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通过良言善行熏陶孩子的秉性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把这种观点应用到儿童教育中就是,要想塑造孩子的人格,父母就要先严谨自律,通过自己的良言善行熏陶孩子,这样父母根本不必向孩子说教,孩子自然就品行优良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年纪大了,身体极其虚弱,生活难以自理。于是,就搬去与儿子、儿媳及 5 岁的小孙子同住。由于中风留下的后遗症,老人的手经常不由自主地颤抖,步履蹒跚。

刚开始,全家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用餐。可是很快地,儿子儿媳就发现上了年纪的老父亲摇晃着的手与衰弱的目力使他无法顺利进餐。比如,米饭会经常从父亲拿着的汤匙中抖落下来;当他握着杯子时,牛奶会泼到桌布上。儿子儿媳终于忍不住了,开始对老人白眼相加,有一天,儿子甚至因为老人弄翻饭碗而呵斥老人。

没过多久,夫妇俩就在墙角设置了一张小饭桌。在那个角落,父亲一人孤独地吃着饭,家中其他成员则在另一边享受着美食。再后来,当父亲打破了两个碟子后,他的食物就被盛在一个木碗里面——饭和菜被拌在一起。有时,当家人偶尔朝那边瞥一眼时,他们会发现,老人的眼里含着泪。他显得那么孤独和无奈。然而,这对夫妇所能够给予老人的唯一话语仍旧是,警告他不要弄翻食物。

这一切,5 岁的孩子都默默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天,晚饭前,孩子在地板上用小刀削小木块。父亲看见了,觉得好奇,就走过去,柔声问道:“你在做什么呀?”也许是被父亲特别的语调所感染,孩子回答道:“哦,我在做木碗,等我长大以后好拿来给你们用。”5 岁的孩子说完了,仍旧微笑着削他的小木块。

父母一下子呆立在了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大滴大滴地从面颊上滚落。虽然没有说什么,他们却都知道了该怎么做。那晚,丈夫小心地扶着老父亲的手,将他带到饭桌旁。此后,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没有再在意诸如菜掉到桌上、牛奶泼出来,或者桌布被玷污之类的事了。

父母的所作所为在很多方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价值观和处世原则往往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根植于孩子的心中,成为将来孩子人生态度中的一部分。因此家长如果想塑造孩子的人格,就必须先以自己的人格感召孩子,让孩子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获得好的影响。

要熏陶孩子,家长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比如,父母教育孩子要爱学习,讲道德,守纪律,求上进,自己却不学无术,成日沉溺于吃喝玩乐之中,即使再苦口婆心,孩子也很难接受。 PD6DomMClEPf+P7fMemAZg9lHH5RIMXv9/TMCSeNCNKLTKO72EegUvwF9qCi2eu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