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后疫情时代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在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蔓延,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0年11月13日公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4.4%,并预计2021年增长率将反弹至5.2%。同时它指出,“中国的复苏速度快于预期”,中国将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预计2020年增长率为1.9%,2021年将达到8.2%,这显示了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两点:一是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与正确的方针,包括“六稳”“六保”等保市场主体和稳经济基本面的政策。这是我们战胜一切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二是企业和企业家艰苦奋斗,大家一起迎难而上,才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

这些年,中国企业应对了不少的困难,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非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汶川大地震,以及这两年的中美贸易摩擦等。尽管这样,我们的企业都经受住了这些磨难和考验。经济不但没有崩溃,反而越来越坚挺。这一次我们遇到了比以前更大的困难,“温故而知新”,我们同样也能够渡过这一关。

我在困难的时候常讲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黄金重不重要?重要,但是在特殊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我有三条困难观:一是困难是客观的,你困难,他困难,大家都困难,怨天尤人没用,困难时刻只有挨过去;二是最困难的时刻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感觉真的熬不住了,其实困难就快过去了,也就是我们讲的否极泰来,千万不能放弃;三是所有的困难都要靠人克服,有人说,宋总说黎明前的黑暗马上就过去了,我们就等着吧。但光等着不行,必须去主动克服困难,争取早点走出困境。也就是要在危中看到机,要增强信心。

我们做事业常说需要智商、情商。什么叫智商?智商就是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像魔方不能只看到一面,应该看到六面。要全面看待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什么叫情商?情商就是理解别人的能力,如果理解自己,我觉得不叫情商,只有理解他人,比如桌子上坐着10个人,你能知道其他9个人都在想什么,这才叫情商。但是只有智商和情商还不够,还需要逆商。什么是逆商?就是遇到危机时应对困难、超越困难的能力,这往往最重要。在遇到困难以后,能不能百折不挠,能不能一步跨越过去?这有待企业家认真思考。

锤炼四种力,转危为机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冲击最大的是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外贸企业基本上打了疫情全场战,上半场,我们的工厂不能生产产品,后来我们恢复生产了,但是国外疫情仍在蔓延,东西运不出去。欧洲、美国等地开始复工复产后,情况逐渐好转一些。但是,应该看到中小微企业的底子都不厚,规模都不大,它们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而中小微企业在市场主体中的占比又是最大的。那么,这些企业该如何应对、转危为机呢?

疫情发生以来,我在北京经常参加一些线上直播活动。自2020年3月通过清华大学开展的线上课程做了第一次分享后,我陆陆续续讲了30多场,主要聚焦于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在此过程中,我提出企业要稳住阵脚,树立信心,沉着应战,锤炼四种力。

第一种是应变力 。比亚迪在疫情发生之后立马就跨界做口罩,富士康也开始做口罩,起初大家听了都觉得一愣,但是它们做得很好,也都赚了很多钱。现在欧美还是需要大量口罩,市场仍然很大。所以,企业在危机面前要积极应变,而非束手待毙,这对企业来讲非常重要。

第二种是抗压力 。我们都知道压力测试的概念,当压力真的来了,是否能保持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就是企业抗压力是否足够的表现。

第三种是复原力 。有些人得了一场大病,过了几个月就恢复健康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平时看着健康,体检时发现了一些问题,过几天就卧床不起,难以恢复,这就反映了一个人的复原力。企业也是这样,有的企业遇到困难,能够很快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之后就迎来了转机;有的企业遇到困难就倒下起不来了,这就是复原力差的表现。企业要增强自身复原力。

第四种是免疫力 。就像人一样,人的免疫力来源于平时的锻炼。“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企业提高免疫力的关键在于平时做好精细管理,打牢基本功。

在疫情下,企业要熬得住,活下来,早复原,再出发。2020年上半年,宁波的外资投资额较2019年同期有所增加,外贸交易量较2019年同期也有所增加,且这两个数字都远远高过全国的平均值。过去,宁波对美贸易占宁波进出口贸易额的24%,这个数值因中美贸易摩擦降到了21%,疫情后又回到了24%,主要是因为出口美国的医疗防护用品增加了。

这个成绩真的来之不易,取得这个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宁波的政商关系极好,企业家向市委书记汇报问题时,市委书记马上就和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强调要认真倾听并立即解决。政商关系不只是要和和气气,关键是要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二是宁波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在整个抗疫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一家企业比竞争者早行动了5天,于是得到了绝大多数市场订单。确实是这样,如果产业链上需要这个产品,你能生产供应,而其他人不能生产供应,那客户就会都跑到你这儿。三是“危中抢机”。2020年2月,宁波就开始一边抗疫,一边复工复产。当时,其实也是两难的境况。一方面,复产出了问题怎么办?另一方面,如果只防疫,不复产,经济停滞或下行了以后问题也非常大,所以两者之间要进行平衡。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首先,企业在疫情下,要稳健经营,强化管理,做到四个紧盯。一要紧盯疫情。虽然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我们一点儿也不能放松。全世界只要有一个地方还有大规模的疫情,我们就很难独善其身。疫情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必须有这个危机意识。对企业来讲,只有盯住疫情,才能安全生产。二要紧盯市场。做企业没有订单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就要紧盯订单、紧盯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妥善安排好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三要紧盯产业链上下游。尤其是现在更要照顾中小微企业,央企、国企要照顾民企,上市公司要照顾非上市公司。产业链上大家都是命运共同体,要共渡难关。四要紧盯资金链。企业资金一旦出问题,企业分分钟就会倒下,要通过各种方式确保资金链的安全。

其次,企业要做好“一稳二保三重组”。“一稳”就是稳市场和主业;“二保”就是保现金流、保员工就业;“三重组”就是企业万一活不下去了,要多重组、少破产。每次影响较大的经济危机发生时都有大规模企业重组,大家一起抱团取暖。企业经营不仅要出奇制胜,还要能守正创新,守住不出错的底线,这也是很关键的一招。平时出点错企业能够承担相应的损失,但经济下行的时候,企业经营就像在汹涌的波涛里航行、在泥沼里行车,万一方向出了问题就走不出来了,企业这时要睁大眼睛,不能出错或尽量减少出错。

总的来说,面对疫情的压力,企业还是要突出主业、做精专业,量力而行、量入为出。越是困难的时刻,企业和企业家越要迎难而上,“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是在“六稳”“六保”政策下育新机,这是这一次疫情下政府政策的主基调。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降息方面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2.5万亿元加1.5万亿元就是4万亿元,这给了我们企业很大的恢复空间。同时,政府、央企、国企都在减租,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充分把握这些政策机遇,缓解资金压力,调整资本结构。

二是靠拉动内需和扩大消费来育新机。每一次出现危机,经济上有压力的时候,我们的不二选择就是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确实这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方法。这次拉动我们靠的是“两新一重”,“两新”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一重”是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在这方面政府安排了大量配套资金。2020年,规模型的政策资金有近6万亿元,“两新一重”的重点投资有2万亿元,共计8万亿元。2020年7月,洪灾、汛情非常严峻,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20年到2022年重点推进的水利项目,大概有150项,总投资达1.29万亿元。可以说在抗击疫情、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内需是个天文数字。同时,我们要扩大国内的消费,因为疫情使市场压力加大,民众有时就不敢花钱,再加上旅游、交通等一些聚集性的商业早期没有系统开业,进一步影响了消费。中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消费的潜力很大,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住,消费市场也会迅速恢复起来,企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三是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创新产品和服务,在相关领域开新局。这次疫情之后,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需求,比如口罩、消毒液、呼吸机等医疗防护用品的需求量就很大。以口罩为例,2020年2月1日我国日产能是2000万只,到了3月1日,日产能就达到了2亿只,6月的日产能有8亿只,估计现在日产能已经超过了10亿只。做口罩、做防疫用品成了大生意。我不由得赞叹,中国人真能干,中国的企业真能干。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在变化,其中也蕴藏着不少机会。

在疫情较为严峻的时候,除了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出现了短缺外,注射疫苗用的药瓶也出现了严重短缺。据外媒报道,新冠病毒疫苗的试验和生产在急速推进,然而当时阻碍大规模量产的或许是玻璃小药瓶以及原料特种玻璃的短缺。假设储存疫苗所需的玻璃小药瓶不足,那么即使疫苗获得生产批准,也无法立即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建材在河北魏县凯盛君恒的药用玻璃生产线建设项目,是我前几年推动公司参与的国务院国资委开展精准扶贫的高科技项目,该项目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高端5.0药用玻璃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可以说这个中性硼硅药用安瓿瓶的大量生产对于加快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进度至关重要。

再如中国建材生产的碳纤维自行车,2020年3月卖不出去,到了5月便供不应求,这是因为疫情,欧洲人不愿意坐公共交通出行了,开始骑自行车,于是自行车、电滑板车等产品开始热销。此外,由于线上教育的迅速普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增,中国建材旗下供应相关产品模组的工厂——深圳国显,抓住机会加大生产,提高了销售额。在市场出现变化的情况下,企业不能仅看到有的产品“往下行”,也要看到有不少产品“往上行”,应该抓住这些新的机会。

四是应对“卡脖子”要技术创新开新局。疫情之前,贸易摩擦让我国很多企业上了实体名单,尤其是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受到了严格限制,外方大搞技术封锁。现在“卡脖子”成为一个大问题,但是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大的机会。我国企业要趁此机会加大研发,大力投资企业的实验室建设,在自有技术上越来越完备。

后疫情时代企业的五大升维战略

做企业从来没有灵丹妙药,都是靠实践,靠总结,靠大家彼此互动、交流学习。后疫情时代,我们不能总去听那些悲观的经济学家讲的“黑天鹅”“灰犀牛”的故事,还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要相信自己、相信直觉、相信常理、相信未来,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要有格局、有胸怀,学会升维思考。

企业升维是指企业围绕形势的变化、市场的变化、技术创新的变化,提高定位,提高主业的市场高度、经营高度和创新高度。企业升维主要包括管理升维、创新升维、产业升维、市场升维和资本升维5个方面。

管理升维

作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在2020年第一波疫情之后,我走访了20多家上市公司,和它们的董事长进行交流时,总要问3件事: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如何看待企业下一步发展前景以及市场情况?打算怎么做?通过交流,我总结了4个很重要的点。

·大家有信心,这很重要,此时尤其要树立信心。

·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未来经济走势也不确定,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企业,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企业家应有的态度。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数字化作为下一步创新转型的主旋律。

·围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新的战略来进行思考和市场布局。

做企业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前者是要做好业务选择,后者是要做好管理,尤其是日常管理。这些年,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做出了一流的产品,有了一流的服务。在后疫情时代,企业的管理也至关重要。大家既要学习管理理论,也要重视管理方法。日本企业有世界一流的管理,但比起学习管理理论,它们更重视学习管理工法。像丰田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2019年收入约合人民币1.97万亿元,营业利润约合人民币1609亿元。在汽车行业这样的普通制造业,丰田能做出这样的业绩,得益于扎实的管理。而它的管理并不神秘,就是零库存、看板管理等一些最简单的管理工法。

我做厂长时几乎每年要去日本两次,学习日本先进的管理工法。后来根据在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归纳出不少工法,如“八大工法”“六星企业”等,这些工法不复杂却很有效,被称为企业管理的“武功秘籍”。2018年,我进一步总结出了“三精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突出了“精”字。“三精管理”是经过实践和时间检验的好工法,值得企业推广。企业只要记住了要点,时常提醒自己,突出主业,就不至于盲目扩张、盲目膨胀,就能持续稳步发展。

创新升维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要进行高质量的创新。因为创新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所以回报当然也是高回报。我们常讲不创新等死,盲目创新就是找死,而盲目创新“找死”的企业并不少。所以,创新要讲究目的,讲究方法,要详尽地规划,战战兢兢地创新。创新不是口号,也不能运动化,对企业来说,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去创新。

第一,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集成创新的模式比较适合中国现阶段的企业。1979年,美国提出了集成创新,就是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既有自己的创新,也借鉴别人的创新。比如汽车行业的电动车(即电动汽车),其核心是“三电”,即电池、电机、电控。美国、德国、中国不少企业都在做,原理上大同小异,技术上也有互相借鉴,只是款式设计各有专长,总的来说,电动车还是集成创新的产物。

事实上,全世界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一家企业是关上门,完全自己做东西的,一定是将生产要素集成起来、汇集起来进行创新。

第二,持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相结合。比如北汽集团的汽油车是持续性创新,新能源汽车是颠覆性创新,这两种创新放在一起,共同发展。

第三,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创新不只意味着高科技,中科技、低科技和零科技也都有创新。高科技很重要,然而,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不见得都是高科技。即便在美国,高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只有1/4,3/4的创新都来源于中科技、低科技和零科技。

零科技是什么?就是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只是一个平台,消费互联网也没有太多技术,但是它的创新却有排山倒海之势,因为如果消费者足够多,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就可能成就一个商业王国。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出现的独角兽、巨无霸企业,其实很多都采取了商业模式创新。

产业升维

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实力在不断增强,工业互联网、硬核科技等正在迅速发展。中央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的企业数量足够多,产品数量足够多,因此不能再简单地追求数量,还要追求质量,在产业升维、供给侧方面要下大功夫,从过去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到今天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多在“好”字上下功夫。

2020年,中国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共有133家企业上榜,美国是121家。有人认为,我国500强企业是大而不强,但是凡事都需要一步一步来。20年前,中国只有3家世界500强企业,而现在这个数量排在全球首位,这本身就标志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快速成长。我在三四十年前去国外学习时,如果能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参观,会高兴好一阵子。一转眼,我带领的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先后都成了世界500强企业。坦率地讲,今天速度和规模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提升企业的质量和效益,甚至可以把发展速度放慢一些,但企业一定要做得更精一些。我们要从速度和规模向质量和效益转型。

产业升级、战略转型,是任何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的。我国现在的产业结构调整遇到了一些困难,既有国际关系不确定性和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原因,也有结构调整自身带来的压力。不管怎样,产业还是要升级的,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这是历史性的任务。各家企业都要主动进行产业升级。现在,我国一些加工业开始迁移到越南、非洲等地的一些国家,这不一定是坏事,中国企业带着这些产能走向了世界,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当然,我国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不能放弃,因为我们有14亿人口,有规模巨大的劳动力,有众多的企业,我们制造的是海量的产品。产业升级并不仅指高科技产品领域,日常的产品也都要升级。过去,有人从日本往国内背马桶盖,就连指甲刀也要到德国去买。圆珠笔头的圆珠采用特种钢制作,以前我们始终做不好,太原钢铁集团在2019年终于做出来了。这些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要做好企业就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跃迁。

市场升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企业应把这作为新的市场战略来看待。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扩大内需,提升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让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能够把产品卖出去,以此来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二是要吸引国外企业、国际投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而不是关起门来。历史经验证明,关起门来发展是不行的。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也好,举办北京服贸会也好,都是对外开放、敞开胸怀的做法。

但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给我们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一方面,要提高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消费者的收入,这是根上的事。我们要进行分配改革,让更多的人能有高收入,进入中产阶层,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另一方面,厂家、企业要提高制造水平和服务水平,要创立自主品牌。不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企业要继续弘扬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打造质量一流的产品来供应国内市场。多年来,我们习惯于出口一流的产品,现在出口转内销就意味着市场上的产品有不错的质量。而日本是把一流的产品供应国内的长期客户市场,剩下的再出口。所以,我们的观念也要转变,应重视国内市场品牌的打造,同时也要加强服务。

对企业来讲,所谓市场升维,首先要把思想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以内循环为主体,绝不是不要双循环。中国巩固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战略不会放弃,只是要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

事实上,中国就算想放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都不容易。2019年1月,在达沃斯,一位跨国公司董事长告诉我,他不会把企业搬到越南去,因为公司主要的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多家基地都在上海。他说,中国有最好的配套设施和高质量的劳动力。越南的成本是低一些,但是成本是一时的。我们从战略角度来思考问题,最重视的是三大市场:欧洲市场、北美市场和亚洲市场,而亚洲市场是以中国为中心的。

美国、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和趋势不会改变,今后的国际化会慢慢形成区域化的格局。这就需要我们从让产品走出去到让企业走出去,从而适应全球化格局的新变化。过去中国是世界的工厂,而今后全世界都会有中国的工厂。像中国建材所属的中国巨石是生产玻璃纤维的企业,这几年就在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州和埃及建立了工厂,分别覆盖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受贸易摩擦影响,美国进口我国玻璃纤维要加征高额关税,这意味着基本上美国不让进口我国的玻璃纤维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早做了准备,在当地建了工厂,美国的客户没有受到影响。欧洲也是如此,关税居高不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考虑把企业放在那里。当年日本也是这么做的,日本的GDP几乎没有什么增长,但是日本的GNP却是天文数字。从考虑GDP到考虑GNP,转向了新的财富形态思考角度,这也是双循环背景下我们应该想明白的问题。

资本升维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并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等具体措施。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力量和底气所在,做好资本市场要发挥合力,打“组合拳”。资本升维的核心在于持续做好资本市场,这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基本面。2020年,我国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较大,但在全世界来看算是较好的,我们无论在抗疫和复工复产方面,还是在双循环发展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国经济正在克服重重困难,总体上稳中求进、稳中向好。

二是监管水平。我国的监管水平越来越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在推出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新三板改革、常态化退市等系列措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监管层做了大量工作。应该说监管层是在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方向明、路子对、步子稳。

三是上市公司质量。有好的上市公司才能有好的资本市场。美国的上市公司发展了200多年,而我国的上市公司只历经了约30多个春秋。现在我国非常重视规范上市公司的生存环境,新修订的《证券法》已经正式实施。上市公司董监高是做好上市公司的关键。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培训了6000多名上市公司董监高人员,2020年,又在线上为上万名上市公司高管进行了培训,现在又在抓点线面结合的重点培训,还在上市公司中选择样板,抓两头带中间。应该看到,我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共识已经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步伐已经迈开。

四是投资者生态。我国是一个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共存的市场,共有1.7亿个开户股东,其中机构投资者只有约40万家,约99%都是散户,而国外资本市场主要是依靠机构投资者。我们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将散户的资本向机构投资者集中,也要积极引导散户理性地进行价值投资,提高市场整体的投资水平。另外,媒体也要发挥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我们相信,大家共同努力,资本市场就会更加健康,更有活力,资本市场的春天就会到来。

在升维中,企业更要抓好四大核心工作

实际上,对企业家来说,升维既要开拓视野,也要做好当下。我们不能仅仅研究宏观问题,还要思考自己下的功夫够不够。在上市公司出现的很多问题中,的确有些是违规违法导致崩盘无法经营,而有些却不是因为违规违法,这些公司的创业者兢兢业业地经营公司,但是在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方面出了问题,最后公司不得不停盘,我看到这种情况真的于心不忍。因此,无论是中小企业、大企业,还是上市公司都需要在发展战略、经营和管理上下功夫。

企业在追逐梦想和发展的过程中,归根结底还是要脚踏实地、尊重规律、扎扎实实地去做事,要心无旁骛地做主业,要“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抓好四大核心工作。

第一,核心业务。中小企业、大企业、上市公司都必须有清晰、稳定的业务,并通过长期打磨突出自己的核心业务。关于应该多元化还是专业化,我认为中小企业不适合多元化,只能专业化,成为“单打冠军”,也就是赫尔曼·西蒙提出的隐形冠军。隐形冠军的特点是窄而深的经营,主业非常突出,即使做指甲刀也能做到占据全球70%以上的份额。我国需要培育更多的隐形冠军,支撑我们的制造业发展。成为隐形冠军不见得要站在全球前列,成为省市等区域市场的前三名也是可以的,也不见得销售额一定要达到50亿欧元,毕竟数额标准一直随着时代在演变。从多年实践来看,中小企业、大企业、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问题在于没有核心业务,所以企业一定要突出主业,按照业务归核化原则,把非主营业务坚决剪掉,不然那些业务就会成为出血点,使企业的经营产生亏损。

第二,核心专长。企业要明白自身的核心专长是什么。打个比方,如果企业的主业是开饭馆,那拿手菜或特色菜就是专长,如果没有专长,就没有顾客光顾。想要“一招鲜吃遍天”,那么企业至少要在某一件事上做到极致。

第三,核心市场。任何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包打天下。市场不见得都是自己的,我们要根据行业特性和自身优势,理智地选择市场,这样既能减轻正面压力,又能集中优势兵力,成功的把握会更大些。企业要清楚核心市场在哪里,核心利润主要来自哪里,并有针对性地加大市场投入,以获得最大回报。

第四,核心客户。企业经营要培养一批忠诚的核心客户,有没有以及有多少忠诚的核心客户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当然,我们对客户也要忠诚。如今看来,凡是优秀的企业往往都对客户忠诚,都在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在双循环下做好企业布局和经营

我国是有14亿人口的消费大国,有4亿人处于中产阶层,具有得天独厚、“做一望一” 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企业来讲,过去我们基本是靠“两头在外、大进大出” ,用外贸拉动内贸,走了“用市场换资本、用市场换技术”这样的一条路线。经济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我认为国内市场的自主深度开发至关重要。

第一,产业结构上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进行升级。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制造业部分重点领域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超越。然而,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象依然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仍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求不来的,必须自主创新,做到“科技自立自强”,千万不要怀念过去“通过合资把技术留下来”的老路子。

推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综合运用制造业服务化、产研结合、集成创新等模式,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跃升,提升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任何企业在一个行业里面,不是说遇到困难了就立即离开,而是要知道在这个行业里如何能够细分市场、细分产品,向着中高端进行升级。

第二,向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新经济领域进行转移。有些企业确实做不下去了,怎么办?我觉得应该向着新兴产业或新经济领域转移,比如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线上教育、智慧农业等发展潜力大、生长性强的领域。这些产业或领域往往拥有庞大的市场空间、稳定的需求和产品品类,市场机会还是挺多的。

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例,新能源汽车降低了全球交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同时智能化帮助整车产业链进行了延伸,从而打开了长期的盈利空间。国家不断出台补贴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速,逐步解决了充电难的问题。电动车是未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重要载体。虽然蔚来、理想和小鹏等国内大部分高市值新能源汽车企业尚未实现盈利,但它们都属于未来高价值的行业。

第三,借助数字化进行转型。近年来,作为新基建领域的关键技术,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共同推进了智慧社会的发展,支撑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新引擎。过去,我们把数据看作工具,今天,数据已经变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任何一个行业都要“+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用数字化来支持自身转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来讲有两个核心作用:一是可以降低成本;二是可以提高精准度,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效率。有研究指出,数字化变革将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但一些企业仍处于“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困境中,我们应在培养数字产业人才、扎根数字产业沃土、打造数字产业生态方面继续下大功夫。

第四,对接资本市场。如果是小企业,可以用股权、基金来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成了独角兽,可以借助资本市场来发展。现在无论是创新也好,企业成长也好,发展到一定程度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

第五,在产业布局和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产业的整合。目前大部分产业都处于过剩或走向过剩的状态,所以需要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我们大力提倡采用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就是国企和民企进行高度的、充分的混合,既能发挥国企的优势,也能发挥民企的优势,实现共赢。

在做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工作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国际大循环。过去,企业比较看重的是让产品走出去,包括让成套装备走出去等,现在,必须要转变思路。全球化发展到今天,有的专家认为会朝着区域化方向发展,如北美、欧洲、亚洲等区域,再如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覆盖15个成员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继续做国际大循环的话,企业必须走出去,成为进可攻退可守、既在国内发展又在国外发展的“两栖”企业。对于大企业,我主张向跨国公司转型,要打造更多的跨国公司,到每个国家去进行本土化或全球化经营。海信现在每年在海外能够创造400多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它在美国有一个工厂,在欧洲有三个工厂,在南非有一个工厂,这就是典型的跨国公司。小企业也要发扬“悍马精神”,用顽强的毅力开拓全球市场。温州人、宁波人就是发扬“悍马精神”的杰出代表,要像他们一样,把本土产品推广到全世界。

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两者之间是有关系的,而不是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关于发展双循环,企业要重视以下三点。

第一,要以市场换市场。过去,我们以“市场换技术、市场换资本”;现在,我们承诺用更大限度的改革开放,吸引国际上的产品进入中国。同时,我们也希望国际上其他国家对中国进行同样的开放,达成更多双向、多边的合作。我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之间可以在自贸区内形成双向的互利互惠的开放关系。

第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技术集成。我们现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不能在关键技术上被“卡脖子”。但是,技术本身也是流动的。比如,华为在美国、以色列等地都有它的技术中心或研究所,把全世界的技术要素高度集中起来,进行集成创新。我们要重视技术的集成,把它纳入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进程里来。

第三,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一点对双循环相互促进来说特别重要。粤港澳地区用人民币结算的外贸业务有52%,但整体上,现在对外贸易主要还是依赖于美元、欧元这些结算货币。如果我们都能用人民币结算,或者一部分用人民币结算,就能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创造非常好的条件。比如印度尼西亚出口到我国的棕榈油,如果有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话,我们就可以支付人民币。这样,印度尼西亚在购买我们的设备时也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就逐步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的人民币通道,这对双循环和企业来讲都特别重要。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到底怎么去抢占先机,怎么能发挥优势,怎么能减少劣势,这些都是新时代、新格局下每位企业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yY97M6ubN7xridPZZDrWdmessP7MAaDD4ohM4LFYEp27uyyW8ZKFOnAK4L73xXa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