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子女说:“为什么欣欣考得比你好呢?”“你看看人家璐璐,科科一百分!你为什么就不能向好孩子学学?”……
这就是父母常用的比较,他们习惯于拿他人的优点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缺点,也许他们是出于想要激励孩子的好心,但孩子脆弱的心理怎能承受如此的不被肯定,而且还是来自自己的父母。通常的结果是,比来比去,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比没了。
有调查表明,近三分之二的家长喜欢夸奖别人的孩子。这样做往往出于不同的动机,有的是为了刺激孩子,让他为自己感到羞愧;有的是为了激励自己的孩子进步;有的纯属向自己的孩子发牢骚,嫌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家长的比较包含着对自己孩子的贬抑,都是对孩子自尊的一种伤害。
丹尼尔是个内向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祖父母身边,祖父母有他们自己的工作要做,没有多少时间注意丹尼尔,因此丹尼尔就越来越沉默了,整天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后来丹尼尔又回到了父母身边生活,但爸爸脾气暴躁,常常会责骂他。而让丹尼尔最难过的就是,爸爸总喜欢用比较来证明他有多没用。“你简直白活了 8 岁,看看你的成绩,真让我为你感到羞耻。你看看隔壁的唐纳德,他和你念同一年级,年龄比你小 2 岁,可成绩却是你的三倍!”丹尼尔的学校举行游园会,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孩子们为家长表演了一场舞台剧,唐纳德是主角,他装扮成王子站在舞台中央,而丹尼尔则扮演一位端水的仆人,而且由于紧张,丹尼尔还在舞台上摔了一跤,惹得家长们哈哈大笑。回到家以后,丹尼尔的父亲又开始责骂起儿子来:“怎么搞的?你为什么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看看人家唐纳德,装扮成漂漂亮亮的王子!你呢,卑微又丢脸的仆人!你为什么就不能学学唐纳德……”在父亲的责骂声中,丹尼尔脸色惨白地缩在椅子上,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真恨不得杀死唐纳德!没有他,爸爸就不会再这样责骂自己了。
丹尼尔的父亲认为比较可以促进孩子进步,然而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在丹尼尔看来,父亲的消极比较就是对他的否定,是厌憎他的表现,他甚至因此产生了偏激的想法。
拿别人的优点来与孩子的弱点比较,是一种消极的比较法,只能在孩子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家长越比较,他就越会感到自己是个“无用的人”,从而陷入“自我无价值感”的深渊,产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竞争是重大压力的来源之一,它会打击人的自信心,使本来已有的能力无从发挥。因此,自小便培养孩子与人相比的想法是很不健康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变得更脆弱、更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的勇气,而不是使其成为竞争的牺牲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过,父母却常抱怨很难和孩子沟通,其实不是孩子难沟通,而是父母的要求是不公平的:他们要求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却不愿意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教育学家认为,如果父母能够多向孩子袒露真实的自己,那么孩子一定会被父母打动,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
一些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会说:“你到底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干脆说:“不要那样做,听我的不会错!”事实上,父母们这类的说教往往不能让孩子接受,他们会想:“你们高高在上,只懂得对我说教,你根本就不理解我!”父母们应该明白,这种单向的交流、单向的沟通是不够的,父母们也应当向孩子敞开心扉,让孩子知道你的所想所感,只有这些真挚的交流才能教育孩子,让孩子乐于接受。
想要感化孩子,就要让孩子看到你真实的一面,因此父母们不妨试试以下两招:
1.把你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
一些父母总是习惯在孩子面前藏起自己的情绪,其实这样做反而会和孩子产生距离感。如果父母能把真实的自己呈现给孩子,那么,孩子一定会更愿意接受你的教导。
孩子遇到烦恼、失败与挫折,或者与父母发生矛盾时,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坦诚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种种情绪倾诉出来。
有一个孩子读书不用功,甚至连作业也不愿做,妈妈无论是责备或鼓励,都是徒劳。孩子总是将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每日放学回家,不是躺在床上睡觉,便是玩游戏机。
一天,妈妈又苦口婆心地劝孩子专心做作业,孩子仍然是一边做,一边玩。妈妈看见孩子爱答不理的态度,愈劝愈气愤,愈想愈伤心,不禁掉下眼泪,无奈地对孩子说:“是妈妈不好,妈妈没有用,妈妈以后不会再向你唠唠叨叨的了。”然后默默地返回自己的房间。
想不到孩子听到妈妈这番发自内心的话后,反而感动起来,走到妈妈的房间,摇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不要再哭了,我错了,我以后会很用功地读书,不会再让妈妈伤心了。”
有时用这种表现内心难过的真挚态度教诲孩子,比说教或责骂会来得更有效。
和孩子交心,就得让他知道,孩子的喜怒哀乐也就是妈妈的喜怒哀乐,这一点在亲子沟通中是不容忽视的。
2.跟孩子谈谈自己的经历
父母不必刻意呈现最好的一面,也可以将自己失败和挫折的经历向孩子坦言相告:自己曾有过什么抱负、梦想与目标,曾经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付出过多少代价,怎样由许多失败、痛苦,而累积到经验,终于走向成功的道路,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向孩子尽情倾诉。
有一位父亲,幼年时代家境清贫,最后凭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大学课程,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他这样告诉孩子有关自己的奋斗史:“爸爸中学毕业后没有机会再继续读高中,只能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有时假日和晚上的睡眠时间也要用来温书。爸爸还要储备一笔生活费给家里人,然后辞去工作,专心应付考试,最后才读上了大学。”
孩子很专注地听了父亲的经历,并从中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总之,沟通应该是相互的,不要以为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说给孩子就是沟通,你还应该让孩子更多地了解你。
向孩子敞开心扉,多谈谈自己的梦想、成功和失败,这样做不会降低你身为父母的威严,只会让孩子更尊敬你,更爱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