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几个同事那里听说,在一次三年制本科考试中,考官不知怎地向学生提了一个关于博洛尼亚火车站惨案的问题。那考生一脸迷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考官见状,转而问他记不记得惨案是何人所为。考生答曰:“狙击手。”
其实,考官能够想象的错误答案有很多种,比如宗教激进分子或“撒旦之子”成员,但狙击手这个回答着实令人始料不及。按照我的猜想,那个倒霉孩子一定是模糊地想起了火车站墙体的某个裂口,结果导致大脑短路,将车站惨案同另一桩与庇亚门突破口相关的历史事件混淆起来了。于他而言,这两桩事件不过是 虚空的声响 。无独有偶,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七日,一档名为《土狼家族》的时事评论节目出了这样一道题:为什么选择某月某日作为意大利统一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日?当时,受访的议员(甚至包括某大区的政府官员)给出了五花八门的回答,有人说那天是“米兰五日暴动”纪念日,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攻占罗马”。
狙击手事件是一个具有典型性的例子,证明当今的年轻人对过往的历史(以及狙击手的故事)知之甚少。不久前,一些接受问卷调查的年轻人曾表示,阿尔多·莫罗是“红色旅”头目。相比之下,我十岁时已经非常清楚“向罗马进军”时期(我出生前十年)意大利政府的领袖是“愚蠢的法克塔”。我之所以知道这些,一方面显然是因为我上的法西斯学校天天在我耳边念叨。这不禁让我感叹,无论方式如何,詹蒂莱 的改革终归比杰尔米尼 的改革要成熟些。不过,也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学校。我认为,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事实上,不仅是年轻人,甚至成年人也在遭受一种持续的信息屏蔽。我所说的屏蔽并不一定是该死的沉默造成的:有一种屏蔽叫作“过度喧嚣”。间谍和侦探电影中的罪犯可谓深谙此道,每当他们想秘密传递消息时,一定会将收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那个可怜的学生大约并不缺少向他传输信息的人,相反,有太多人在他耳旁喋喋不休,以至于他没法筛选到底什么是值得记住的内容。他之所以对历史常识的认识模糊不清,并非因为没有人告诉他,而是因为那些可靠有用的信息已经被一大堆无足轻重的信息埋没了。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完全处于失控状态,人们正面临另一种风险:不知如何区分真正必要的信息和毫无价值的胡说八道。
最近,人们就“越过出版社环节,自由印刷和发行书籍”的利弊展开了讨论。支持者认为,以前有许多杰出作家都因为出版社的不合理壁垒遭到埋没,书籍的自由发行显然是鼓励言论自由的春风。然而,我们非常清楚,许多书的作者都是标新立异的古怪人士,许多网站也是如此。大家如果不信,可以上网查看以下页面:nonciclopedia.wikia.com/wiki/Groenlandia。在这个页面上,你们会看到如下文字:“格陵兰岛是一座位于地球角落的岛屿。倘若它真的存在,就能证明地球是方形的。该岛是全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地方,其冰川……此外,它也是一个欧洲国家,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懒得去查世界地图,但愿大家愿意相信我的说法。该岛位于北半球,北方的北方。”
青少年如何会去怀疑面前这个作者在信口开河,如何会看穿此人在故弄玄虚,不好好说真话?书籍也会遭遇同样的情形。出版社通常不会轻易出版类似的作品,除非是在封面或勒口上特别说明,此书是一本充满欢乐调侃意味的作品。然而,一旦没有出版社告诉读者哪本书该认真读,哪本书该一翻而过,那时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二〇一一年