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掌握一门知识有多难

我的好朋友、国内一家商业机构的高管唐先生,他的儿子小唐今年25岁,即将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在一次聚会中,谈到“未来发展”的话题,小唐十分干脆地拒绝了父亲的安排,向大家宣布他将自己成立一个小型团队,投身于国内的环保产业,而且他已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引起我注意的不仅是小唐的傲人成绩和早熟的职业规划能力,还有他的学习方法。从中学开始,小唐就拥有自己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都代表了不同的兴趣和方向。比如:商业管理小组,证券投资小组,IT技术小组,还有科学理论和环保知识小组。他与不同的老师和同学在小组中做针对性的讨论,了解这些领域是否合乎胃口和兴趣,储备相关的知识。

但到了大学时,他的学习小组只剩下了两个:环保和商业管理。他不准备子承父业,通过5到8年的学习,他认为自己的兴趣是环保。即使在商业管理方面也积累了出色的能力,或许仍然可能涉足于此,也只会是一条帮他赚钱的渠道,而不是他今后的主业。

小唐的这种学习方法与传统的学校模式迥然有异。他有目的地主动学习,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不断地接触新信息,总结分析,消化吸收,再做出选择。这和本书倡导的费曼学习法一脉相承。

唐先生感慨地说:“我们那代人的学习是工业化的,就像一件流水线上的产品,没多少选择。因为那时信息少,知识面狭窄,我们只是去学习必须掌握的东西,然后再走一条别无选择的道路去运用这些知识。可是现在不同了,你能想象一个普通的行业也有几百种选择吗?学习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两种学习,你是哪一种?

在今天这个时代, 学会一种新游戏越来越容易,可掌握一门新知识却越来越难。 为什么大部分人学而不得?传统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大多数人正在使用的方法,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以输入为主。死记硬背,或叠加阅读量,量变达成质变。第二,教条主义。盲目崇信书上的理论或框架,视野狭窄。第三,标准化应用。严格按照学到的知识去实践,遇到问题生搬硬套,缺乏创新。

以输入为主——死记硬背。 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积淀尽可能多的信息,学到大量的知识点。缺点是内容留存率低,今天记住的东西过几天便“十不留三”。

教条主义——老师/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 优点是节省接受知识的时间,不加以怀疑地全盘接收一种理论或知识点。缺点是屏蔽了其他的可能性,缩小了自己的视野。

标准化应用——生搬硬套。 优点是快速和高效地将学到的知识落地,前提是必须碰到一个与所学理论彼此匹配的场景。缺点是因为缺乏变通而导致的水土不服,一旦与所知所学条件有异,或场景变换,知识就无法落地。

提到传统的学习思路,我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机械式背诵这种方法,它是输入式学习的强力工具,也是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思路。中学时代,在高考前为了学好英语,有几个人没有彻夜朗读和疯狂地背诵过单词呢?我当年的一位同学曾经每晚读、背到凌晨,连续坚持两个月,最终发烧入院。为了背唐诗,小时候我也曾经头昏脑涨。幸运的是,在那些适合重复记忆的知识上,只要能坚持下来,它还是有效果的。

机械式背诵这种方式就非常契合上述提到的三个特点, 它的唯一目的就是输入 ,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记住最多的知识,然后在考试的场景中过关(标准化应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互联网的发展,学习这件事也开始进化。过去的方式正逐渐暴露出弊端,它仍然承担着学习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使命,但已不能帮助人们仅依靠传统的学习方法便让自己成为“ 新时代的知识精英 ”。

小唐的成功是另一种学习:用时少,效率高,结果好。他的父亲唐先生无疑是现代社会的知识精英,小唐本可以沿着一条传统的学习之路,便可轻松地承袭父亲80%的资源。但他考虑得更长远:

假如我失去父亲的庇护,我的学习还叫“学习”吗?我学到的成果是否是真正有价值的“成果”?

我们从英语角、汉语角这种形式中也能看到更好的学习思维的影子。对话,与任何一个可能的人对话,阐述你对一门或多门知识的见解,难道不是一个更好的、印象深刻的方法吗?和学习小组类似,体现了学习的最终本质应该是输出而不是输入。当你将输出作为输入的辅助工具时,学习的效果可以立时提升百倍。我一直认为,升级自己的思维,明确好方向,学习就从来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在线学习”是费曼学习法得以贯彻的一种体现,亦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当你独自一人面对一台电脑和浩瀚无际的互联网信息时,老师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你如何快速汲取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怎样验证所学知识的有效性?你是否清楚这些知识点的问题所在?如何自律、拟订计划和做好时间管理?传统思路在这时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壁垒,我们必须对自己来一场学习变革。

好消息是,只要找对了方法,学习就没有那么难!

与真实的世界建立有效联系

我们还需要明白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

认真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掌握一门知识呢?难道只是为了把它解构出来写进笔记,整理成万能公式,在考试中得一个满分吗?那次聚会上,我和小唐聊得非常愉快,看到了更多让我惊讶之处。小唐对于知识的理解比同龄人明显高出了好几个层次。

他说:“掌握知识很难,罪魁祸首是人的学习惯性,我们天生以为学习就是去一张纸上画出未来,好像知识对当下是无用的,对未来才是无价之宝。学习一门知识是为了建设自己的未来。这个设想大错特错。”

这句话让我想起自己的中学和大学时代,那时我和周围的同学的确都有这种想法,包括老师在内。大家脚下踩着一片云,喜欢向上看,很少向下看。我们会想:没人喜欢学习,人性是懒惰的,学习是反人性的事情。为什么我要如此努力?因为我们要让自己的未来获取竞争优势,增加就业的竞争力。有些心灵鸡汤也告诉你:“终有一天,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所有励志语言的指向都是未来,好像只要你今天掌握了一门知识,明天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你的中学班主任会站在讲台上谆谆教导:“你们学习是给我学的吗?不是!是给父母学的吗?也不是,是给你们自己学的!今天少背一个单词,少做一道习题,明天就差别人一个阶级!”

你的父母恨铁不成钢:“假期过一半了,你还在划水!看看邻居家的小周,读书比你刻苦,成绩比你好,现在还能和你称兄道弟,等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他还知道你是谁?今天不认真学,明天就要去搬砖!”

久而久之,你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学习是要改变将来的命运,是为了出人头地。潜台词则是:学习改变不了今天。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学习成了一种沉重的使命。把学习看得越严肃,掌握知识就越难。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NO!

真正高质量的学习,一定能够让人融入真实的世界。学习最重要的是“真实”,它必须让人可以与时代同步,理解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促进我们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换言之,通过学习,我们要与真实的世界建立有效的联系。这些年来,我所见过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学习一门知识时从来不会用它构画一个虚无的将来,而是专注地将知识与现实场景紧密地结合。读懂这句话,对理解费曼技巧会有很大的帮助。

从对知识的学习中获取竞争优势固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永远不能否认这一点,但是,当你掌握一门知识的目的只是要在某些方面超越别人时——这种想法越强烈,你的起跑线就越远,学习的难度就越大。只有将学习从功利性的导向中收回来,专注于如何吃透一门知识,怎样让这些知识在今天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你才能真正地提高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的能力,比学到一门知识更重要。

远见·穿透力·智慧

费曼认为,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为一个人创造宏大的视野和对世界犀利的理解力。在我看来,费曼学习法为我们提供的是三种与众不同的能力:

第一,远见

通过解读知识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判断未来的趋势,而不是仅仅记住这些信息。

第二,穿透力

通过费曼分析技巧,从碎片化的知识中看清事物的本质,快速解决问题,掌握事物的规律。

第三,智慧

通过以输出的方式浓缩、重演知识,汲取精华,使知识为我所用,和环境相匹配,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我现在让你学习钢琴,学习写作,不是为了让你记住几个乐符和写作技巧,如果仅此而已,你一定觉得很累。我希望你从练琴和写作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从音乐和文字中收获不一样的体验。比如对乐曲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到将来你需要在这方面做出选择时,你的见识比别人多,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不是别无选择,更不是毫无选择。”

我推荐学生阅读费曼的书,了解学习其实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前提是他们必须深刻地明白学习是为了让自己获得什么。 学习,究其根本是思维方式的比拼,不是知识存储的较量,也不是学位的竞争。

年轻人需要变革学习理念,已经功成名就的中年人难道就不需要吗?不久前,我与一位多年的老朋友吃饭,谈到职业发展这个话题,他忧虑地说,自己从20世纪末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做技术研发,现在明显感到体老力竭,身体再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加班,也不能很快地学会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他的竞争力在衰竭,根源其实是学习力在下降。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拥有新的学习思维。

大部分人都处在社会金字塔的中下层,无论你是否同意,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只有获取更强大的学习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发自我,在社会的金字塔结构中争取一个有利的位置,否则就会滑向社会的底层。这不是由你学到的知识量决定的,而是由你学习、掌握、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决定的。因此,学习不单单和知识有关,还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 sQeS3Wg0qsNJI5C2FCkQpefEtZ9FXuOpTqK2rhT9muRnnt5utADjWGDDlKci/4X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