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自己看上去很权威的样子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向某大学心理系的学生们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假说这位德语教师是来自德国的著名化学家。讲课时,这位“化学家”很认真地拿出一个装着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很微弱的气味,请闻到气味的学生举手,结果,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蒸馏水本没有气味,但由于“权威”教师的暗示,使得多数学生认定它是有气味的,这就是权威效应,又称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通俗地说,就是“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用心理学来解释就是:人都有一种“安全心理”,总认为权威人物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跟从他们就能降低自己出错的风险系数;同时,人还有一种“赞许心理”,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和社会要求是一致的,服从他们的要求,就可以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赞许,在这两种心理的作用下,就诞生了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巨大影响,而且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人们往往会对权威产生一种机械性的服从反应。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故事足够吸引人,具有足够强的说服力,那么就很有必要塑造自己的权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讲的故事能否顺利达到目的,也与你的身份息息相关。

提起沃伦·巴菲特,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股神”,这个身份来自于他多年的投资故事,在与大众分享自己的投资经历并被口口相传后,这些经历逐渐演绎成各种经典故事,并顺利使巴菲特成为投资界的权威——“股神”。事实上,正如他自己所说,巴菲特投资历程中的失败故事比成功故事还要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投资界的权威人物,毕竟他依靠投资赚得了数百亿美元的身家,而且他非常善于将自己的经历故事化,无论是成是败,这些故事都起到了宣传、激励和教育的作用。

因而一旦巴菲特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故事来剖析投资奥秘时,大多数人都会瞬间被吸引。但是,倘若是一位炒股多年受益匪浅,但名不见经传的小散在大众面前讲述自己的投资故事,恐怕不会有多少人被吸引。

为什么同样是投资经验丰富,同样有自己的投资故事,产生的影响力却天壤之别呢?根本原因就在于讲故事的人身份不同,不同的身份决定故事的影响力。

拿近年一直非常火爆的“巴菲特午餐”来说,几乎每一次都能拍出令人咂舌的高价:2006 年,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以 62.01 万美元的高价获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2008 年,有“中国私募教父”之称的赵丹阳以 211 万美元成交价创下历史之最;2015 年,天神娱乐董事长朱晔以超 234 万美元的价格拍下“巴菲特午餐”;到了 2018 年,“巴菲特午餐”拍出了 330 万美元的惊人高价。

不管人们愿意花高价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是出于何种动机,但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巴菲特在午餐中所讲述的各种人生故事具有权威性,人们认定这些故事极具指导意义,所以愿意为它买单。

在多数人的意识中,“权威”就意味着具备普通人所不具备的能力,掌握着普通人无法掌握的信息,因此他们的故事被认定更有说服力,或者说普通人会认定那些故事对自己将很有帮助。所以,如果你的故事能够加入“权威”元素,相信你的受众也会心甘情愿按照故事的指示去行动,“权威”对于受众的影响可能超过故事本身的价值。

那么,该如何让自己的故事变得具有权威性呢?

即使我们不是真正的权威,但只要在自己身上打造出权威符号,受众就很有可能顺从这些符号。比如,微商们就很清楚权威效应的巨大影响力,他们通常喜欢使用头衔、衣着和一些外部标志来包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很成功的样子。他们通常会这样包装自己的生活故事:给自己加一个头衔,比如某某团队高级代理,他们一般称自己为“老大”;晒一些进账信息,描述自己的盈利是多么容易;晒一些高档精致的服装、美食以及旅游故事,诉说自己做微商以后生活是多么惬意;有时还会晒别人的故事,比如某某美女顺利升级,日进斗金,某某帅哥业绩斐然,被公司奖励一辆小汽车。虽然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微商们很清楚,一旦他们看起来像个权威,就能够极大提高吸纳代理的概率。

从微商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头衔,衣着和外部标志,是比较能够代表权威的三种符号,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三种符号:

1.头衔

当一个人建立起一种头衔,人们对他的话就更愿意相信。当你听马云、雷军等拥有光环头衔的人说话时,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们说得非常有哲理,他们说任何话,大众都很容易听进去。但是,同样的话,如果是你身边一个毫不起眼的朋友说出来,你可能会觉得是夸夸其谈,对你而言丝毫没有影响力。

事实上,获得一个真正的权威头衔,往往需要付出非常大的时间和精力,并取得杰出的成就。但对于清楚权威效应的故事家而言,头衔是最容易得到的符号。他们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只需要给自己安上一个说得过去的头衔,就可以轻易获得受众的信任。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可能奋斗伊始就拥有权威头衔,那么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借用权威的力量。我们若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证明自己也有权威性,可以在自己的故事中加入更权威的人物。借权威打造权威,这是相当聪明的做法。

当年,朱晔与巴菲特共进晚餐后,一夜成名,天神娱乐的股价一路上涨,在半年后市值达到约 350 亿元。朱晔在听故事的同时,也是在讲故事,“巴菲特弟子”的头衔让他赚了个钵满盆盈。

又比如,很多创业者都喜欢交好媒体人士,也是为了通过媒体来提升自己的权威暗示,绝不仅仅是知名度。因为在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心中,媒体就意味着权威。很多创业品牌登上某媒体以后,广告、软文中一定会添加这样一个故事:被XX评为某某年度最具潜力的 100强企业之一。这也是一种借势。

具体到普通职员的故事中,如果老板对你的意见置若罔闻,你可以这样说:“以前我在华为工作的时候,也给任总提过类似的建议,他当时很高兴地采纳了我的建议,并让我拟定一份执行方案。”可以想象一下,当你说出这个故事以后,老板被说服的可能性一定大增,这个故事对他的影响力绝对远强于你口干舌燥地提建议、讲道理。原因在于,任正非作为所在领域的权威人物,间接提升了你的形象和能力值,让你的建议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

2.衣着

正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着有品位的人,往往让人觉得非同凡响,有了金身的佛像,往往能得到更多香火,外在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对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形象,形象对应着身份。例如,我们会认为,在医院穿白大褂的就是医生;马路上着警服的就是警察;在教堂穿黑色长袍的就是神父;写字楼西装革履就是商业人士,酒店白衣高帽的就是厨师……衣着具有高度的辨识性。

毫无疑问,衣着外形对于专业气场的打造意义重大。当然,我们不需要自己成为设计师,事实上,你只要模仿所在领域的权威人物,或者身边对你影响力最大的人就可以了。比如团队的创建者、公司的CEO、行业的领袖等。

除衣着之外,我们还需要对自己发型,身材、甚至肌肤进行塑造,要做到积极阳光、成熟干练、气质不凡。还有站、坐、行、走,都要保持中正,要能够散发强者气场。

3.外部标志

一般来说,像一些名车、名表,往往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权威的象征。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项观察:在红绿灯口,当绿灯亮起时,倘若前方停着一辆昂贵名车,后方的司机一般不会鸣笛催促;但如果前方停的是一辆普通汽车,绝大多数人都会鸣笛催促。观察中,甚至还有两名急躁的司机直接把自己的车顶到了对方后保险杠上。

这个实验表明,即使没有证明对方是真正的权威,对于拥有外部标志的人,人们也更愿意尊重和顺从。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开得起名车,戴得起名表,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仪式感。比如,晒一晒品位不凡的藏书,分享一下精致的餐宴,共享一下某高层次社交活动的心得,等等。这些事情都在无声无息地讲述着你的故事,同样能够促发人们的机械反应,使之顺从。

权威的出现,通常会带来一系列盲从,但对于讲故事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发散个人影响力的高明方式,我们需要借助权威或者干脆将自己打造成权威,以此来影响受众的思维,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这正是做大事的关键。 Tsbn7r6H43DXujn8TmKLHnk9jr7OA7RTHEHWlD0fMxAAwjgTiRBruPOmVlm2n1a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