是友情和博爱的情感中存在弱点,也不乏令人愉悦的东西。过分温柔的母亲和过分迁就的父亲,还有过度大方、太重情感的朋友,有时也可能因为性情软弱而导致人们对其产生怜悯之心;但这种怜悯之中却包含着爱意,除非极端粗俗和卑劣之人,否则绝不可能仇视或厌恶他们,更不会蔑视他们。即使我们责备他们过分溺爱,却总是怀着关切之心、怜悯之意,不乏善意;慈悲为怀的人之所以最能引发我们的怜悯之心,就是因为他们软弱无助。慈爱本身并没有掺杂任何低级庸俗或令人不快的成分,我们之所以会为之感到惋惜,是因为它太过完美而不适合这个世界;因为世人根本不配获得善待,也因为虚伪狡诈的背信弃义之徒以及曲意逢迎的忘恩负义之辈总是利用或者玩弄仁慈之人的善心,使得最不应该受苦的好人反而遭受百般痛苦和不安的折磨;而他们本不该受到这样的对待。憎恶和愤恨则与仁慈完全相反。当一个人毫无节制地发泄那些令人厌恶的情感时,会让所有人心生畏惧和极端厌恶;我们甚至会认为这类人简直就是野兽,应该被驱逐出文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