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妈妈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她的儿子今年读初二。有一天,这位妈妈和一位朋友交谈了起来,说自己和儿子已经有将近一个月没有说话了,一直“冷战”。说起来冷战的原因也很简单,她和她的丈夫都忙于工作,和孩子团聚的时间很少,往往对他平时的生活感到担忧。有时候这种担忧会反映在孩子日常的行为习惯上,有的时候是学习上。见面的时间短,而一见面就是批评居多。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容易躁动,比较叛逆,所以每当这位妈妈说他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出反感,有的时候还会理直气壮地反驳,在那种紧张的剑拔弩张的气氛下,有时候家长刚一开口说话,他就会说:“你别说了,我知道了。”如果家长继续说,孩子就会说:“我就这样了,不用你管!”所以她常常感觉到痛苦。而且再加上她自己是一位校长,教育学生的时间很长,也很成功,但是唯独在教育自己孩子上很失败,所以一想到这里她就会更加沮丧。
在这位校长和自己的朋友诉说完之后,她的朋友告诉她,可能是她把教育学生的方法用在了自己儿子的身上,她的管教方法让孩子喘不过气来,觉得回家了还和在学校里一样,甚至还不如在学校里自由。那位朋友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就是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她试试看,也许会有效。
这位校长在路上又想了很多和孩子之间的事情。回到家后,孩子给她打开了门,她什么也没有说直接将孩子搂在了怀里,和孩子说:“你怎么就不明白妈妈的心呢?!”说完之后妈妈哭了,孩子鼻子一酸,也哭了。就这样,母子二人哭着抱在一起,把之前的所有怨恨、敌意和彼此的不理解都消解掉了。
每个人都需要自由,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家长一味地让孩子别做这个、别做那个,什么事都帮孩子安排好,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很压抑,想要反抗。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自主意识越来越明显,对于这种压抑的成长环境就会表现出反抗的意识,亲子关系势必变得紧张。所以,家长教育孩子不能太专制。
1.允许孩子的不同想法
如果孩子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家长不能一味地压制,而是应该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家长应该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通过适当的事例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分析双方的意见。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尊重家长的想法。
2.小事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家长可以支持孩子小事自己拿主意,同时提醒孩子不能超过界限。比如,孩子可以自己决定几点睡觉,但是最晚不能超过晚上 10 点,能享有主动权会让孩子觉得非常开心。给孩子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比如,晚上的空余时间,孩子可以选择到同学家做客,也可以选择睡觉或看书,家长不过分干涉。
3.父母保持适当的权威
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告诉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的命令,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在青春期有激烈的反抗,就是终生听任父母的安排,没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所争取的是自己的主动权,而并非对父母或其他人的管理权,那么孩子的行为就是正当的,父母应该把大人的权利保留在适当范围内,不要过分将其延伸到孩子身上。与此同时,要让孩子尊重父母的权威,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利,同时坚持对孩子有利的一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