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吴圣农医案

案例一:滋阴清热解毒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案

孔某,女,20岁。两年前因四肢及面部出现红斑,对光敏感,不规则高热,血中找到狼疮细胞,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强的松、消炎痛治疗,出院后尿蛋白波动于(+)~(++++)。辗转于上海各大医院治疗,症状始终未能明显改善。入院前三月不规则发热又起,二周前持续高热(体温39℃~40℃),并出现胸闷气急,在急诊室多次昏厥、抽搐,以狼疮危象、肺部感染于1983 年3月22日收入病房。入院体检:表情淡漠,时有谵语,浅昏迷,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两手震颤,两肺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40次/分,律齐,腹软,肝肋下1.5指,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5×10 9 /L,中性粒细胞81%,血色素42g/L,红细胞1.23×10 12 /L;尿蛋白(+++),红细胞2~3/μl,白细胞6~8/HP。X线胸片示两肺间质性炎症。入院后给予激素及抗生素治疗1周,病情未见好转,遂请吴老诊治。初诊时见:高热稽留不退,神识虽清而反应迟钝,喑哑不扬,稍有咳嗽,痰不多,胸闷太息,脉细数,舌尖边干红,苔薄微黄而糙。证属肝肾不足而邪热内生,急以甘寒清凉以敛邪势、存真阴。

药用

南北沙参各30g 石斛15g 生地30g 麦冬12g

水牛角(先煎)30g 知黄柏各6g 蚤休30g 桔梗5g

碧玉散(包煎)30g 生甘草9g 杏仁9g

人工合成牛黄粉1.5g(分吞)

2剂,水煎服。

二诊 :2剂后身热渐趋下降,神情较前清明,咳不甚,痰不多,小便已能自出,但脉尚疾数,舌仍干红,苔薄糙。气阴两竭者,大苦大寒终非所宜,还当甘寒为主,肺肾同治。

处方

鲜沙参 30g(南北沙参各15g)天麦冬各9g 桑白皮12g

水牛角(先煎)30g 丹皮9g 生甘草9g

碧玉散(包)30g 鲜茅芦根各60g 蚤休 30g

2剂,水煎服。

三诊 :2剂后身热已退,神识已清,胸闷减轻,咳亦不甚,但唇红、舌干、脉数未静,且两手指端可见红斑肌衄,还是水亏火旺之证,再拟壮水制火。

处方

鲜生地 30g 鲜沙参30g 天麦冬各12g 玄参12g

鲜石斛15g 杏仁9g 紫菀12g 水牛角30g(先煎)

黛蛤散30g 生甘草9g

5剂,水煎服。

经中西医结合密切配合,共同抢救,狼疮危象迅速缓解。继续以调补肝肾之阴,清解内生热毒的中药治疗,病情稳定而出院。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现代名中医内科绝技》)

案例二:养阴凉营通络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案

郑某,男,40岁。1982年因持续高热两月余,伴全身关节疼痛,住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检查心肝肾皆有损伤,抗核抗体阳性,γ-球蛋白30.4mg%,骨髓涂片找到狼疮细胞,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经用强的松、环磷酰胺等治疗,症状未能很好控制。于1982年12月22日由外地来沪请吴老诊治。当时,患者体温37.8℃,形瘦,神萎,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红疹、瘙痒,脱发,关节流窜作痛,胸闷心悸。初诊:两颊及全身皮肤色红微胀、瘙痒,时有脱屑,每日午后至傍晚身热缠绵,关节酸痛,游走不停,神疲乏力,胸闷心慌。脉细弦,舌淡紫。证属肝肾不足,气阴两亏,阴虚而生内热,以致血壅气滞,脉络瘀痹,而肌肤红疹瘙痒,关节酸痛不利。治当养阴凉营通络。

处方

生地30g 草河车30g 当归9g 青黛3g 拌黑山栀9g

青蒿15g 生甘草9g 牛膝12g 雄黄1.5g 拌茯苓12g

虎杖12g 鸡血藤30g

30剂,水煎服。

同时服强的松25mg/d。

二诊 :上方加减连服1月余,低热、痹痛及全身红疹瘙痒均已消除,胸闷心悸亦瘥,自觉下肢较前有力,已不需人扶持。以养血滋阴调治其虚,凉营解毒祛除其实。

处方

生熟地各15g 赤白芍各12g 雄黄1.5g 拌茯苓12g

川断15g 碧玉散(包)20克 人工合成牛黄粉1.5g(吞)

当归12g 草河车15g 玄参12g 太子参12g

14剂,水煎服。

强的松改为15mg/d。

再诊时,两颊及四肢红斑明显消退,下肢皮损亦已痊愈,唯午后仍疲劳,腰脊酸楚,多走久立则足跟酸痛。乃邪毒清,而正虚难复。治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处方

生熟地各15g 太子参30g 黄芪12g 川断12g

狗脊12g 牛膝12g 草河车12g 生甘草9g

雄黄1.5g 拌茯苓12g 泽泻12g

14剂,水煎服。

强的松改为10mg/d。用上法调治半年,病情日见好转,实验室指标亦明显改善。遂停服激素,继续在专科门诊服用中药,随访1年未见反复。

(《现代名中医内科绝技》)

案例三:养阴生津、凉营清热之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案

王某,女,36岁。低热3个月(体温为37.5℃~37.8℃),日轻夜重,活动后有气急及牙龈渗血、鼻衄,于1983年11月1日请吴老诊治。体检:体温38.2 ℃,轻度贫血貌,右面颊有一钱币大小瘀斑,两腋下触及3cm×4cm淋巴结1~2枚;肝肋下刚及,质中,无压痛;脾肋下13cm,质中,触痛(+-)。实验室检查:血中找到狼疮细胞,抗核抗体1:50(均质型),RF弱阳性,γ-球蛋白38mg%。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刻下症:身热、朝轻暮重,时时汗出,形瘦色萎,神疲。近两天来,热势上升,渴喜冷饮,肌肤灼热,心前闷窒,纳少,寐不熟,二便无明显异常。脉滑数,舌红,苔薄黄少津。为肝肾先天不足,邪热内生,耗阴伤津而出现一派虚损证候。治以养阴生津,凉营清热之法。

处方

生地30g 怀牛膝12g 赤芍12g 青黛拌黑山栀9g

青蒿30g 丹皮9g 银花15g 鲜茅芦根各60g

蚤休30g 生甘草9g 知柏各10g 人工合成牛黄粉1.5g(吞)

11剂,水煎服。

二诊 :上方连服11剂,体温已近正常,一般情况亦相应好转。舌淡紫,苔薄黄而糙,脉浮弦,偶有间歇。再拟养阴凉血,清热解毒。

处方

生地20g 玄参12g 制首乌12g 青黛0.3g

丹皮9g 草河车20g 生甘草9g 雄黄0.5g

淮牛膝12g 拌黑山栀9g 拌茯苓12g

15剂,水煎服。

此方连服半月,诸症基本好转,脾脏肿大明显缩小(由13cm缩小至肋下刚及)、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RF均阴性,γ-球蛋白22mg%。于12月7日出院,专科门诊随访1年,病情稳定。

(《现代名中医内科绝技》)

【评析】吴老所治孔某案(案一),患者虽有头面四肢红斑红疹,有时局部破溃或疼痛或瘙痒、目赤唇红、发热等热毒亢盛的表现,类似《金匮》的阳毒,但绝非外因之温毒火邪,而是先天肝肾不足所致,但反过来又可影响肝肾。即由阴亏导致阳亢,由阳亢进一步灼伤阴津,致使阴津耗伤,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经脉痹阻,故外则肌肤毛发,内则五脏津血皆受其害。尽管本病症情复杂,变化多端,然万变不离其宗,总由阴虚火旺而起。因本病是由先天肝肾不足,而致内生阳毒邪火,气血阴阳之机失常,故肾阴亏虚当为病之本,邪毒亢盛则为病之标。此例患者,乃邪毒入营,迫血妄行,元神被扰,急宜养阴清营解毒,以免阴竭阳亡之变,昏迷者宜配合针刺,与此同时,尚可配合激素共同抢救。吴老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即使出现邪毒入营,元神被扰之重证,也当忌用含麝香的芳香开窍之品,因本病不同于一般的外感温病,麝香劫液伤阴之害甚于开窍醒神之功,可谓临床经验之谈。吴老治疗郑某案(案二),患者表现为发热起伏不定,热势昼升夜降(与一般阴虚发热相反),为肝肾不足,邪热内生,血瘀阻络,形似热痹,而实非热痹。治宜养阴清热,凉营通络。吴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当邪毒渐祛之时,加益气养血滋阴扶正之品以治本。吴老所治疗王某案(案三),患者属邪势虽敛而肝肾阴亏未复之证。故以滋养肝肾为主,清热解毒为辅。通过上述三案可以看出,吴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即注重滋补肝肾之因治其本,又重视清热解毒治其表,标本兼治。 FD8P6DpHYZQbpi79alU4DPi4arFWEJSgigJwsf0PgHNGoPIpODtaaq6G+vBPvQi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