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风范是自信性格的一种体现,是铁打不弯的精神气概,是一种力量美和沧桑美。
强者风范的内涵是顽强勇猛,坚毅果断,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鲁迅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只有敢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的人,才能铸就奋斗人生,练就强者风范。
霍英东这个名字人人皆知,在他名下有“立信建筑置业”“信德”“有荣”等60多家公司企业,经营范围涉及航运、房地产、石油、建筑、旅馆、百货等多方面。同时他还担任国际足联执委和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香港房地产建设商会会长等多个职务。
霍英东并非出生于什么名门望族,原来他也只是个社会底层穷人的孩子,那么他是怎样创造今天这样辉煌的呢?
霍英东1923年生于香港,在香港长大。童年时,全家人常年漂在舢板之上。他7岁时,父亲因暴风雨死在海里,生活的重担从此压在他母亲肩上。迫于生活的贫穷和压力,他们曾和许多患有肺病的穷房客共住在一层旧楼的大通间。母亲靠将煤灰转运到岸上的货仓这一小本生意,收取微薄的佣金养家糊口。为了供他上学,母亲和姐姐省吃俭用。据他回忆:“当时我在学校勤奋读书,课余协助母亲记账、送发票。由于日夜奔忙和营养不良,一天下来已是筋疲力尽。”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霍家生活更为艰难。无奈,霍英东放弃学业去当苦力。18岁那年,他找到了第一件差事,在轮渡上当加煤工,但由于工作不力被老板解雇。他还去日本人扩建的机场工地当过苦力,每天的报酬是半磅米和七角钱,每天只吃一块米糕和一碗粥,常常饿得头晕眼花。
有一天由于不慎,他的一个手指被一个50加仑的煤油桶生生砸断。工头可怜他,给他分配了一个较轻的工作,让他修理货车。后来他还当过铆钉工、制糖工等。但是,童年时代的种种艰辛、生活的坎坷煎熬,培养了他自强不息的奋斗性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的香港在运输方面有迫切需求。霍英东看准这个机会,在亲友的帮助下,抢购了一些廉价运输工具,转手便获利很多。朝鲜战争爆发时,他抓住这个时机,在友人的资助下,开办舶运业务。由于善于经营和胆识过人,他的事业发展得很快,逐渐在香港航运界崭露头角。但他并不满足于运输业上的成就。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他看到香港房地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便毅然向房地产业进军。1954年他筹建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开始从事房地产业。公司发展速度惊人,创办不几年,便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的纪录。同时他还开创了大楼分层预售的先例。
霍英东的事业虽然已经在多个行业获得成功,但他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继续向新领域进军。20世纪60年代初,淘沙这个行当是香港许多有识之士都不敢涉足的事,原因是这行当用工多、获利少、赚钱难。而霍英东却在1961年底,去英国考查途经曼谷时以120万港币从泰国政府港口部购买了一艘大挖泥船,这艘船长288米、载重10890吨。后来他将其改名编列为“有荣四号”,他的淘沙事业从此有了长足的发展。他还派人去世界有名的造船厂家购买了一批专用机械淘沙船。经营上他颇有特点:不图一时之暴利,而是与香港当局签订长年合同,稳妥获利。房地产业上他亦是如此。建筑业主要原料之一的海沙也是有荣公司专门运输供应的。不久,他独得了香港海沙供应的专利权,成为香港淘沙业的头号大亨。仅仅2年多的时间,“有荣”业务便兴隆昌盛起来,大小船只80~90艘,挖泥淘沙专用船也有12艘以上。
香港回归后,他响应中央和政府的号召,在祖国大陆投资,广州白天鹅宾馆以及中山温泉宾馆等就是他在国内的部分投资项目,他对祖国建设事业的支持和帮助也赢得了很高的评价。无疑,敢冒风险和奋斗的性格特点,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注定是强者,也没有一个人注定不会成为强者。我们不要神化强者,以为自己成不了那种钢铁般坚强的人。其实,普通人所有的犹豫、顾虑、担忧、动摇、失望等,在一个强者的内心世界也都可能出现。鲁迅彷徨过,伽利略屈服过,哥白尼动摇过,奥斯特洛夫斯基想到过自杀,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是坚强刚毅的人。强者风范和懦弱心理之间并没有千里鸿沟,强人不是没有软弱,只是他们能够战胜自己的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