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少年聪慧拜名师,求学志高赴考场

在李文安的诸子之中,最受父亲重视的就是李鸿章。他从小身上就有一股非凡气质,天资聪慧,喜欢读书,灵活变通,浑身散发着灵气。

李文安经营的课馆叫棣华书屋,李鸿章自6岁起入馆学习,博览群书。父亲看到李鸿章如此勤勉,心中甚是欣慰,而且他自己也在努力备考,准备下次的科举考试,以图改善家中的窘境。

因为忙于科考,李文安腾不出太多时间教导李鸿章,可又怕耽误儿子,只好咬牙花重金聘请当地有名的大儒周老先生辅导李鸿章。

周老先生收徒严格,治学严谨,虽然收了不少徒弟,可让他满意的极少,他也是看在李文安同是读书人,反复苦求才答应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导之后,周老先生越发喜欢李鸿章,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

李鸿章天资聪慧,八九岁时就熟读《四书》,甚至涉猎了其他儒学经典,尊重师长,在周老先生面前礼数周全。这么一个谦逊好学的孩子,试问哪个老师不喜欢?就这样,周老先生无论是外出办事还是出门游玩,都会把他带在身边。

一次,师徒二人出门游玩,正赶上天气炎热,全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两人来到池塘边,池水清澈,水底的石头都能看得非常清晰。师徒二人打算跳入池塘里洗个澡。周老先生脱下衣服,将其挂到树枝上,随口还作了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旁边的李鸿章也正在脱衣服,听到了老师的上联,又看了看正在捧水冲洗身子的师父,眼珠一转,张口接道:“万里长江作浴盆。”

听到李鸿章对出来的下联,周老先生当场愣住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哈哈大笑:“妙,妙啊!”可能是一时兴起,也可能是为了再次试探李鸿章的才华,周老先生又给他出了几道难题,有赋诗,有对联,李鸿章一一答对,而且讲起来抑扬顿挫,颇有大儒之风范,让周老先生十分满意。

回家后,周老先生偷偷地和李文安提及此事,直夸赞他才思敏捷、必成大器,李文安不仅没狂喜,反而有些疑虑,自己儿子不过九岁多,即使读过几本书,也不能登堂入室;特别是周老先生,治学严谨,很少夸奖谁,怎么会夸奖这么个未满十岁的孩子。

看到李文安满脸的狐疑,周老先生哭笑不得,只好约王先生一同出题考验李鸿章。第二天,王先生如约而至,刚进门就看见李鸿章和几个孩子将桌子垒了起来,最上面放着一把靠背椅,李鸿章就坐在上面,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支使着下面几个孩子,如同大将军一般。

突然,李鸿章看到王先生、周老师和父亲一起朝着这边走来,特别是看到李文安那张阴沉着的脸,他顿时吓得浑身发抖,不敢下来。

王先生朗声大笑,道:“鸿章,我出一道题,如果你答对了,我就让你下来,不惩罚你!”李鸿章哪有不应的,慌忙点头。王先生说道:“三下下到地。”李鸿章略作思索,随后答道:“一飞飞上天。”王先生和周老先生相视而笑,只有李文安摸着下巴,似乎在思索什么。

二人走后,李文安担心三人事先有所串通,于是将李鸿章带到书房,拿起桌子上一本账本,佯装有所苦恼,叹道:“年用数百金,支付不易。”此话一出,聪明的李鸿章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意图,他灵机一动,随口对道:“花开千万朵,色彩无穷。”“好,好,好!”李文安顿时大喜,连声叫好,对周老先生的话也信了几分,暗道欣慰,觉得自家儿子是个可塑之才。

面对父亲的夸赞,李鸿章有些不好意思,一旁的大哥李瀚章也噘起了嘴,有些不高兴,他觉得自己也能对出下联。

李文安再出了个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还未等李鸿章开口,长子李瀚章抢着回答:“雨洒羊皮一片腥。”这个回答虽然对仗工整,却是毫无出色之处。李文安微微皱眉,目光略带愠色看了大儿子一眼,似有不满。李鸿章却不慌不忙,仔细思索后,缓缓答道:“日照龙鳞万点金。”李文安听后,立刻站起身来,拍案叫好,这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大气磅礴,有富贵吉祥之意,如果用来赞扬皇上,必定能让其龙颜大悦。

这次,李文安的眼里全是喜悦和满意,从此更加重视培养李鸿章。李鸿章后来又拜了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专心攻读经史,为日后的仕途之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1840年,李鸿章17岁,同年,鸦片战争爆发,李鸿章看不惯外毒入侵,立志保家卫国。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李鸿章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了当年的科考,初试告捷,拔得秀才头衔。考官都被他斐然的文采和犀利的笔风所震撼,得知是新科进士李文安的二公子,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更是赞叹虎父无犬子。

望子成龙的李文安听到同僚们的赞扬自然心生欢喜,希望李鸿章可以在秀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他参加顺天府的乡试。道光二十三年(1843)时,李鸿章被选为庐州府优贡。李文安欣喜若狂,立刻写信催促李鸿章入京,准备参加来年的乡试,在京都进修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收到父亲的书信后,李鸿章欣喜万分,他知道,自己为朝廷效力的机会来了,如果自己把握住这次机会,就有可能在弱冠之年闯出一番事业。

1843年,李鸿章20岁,他写下一首《二十自述》,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尽情地挥洒出来。

丈夫事业最当时,

一误流光悔后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

奇才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

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

浮生碌碌竟何为?

正值大丈夫事业旺盛的“弱冠”之年,誓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怎甘心碌碌无为?

李鸿章一表人才,德才兼备,壮志在胸,他收拾好行囊,从老家郢村出发,跋山涉水,独自赶去京都。一路畅想着京都的宏伟,未来的官途。途中李鸿章写下酣畅淋漓的《入都》十首,被后世广为传诵。

〔其一〕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笑指卢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其三〕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其四〕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其五〕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己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其六〕桑干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其七〕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其八〕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其九〕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其十〕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这十首诗讲述着李鸿章的复杂心情,虽然表面上看是在抒发远大志向,但细细品来,也能看出李鸿章对未来的担忧。“残年兀坐守遗编”,“青山沦落十年人”“依然一幅旧儒巾”等诗句中的内心世界似乎是一种对未来的印证——李鸿章晚年时签订不平等条约时无奈、悔恨,甚至为此背负骂名,可这一切也是在形势逼迫下的无奈。但无论如何,此时的李鸿章正值年轻气盛,夺得头筹状元的决心并没有因为心中的担忧而消减。 SVC9YfgKntGFPYeorFuuvtRAlUWZ7D0xFjjz+DolBoPwtP1hj/IaM4hOa96QDhl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