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张启基医案

陈某,女,42岁,工人。

因关节酸痛4年,口舌燥2年,面红力乏1年,于1979年9月27日来我院会诊室求诊。

患者病始于1975年夏,两膝关节酸痛,阴雨天尤甚,时或波及肩、踝,下午有低热,体温徘徊于37.5~38.1℃,午后膝关节酸痛加重。化验血沉33mm/h,类风湿因子阴性,用中西药抗风湿治疗罔效,嗣后关节酸痛波及周身,甚则步履不便。两年来自觉口干乏津,唇舌干燥,伴有牙痛,间或干咳,声音嘶哑。大便燥结难解,5~6天一次,血沉升高达88mm/h,抗“O”正常,多方治疗仍然无效。近年来病情更重,骨节酸楚,四肢乏力,不能操劳家务琐事,面部烘热,色泛樱红,皮肤干燥,形体消瘦,颧骨显露隆凹,两目久视则昏糊欠清,口干无唾液分泌,舌面龟裂破碎,涩痛难忍,牙龈时有溃破,作滤纸试验5分钟,右眼15毫米,左眼25毫米,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阴性。腮腺造影示分支导路减少,小叶间导管及部分小叶导管显示管腔变细,肝功能正常。曾用胸腺素、胚胎组织液、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等治疗,病情反复不愈,效果不彰。

9月27日:病经四载,初起低热,关节酸痛,继之口干,舌裂燥痛,苔燥津少,唇红皱襞,便艰难解,肢软力乏,形体干瘦,面色泛红,肤干不润,脉沉弦细,化验血沉35mm/h。治用滋阴布津法。

药用

金刚刺12g 生地10g 天花粉10g 石斛10g

玉竹10g 黄精10g 茺蔚子10g 太子参10g

山药10g 荷叶5g

水煎服。

10月25日:经治1个月以来,舌干有所好转,肢力亦有恢复,但仍存有低热,近日稍事操劳,关节疼痛又作,舌边尖红而糙,舌裂深似刀痕,脉来弦细不数,治以润燥养阴柔络。

药用

金刚刺15g 土茯苓15g 太子参12g 鹿衔草10g

威灵仙10g 玄参10g 黄精10g 生地10g

赤芍各10g 玉竹6g 宣木瓜6g

水煎服。

11月15日:复治3周,低热已罢,周身痹痛减轻,体力精神转振,大便较前润,口唇尚有燥感,舌红津少苔干,裂纹较前浅细,面色泛红如樱,脉来弦细,治拟滋阴和血,润燥通络。

药用

金刚刺15g 北沙参12g 丹参12g 麦冬10g

玉竹10g 黄精10g 天花粉10g 石斛10g

威灵仙10g 茺蔚子10g 甜柿霜6g 桃仁泥4g

水煎服。
(《疑难病案讨论集》)

【评析】干燥综合征是现代医学之名称,今人付宗翰谓之“燥毒症”。有关燥病的论述,《素问》首先提出“燥胜则干”“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结缔组织病中医治疗指南》认为:“叶天士说‘上燥治气,下燥治血’,具体言之……在治疗上,既要本着上燥治肺,下燥治肾,保存津液的原则,又要依证分别结合清营、解毒、益气、蠲痹、化瘀、化痰诸法。诚如喻嘉言所说:‘若但以润治燥,不求病情,不适病所,犹未免涉于粗疏耳’”。本案治疗过程中曾围绕内燥的病因病理来阐明本病的病机,进行名医专家大讨论,结果认为,燥是主因,病位在脾与肾,同肺胃有关,即脾胃燥热兼见脾肾阴虚,肺燥津伤。立法以甘寒清润,滋阴和血,润燥生津为原则。原方去金刚刺、甜柿霜、土茯苓、鹿衔草等,加用滋养肾阴之黑芝麻、何首乌、大黑豆复治一月,明显好转,后间断用药以至痊愈。因理法切合实际,方证合拍,用药灵活,故而药效得彰。 3t7jezpMG1zw+bKBWC9QxgOqQv5VYBmj5eCLucYRN/4tUPGJbmKf6u0qDSTrfR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