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周仲英 滋补肝肾、益气生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案

周某,女,40岁,工人。

初诊 :1998年5月 l日。

病史 :口咽干燥 3年,先后于多家医院检查,拟诊为干燥综合征,多方治疗,效果欠佳。诊见:口干,咽干,口涩,视物模糊,双目畏光,毛发干枯,皮肤干燥,大便时溏,舌黯红、苔黄腻,脉细。

辨证 :证属肝肾不足,津气两虚。

治法 :治以滋补肝肾,益气生津。

处方

生地黄15g 石斛15g 山茱萸10g 牡丹皮10g

泽兰10g 天冬10g 麦冬10g 枸杞子10g

黄芪12g 葛根12g 山药12g 北沙参12g

乌梅3g 甘草 3g

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 :药后症状改善,但时有心慌,胸闷,舌黯隐紫、苔薄黄腻,脉细。仍从肝肾阴虚、津气两伤论治,但虑及久病络瘀,在原方基础上加泽兰、炙鸡内金各10g,以活血化瘀、布气生津,坚持服药2个月,因夏季炎热,稍作停药。

三诊 :近来口咽干燥又较明显,咽痛有痰,有时咯血,饮水量多,目干畏光,肌肤干燥,下肢散见瘀斑,关节不痛,口中有气味,舌质黯、苔薄黄腻,脉细。辨证为肝肾阴虚,瘀热内蕴。处方:生地黄、天花粉、早莲草各15g,天冬、麦冬、玄参、知母、石斛、水牛角、牡丹皮、赤芍、炒阿胶珠、炙女贞子各10g,生甘草3g。14剂。

四诊 :药后口咽干燥减轻,口中黏腻,有气味,烘热,潮红,易汗,大便欠实,舌质黯、苔薄黄腻,脉细。证属肝肾亏虚,热郁湿阻。

处方

生地黄15g 天花粉15g 天冬10g 麦冬10g

玄参10g 知母10g 石斛10g 佩兰10g

鸡内金10g 枸杞子10g 旱莲草10g 炒山药12g

黑栀子6g 甘草3g

水煎服。

上药断续服用,至1999年3月10日。

五诊:病情稳定,稍有口干,精神良好,大便正常,舌质黯、苔淡黄腻,脉细。以补益气阴法调治,原方加太子参、炒阿胶珠各10g。患者自行根据病情间断服药,日前病情较为稳定,口干不著,各项检查基本正常。

【评析】本病初起,病者常以异常口干、咽干、唇干、眼干、肤干等各种干燥症状为第一主诉而求诊,审症求因,病之根本乃在于阴津亏耗,化生、输布异常,不能正常滋养濡润脏腑筋骨、四肢百骸、经络九窍。究其病因多因先天不足,素禀薄弱,复加感受外邪,或后天调摄失当所致。任何原因导致的阴津损伤、亏耗都会影响其濡养作用,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周老认为,本病治疗宜养阴生津,但需区分肺胃、肝肾阴液亏耗之主次。一般而言,病程短,口咽干燥为主,无明显系统损害者,病位主要在肺胃,治疗以甘寒培补、养阴生津为主;病程久,体弱,多脏同病,真阴受损者,病及下焦肝肾,当予咸寒滋润,补肾填精。然人体是个有机整体,五脏之阴液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肺胃之阴赖于下焦肝肾先天之阴的培补,下焦肝肾之阴亦有赖于肺胃之阴的滋养,肺胃阴伤易于下及肾阴。肝肾不足必然累及其他脏腑,故在临床应用时甘寒、咸寒每多兼顾,只是有所侧重而已。此外,酸甘能化阴,在遣方用药时若合以白芍、乌梅等酸敛之品,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新中医》2002,34(9):7~8) OXb8Ci3nS4lHmjBlTXiSAsE0SnVjs0ZEiqSlu12mu0PsTjwX4aq5pQvMaKQMAtX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