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高辉远 养阴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案

王某,女,32岁。1985年住某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口服强的松每日10~20毫克等西药治疗已6年,病情尚稳定。但近半年来病情逐渐加重,强的松已增至每日30毫克,病情仍无改善。会诊时病人高热,体温38.7℃,面部及双手掌红斑色艳,关节酸痛,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色素86g/L,白细胞9×10 9 /L,血小板70×10 9 /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8~10/HP,血沉102mm/h,蛋白电泳:γ球蛋白32%,免疫球蛋白:Igg 25g/L, IgA 3.6g/L、IgM 2.2/L,补体C3 55mg%,抗核抗体阳性1:60,抗双链DNA阳性。辨为肝肾阴虚,毒火炽盛,治以养阴清热,解毒凉血。

处方

水牛角30g(先煎)生地15g 赤芍15g 白茅根15g

丹皮10g 栀子10g 元参10g 知母10g

黄柏10g 石斛10g 合成牛黄1.5g(吞服)

24剂,水煎服。

共服药24剂,高热渐退,偶有低热,体温37.6℃,面部及双手红斑渐退,盗汗,关节酸痛,舌质红,苔白,脉细滑数。辨为阴虚内热,治以调补肝肾,养阴清热。

处方

生地15g 忍冬藤15g 山萸肉15g

山药15g

丹皮15g 太子参15g 茯苓15g 泽泻15g

白术15g 栀子15g 大枣5枚 合成牛黄1.5g(吞服)

36剂,水煎服。

连服药36剂,症状基本消失,强的松已减至每日20mg,自感乏力,纳差,舌质黯淡,苔白,脉沉细。复查:血色素110g/L,白细胞5×10 9 /L,血小板110×10 9 /L,尿常规阴性,血沉18mm/h,γ球蛋白21%,免疫球蛋白Igg15g/L, IgM 1.8g/L,补体C3 75mg%,抗核抗体、抗DNA抗体均阴性,病情稳定,出院嘱其预防保健得宜,带补肾健脾处方:太子参、白术、菟丝子、仙灵脾、茯苓、枸杞、旱莲草、赤芍各10g,生黄芪15g,合成牛黄 1.5g(吞服),大枣5枚,服药3个月后门诊随诊,强的松减至每日口服10毫克,仍病情稳定,临床缓解。

(《高辉远经验研究》)

【评析】红斑狼疮证候复杂多变,常常是缓解与发作或恶化交替出现。西药激素有时可控制病情。高老先生认为有病始有证,辨证方能治病,本案特点是按不同时期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治疗:①急性发作期(毒热炽盛),宜用养阴清热和解毒凉血药,消斑退热作用明显,有人称此期治疗为截断法。②慢性活动期(阴虚内热型),见证为面部及双手红斑渐退,盗汗,关节酸痛。治疗方以六味地黄汤化裁。本方为滋养肝肾之阴的代表方,酌加清热生津和凉血解毒之品,症状已基本消失。③缓解迁延期,脾肾两虚型,毒热久耗,虽已收敛,但肾阴久亏,肾阳亦损,后天之本的脾胃因屡遭苦寒戕伐,已现虚象。故治疗以阴阳双补,肝脾肾之脏同调为主,用少量牛黄以防“炉烟虽熄,灰中有火”,“死灰复燃”,牛黄性凉味甘,功能清火,凉肝,熄风,解毒,除恶务尽。俗谓“三分医治,七分调养”,高老认为红斑狼疮不能单靠药物治疗,更应注意预防保健,患者出院时他总是叮嘱摄护事宜,从身心方面关怀病人,这对防止旧疾的复发,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stoJWMoreg0lLYjkk2NMx6NKbSiaF/74UQZggt/x39eM3gGdaQ0kSMIllGMaZY9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